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服務時間. 乘客透過使用行程指南」,直接點選起點和目的地車站後即時顯示多項港鐵重要旅程資訊包括車費建議路綫預計乘車時間轉綫站轉綫指示及月台編號起點站服務時間頭班車及尾班車資料等便會即時顯示請按 此處 立即搜尋你的行程或車站的服務時間及頭/尾班車資料。 列車平均班次. *於清晨及深夜時段港島綫荃灣綫觀塘綫將軍澳綫南港島綫東涌綫屯馬綫東鐵綫 (金鐘–上水)及機場快綫列車最多12分鐘一班,東鐵綫 (上水–羅湖/落馬洲)列車最多21分鐘一班,部分輕鐵路綫最多25分鐘一班。 ~ 於香港迪士尼樂園關閉期間,迪士尼綫班次維持每10-20分鐘一班。 # 於平日繁忙時段另設路綫751P,以加強路綫751部分路段的列車服務。 港鐵於節日加強列車服務.

  2. 0039. 屯門. 0601. 0040. 紅磡. 0615. 0045. 尾班車開出前5分鐘請勿入閘. 機場快綫列車服務,機場站,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商業中心,機場鐵路,赤鱲角機場,中環,亞洲國際博覽館,博覽館站,青衣站,九龍站,香港站.

  3. 2024年5月23日 · 東鐵綫由金鐘上水前往羅湖的頭班車分別為每日06:04及05:57尾班車則分別為每晚23:01及23:43。 若深夜前往深圳又怕來不及過關,應改用 24小時通行的皇崗口岸 北上。 當列車抵達羅湖站後大家需先進入與車站接壤的羅湖口岸辦理出境手續再經羅湖橋跨越深圳河才能抵達羅湖口岸進行入境手續。 進入羅湖區後,大家可以遊覽洪湖公園、東門町美食街、向西村等多個景點。 羅湖口岸一帶裝有指示牌,提點大家地鐵站以及巴士站的方向 。

    • 概觀
    • 車站結構
    • 列車服務
    • 車站票務
    • 車站歷史
    • 月台閘門
    • 註釋及參考資料

    羅湖站(Lo Wu Station)為東鐵綫三個總站之一,亦是地處香港最北的鐵路車站,於1949年10月14日啟用,並於1980年代原址重建,全新羅湖車站在1987年1月15日落成啟用。

    此站位處邊境禁區範圍內,過境乘客必須持有有效旅遊證件,而非過境乘客須持有指定分區的邊境禁區通行證(俗稱禁區紙)才可使用此站出入口來往附近村落;未持有有效證件者或在指定日子並非前往沙嶺墳場掃墓而進入此站者可能會被檢控。

    樓層及設施分布

    羅湖站出境與入境大堂以九號樓梯連接,以往不少非村民濫用這道樓梯運送貨物,他們沒有有效邊境禁區通行證,除了帶來保安上的問題外,在運送貨物時,亦對其他使用者構成危險。 基於保安理由及照顧羅湖村村民進出羅湖站需要,自2004年12月開始,由香港警務處、入境事務處、香港海關及九鐵代表組成的「羅湖管理委員會」(The Lo Wu Management Committee),決定嚴格執行只容許羅湖村村民及持有有效通行證人士使用九號樓梯的規定,並由九鐵執行。乘客如遇緊急情況需折返香港或深圳,可向站內職員提出,站長會個別考慮。

    月台

    此站設有4個月台,分別為兩個側式月台及一個島式月台,中央的島式月台為落客月台,所有列車到達此站後會先開啟靠近島式月台的車門清客,之後再開啟另一邊靠近側式月台的車門上客。 為了落實在東鐵綫沿綫車站月台安裝月台閘門,港鐵公司選定在羅湖站分三個階段進行「自動伸縮月台踏板系統」試驗計劃;倘測試效果理想,會推展其他車站。 2007年第四季開始,羅湖站月台上空隙過闊的位置會陸續安裝共98塊伸縮鋼板。在第一階段,港鐵公司在羅湖站三號及四號月台各一個上落車位置安裝自動伸縮月台踏板,作初步機械試驗。第二階段試驗是在三號及四號月台共10個上落車位置進行,測試月台踏板與訊號系統一起運作的效果。在最後階段,羅湖站四個月台共98個月台空隙較闊的上落車位置安裝自動伸縮月台踏板,在列車服務期間進行功能及可靠性測試,例如測試月台踏板是否有根據要求在每一次伸出及收回以縮減月台空隙,及測試月台踏板系統運作時的故障率。 整個試驗計劃在2008年7月開始,並於2009年年底完成。港鐵2010年檢視測試數據後,認為踏板可靠度不理想,踏板伸縮程序令列車停站時間延長約18秒,影響班次。

