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9月29日 · 9月28日,是原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诞辰100周年纪念日。 改革开放头十年,谷牧在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分管对外开放工作,直接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建设,被媒体誉为“中国改革开放操盘手”。 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特区建立之初,质疑声音随之而来,将特区与清末的上海租界相提并论,谷牧做好了让人“火烧赵家楼”的准备,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 谷牧虽长期分管对外开放,但不允许子女在他管辖的领域内工作,不允许子女到特区经商。 近日,谷牧次子刘会远撰写的《谷牧画传》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9月24日,刘会远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回忆了谷牧对改革的态度以及严格的家风。 新京报首席记者 关庆丰. 谁有顾虑可以退出,不过出了什么问题,板子不会打到你们身上,只算我一个人的账,我是准备让人家“火烧赵家楼”的。

  2. 2024年6月12日 · 不久将迎来五月初八,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龙母诞”,以庆祝龙母娘娘的诞辰,在民间信仰中占据重要位置。 民众通常会前往寺庙祭祀,祈求龙母保佑,希望年景风调雨顺,丰收满满。 此日也是黄历中的满日,象征着完满,但有趣的是,它并非吉日,反而是凶日,适合办理喜庆之事,却不宜进行不祥之举。 在民间,五月初八还承载着一句谚语:“涝不涝,就看五月初八”。 这句话意味着该日的天气将预示整个夏天的雨水状况:无雨则夏旱,雨落则夏涝。 关于这一天,还有几则古老的农谚: - “头八无雨二八休,二八无雨旱到头”,暗示若初八无雨,则十八亦难见雨,预示整个夏季干旱。 - “有雨无雨,且看五月三个八”,指出五月的三个带“八”的日子下雨与否,直接关系到夏季雨水的丰寡。

  3. 2019年6月6日 · 这个古已有之的民俗大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古代江浙地区吴越部族崇拜龙图腾,并以龙舟竞渡形式祭龙祖的节日,比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早。 仲夏午月午日,龙星飞升至正南中天,即如《易经•乾卦》中所曰“飞龙在天”。 祭龙,以酬谢龙祖恩德、压邪攘灾、祈福纳祥。 黑头发、黄皮肤,“我们叫龙的传人”。 是的,文化没有断过流,一直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 端午文化,闪耀着千百年来“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端午,建构着意蕴隽永的文化史。 中国地大物博,端午文化更是绚丽多姿。 这是一杯岁月的陈酿,这是历史河床上的文化路演。

  4. 北京晚报 2023-03-10. 中华网新闻频道提供热点突发、深度报道、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社会新闻、专题报道、时事评论、图片报道、军事、历史等全面且即时有深度的资讯内容。.

  5. 6 天前 · 梅雨季节通常发生在每年六七月间,是由于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相遇,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连绵阴雨。 此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因此古人将这段时期命名为“梅雨”。 这一时期湿度大、气温高,衣物易霉,故又有“霉雨”之称。 气象学上,出梅的标准是梅雨锋系及主要雨带离开长江中下游区域,且该地区连续五天内雨日不超过两天,同时气温升至30℃以上并伴有南风增强。 古代,由于气象体系尚未健全,古人依据芒种和小暑两个节气,结合干支历计算黄梅雨期。 传统上讲,“芒种逢丙入梅,小暑逢未出梅”,意即芒种后首个丙日为入梅,小暑后首个未日则标志出梅。 今年小暑为7月6日,恰逢农历六月初一,当天为辛未日,根据“小暑逢未出梅”的规律,7月6日即为出梅之日。 关于今年出梅,老一辈提到了“三日相逢不一般”。 这三个特殊日子分别是:

  6. 2024年6月16日 · 首先是文化层面的传统印象,父亲常被赋予严肃与权威的角色,相比之下,母亲节更能触动人们心中关于亲情的柔软部分。 其次,性别差异在其中扮演了角色——男性普遍对节日关注度不高,而女性则更加期待节日里的关怀与惊喜,这种差异影响了市场对父亲节的推广热情,导致其商业氛围和认知度无法与母亲节相提并论。 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也是关键。 许多人对父亲的情感表达倾向于含蓄,甚至面临沟通难题,而父亲们自己也往往不适应公开、形式化的感情流露。 “父亲节似乎总比母亲节黯淡许多,但别忘了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向父亲表达我们的爱意。 ”一位网友如是说。 另一些声音则幽默又带点辛酸地指出:“父爱深沉,以至于父亲节也静悄悄。 社会现象中不乏直接的反馈,比如有人提到,在母亲节时大家积极筹划庆祝方式,而父亲节却常被不经意间略过。

  7. 6 天前 · 中国航天领域再次实现突破,嫦娥六号月球探测任务圆满成功,不仅带回了宝贵的月壤样本,还在返航中展示了令人惊叹的31马赫高超音速技术。 这一非凡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在航天科技领域的深厚底蕴,也引发了全球广泛的关注与赞誉。 嫦娥六号以超越常规的高速——约38216公里每小时,相当于31马赫——穿越大气层,精确返回预设位置,其技术难度和精确控制让人印象深刻。 此壮举迅速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收获了包括以往批评声音在内的众多正面评价。 此次成功还意外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互动。 阿根廷主动归还了相关文物,德国也宣布即将归还部分文物给中国。 而日本则透露将出版关于日军侵华历史的资料集,这一系列动作似乎反映出中国科技进步在提升国家影响力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网络上,民众的反应热烈而多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