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1年7月2日 · 7/2/11. (信報,2011年2月8日) 兩年快將五十歲的沈祖堯正在考慮退休後應該做甚麼何以最後當上了中文大學的校長這個崗位對他來說意義何在以致他願意從醫生的舒適地帶中走出來遴選到上任,沈校長的工作充滿了挑戰,他如何面對? 對於今天的年輕人,他又有何期望? 且聽他與你一一分享! 退休後應該做甚麼? 沈祖堯當了二十多年醫生,每一天到醫院上班都可謂駕輕就熟,那麼離開舊崗位,開始中大校長的工作,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其中卻有上帝的帶領,他分享:「我現在每週都有兩個半天回醫院工作,週六上午看門診,週一診症和做胃鏡的手術,餘下幾天都會在學校工作……兩年前的我全沒想過自己會擔任校長之職,反而會想,自己快五十歲了,退休後應該做甚麼呢?

  2. www.gnci.org.hk › topic › 教育和學術之價值為何?教育和學術之價值為何?

    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近日在網誌裡寫了向老師致敬一文。 他引龐馬的話說:「教學並不能簡化為一門技術;要教得好必須源自老師本身及他的一份赤誠。 」接著他重提他經常說的一個故事──他畢業多年後回到劍橋探訪昔日努力教導他和其他學生成為術德兼備的醫生的退休老教授席間另一教授說:「祖堯你在醫學期刊發表的學術文章十年後不會有多少人看但如達教授般的好老師卻可以在你畢業三十年之後令你回來探望他。 教育還是有價值的。 」 有如此教育宏願的沈教授作為中文大學的校長,實在令人鼓舞。 誠然,好老師不應該只懂以機械性的評核方法來衡量成果,也不應這樣被評核。 不過,我恐怕用這麼短的篇幅來表達教育理念,難免略有不足,可稍作補充。

  3. 本文題為蘇格拉底式尋問〉,主要是延續之前對香港中文大學沈祖堯校長教育理念的討論指出學術精神為何物並且本文也指出今天很多人──尤其教會裡的人──皆忽視這精神。 一,有趣的蘇格拉底. 在《對話錄》裡蘇格拉底是很有趣的人物,據說有一神明告訴他,他是世上最聰明的人,他不同意,他認為他認識的東西太少,沒資格做最聰明的人,於是他到處找一些自稱滿有學問的人、或有社會地位的人、或宗教專家,向他們刁難和討教,希望能顯出他才疏學淺,需要別人指教。 怎料每一次他都令對方無言以對,被顯為不懂他們聲稱懂的東西。 由於他們的社會形像是智者或賢達或宗教專家,那些被他討教的人多有感到被羞辱,漸對蘇格拉底產生恨意。 又因蘇格拉底的提問涉及道德、宗教,蘇格拉底漸被視為荼毒年青人、散佈異端邪說。

  4. www.gnci.org.hk › topic › 哲學的原罪哲學的原罪

    數年前我曾撰文討論沈祖堯校長強調以身立教時有意無意把人文學科的價值當成為在提倡一個意義不明的生命教育也是要強調這些分別。 參考一,二。 ) 說到價值,亦請勿忘記那可會是眾說紛紜的。 在宗教圈子裡,我經常看到宗教思想如何把某些看似不甚重要的事情說成絕對的價值。 例如天主教會把避孕定性為本質上邪惡的(intrinsically evil),因此絕不能妥協,一眾教徒學者拼命提出偉論來維護這個立場。 這個,就連很多基督徒(Protestants)也無法認同,更莫說非信徒。 我對哲學的理解是,它始於好奇,始於驚嘆,始於對理性的堅持,並且,令我好奇或驚嘆的東西不一定也要令你好奇或驚嘆──可能我認為一些很技術性的抽象爭論很有趣,但你卻覺得意義不大。

  5. 《am730》2016年3月11日/《明報》3月15日 詹維明(Ruth),是香港早年少數有機會出國留學的女學生之一,1970年代和一眾「海歸」學者,把輔導引進香港,是將信仰和生命結合的生命導師;早年《突破》雜誌明心信箱主持人,人稱「明心一號」的,正是她。 從稱為「野婆娘」的小女孩長大成為樂觀自信的傳道人,Ruth探索女性之為女性的獨特性,由內到外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包括自我價值,如何看自己及異性…… “小時候我常欺凌、取笑人,長大後卻要給別人建立自尊心” 「小時候很頑皮,真的是野婆娘! 當時什麼都做,爬樹、打人……不搗亂的時候就愛把膝蓋的傷口結疤處揭開,聞一下膿包的味道! 」 很難想像,作為傳道人的Ruth,小時候最愛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

  6. 在嘉榆回天家的一年後的2007年4月13日完成。 我們製作此片之目的,不是要高舉人,乃是讓人透過吳嘉榆弟兄的生命見証看到神的奇妙作為,體會祂的大愛和改變人心的大能,叫未認識神的能因而認識祂,接受祂做個人救主;也叫信徒生命因而更新變化,活得更合主心意,無論身處順境或逆境,都有喜樂和平安,放膽去為主作見証,愛身邊的人,幫助有需要的群體,遇到困難時,能像嘉榆一樣,懂得在神裡面支取力量去面對,因為神說過:「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 上一項. 下一項 > 3093fa6e-5ae5-45b4-85e2-e772fbc8f07e.

  7. www.gnci.org.hk › topic › 閱讀與牧養(下)閱讀與牧養(下)

    城市宣教學者柏祺﹙Ray Bakke分享當他剛從慕迪聖經學院畢業於芝加哥牧會時根本不知何謂城市宣教」,此時成為他的生命師傅就是聖公會牧師沈美恩Charles Simeon的傳記幫助他不放棄城市中最受忽略的群體。 不少教牧感嘆「生命師傅」難尋,其實書本裡有甚多「隱身」師傅待人隨時拜訪。 畢德生牧師﹙Eugene Peterson﹚分享,當他未能找到教牧在牧職上指點迷津,他反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yevsky﹚、喬伊斯﹙James Joyce﹚及沩貝理﹙Wendell Berry﹚等著作找到導引,這些作者自然成為他的「隱身」師傅。 「無用之讀」 至於「無用之讀」,就是不存功能式心態來翻書,即魯迅所謂:「隨便讀書」,涉獵不同書籍。

  1. 相關搜尋

    沈祖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