    出口

    此站附設兩個出口,分別是地處香港境內通往附近村落的A出口,以及連接羅湖管制站的未編號出口,設有行人天橋接駁中國深圳羅湖區、廣深鐵路深圳站及深圳地鐵羅湖站;管制站另有一條專為過境耕作人士使用的出口。 羅湖站出口資料 出口 名稱 位置 指示牌所示周邊主要地點 設施 羅湖村(香港) 羅湖道 •羅湖村 •沙嶺 •得月樓 •料壆村 只限持有效的邊境禁區通行證者使用 深圳 車站離境大堂 •羅湖管制站 •羅湖口岸 •深圳地鐵羅湖站 •深圳火車站 未持有有效邊境禁區通行證者只可前往羅湖管制站過關

    羅湖站是東鐵綫的北行總站之一,乘客可在此站乘搭金鐘方向的列車,往返上水、粉嶺、大埔、沙田、九龍中部及港島北岸等地。

    主條目:東鐵綫票務

    九廣鐵路長久以來實施「交叉補貼政策」,依靠來自東鐵過境服務的收入來將本地服務票價維持在低水平。這項政策已成功實施一段頗長時間,令九鐵可以保持提供世界級鐵路服務。

    鑒於羅湖站位處邊境禁區範圍,主要服務對象為過境乘客,性質特殊,經營成本遠遠高於其他車站,鐵路公司向往返羅湖的乘客徵收較高車費,以作補貼。羅湖站經營成本較高的成因包括:

    •由於香港進入中國的旅客可能需要在羅湖站月台輪候一段時間才能進入邊界通道範圍,羅湖車站月台裝有空調設備,而其他東鐵(綫)車站月台則沒有此需要;

    •為應付往羅湖管制站過境乘客在長假期期間大幅增加,以往九廣鐵路公司有可能實施「羅湖配額」制度來控制人潮。實施「羅湖配額」期間,東鐵乘客如欲前往羅湖,必須於車站指定售票處,排隊輪候購買前往羅湖站的單程票或來回票(後者已停止發售);而使用八達通的乘客,亦須按指示排隊輪候,把八達通於「往羅湖核准機」(Lo Wu Quota Processor)取得確認,或向售票處職員出示八達通登記,以便輸入羅湖配額,方可入閘。至於馬鞍山鐵路(現稱屯馬綫一期一部分),乘客可先購買往上水站的車票,然後到大圍站指定補票處補付前往羅湖站的差額(因為補票時同時輸入羅湖配額);使用八達通的乘客可到大圍站指定補票處領取羅湖配額。否則乘客將不能在羅湖站出閘,並須繳交HK$100附加費。(由2000年8月1日起直至兩鐵合併前為HK$500(成人)/HK$250(小童/長者)附加費(現時為HK$1,000,大小同價)。)

    •鐵路公司須在各東鐵車站進行額外宣傳和教育活動,或加設指示標誌,以幫助跨境旅客熟悉本港鐵路票務系統,並了解當局在羅湖採取第二點所述控制旅客人潮措施;以及

    臨時車站

    在羅湖永久車站啟用前,由於接近中國深圳交界,其雛形可追溯至早年因四種不同情況,例如廣九直通車開通前、廣東省政局問題、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等等,而在羅湖設置的臨時鐵路車站。 廣九直通車開通前臨時車站 在廣九直通車通車前,政府曾經在羅湖設置以木頭搭建的臨時車站,位置處於山坡傍,並有邊防人員把守,車站採用環路設計以保持分流,並作為「軍事目的或緊急的補給站」。 廣九直通車開通後,臨時車站隨即清拆。 羅湖側綫臨時車站 1923年,由於廣東省政局不穩並受到軍隊控制,在4月16日起火車不能駛經深圳,多次須以羅湖側綫作為終點站,直至1926年10月25日為止。 抗日戰爭期間臨時車站 1938年抗日戰爭期間,廣九鐵路華段由於被日軍倒退至英段及華段交界,為保障乘客安全起見,九廣鐵路局於11月10日起暫停駛入深圳,並以羅湖作為終點站,直至再縮短至上水為止。再於12月6日以羅湖作為終點站,直至1939年元旦再駛入深圳為止。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臨時車站 1945年9月21日,九廣鐵路復辦來往九龍及羅湖,於羅湖設置臨時車站,每天只有一班列車停靠,直至同年11月15日九廣鐵路全線通車為止。

    車站啟用

    早年中港兩地居民可以自由通過邊境,九廣鐵路通車時並沒有羅湖車站,列車亦不會於羅湖停留。中國政權更替後,九廣鐵路局於1949年10月14日宣佈終止跨境列車服務,在羅湖設置終點站。乘客自此需要於羅湖車站下車,然後沿羅湖橋步行進入中國內地,而該處在收關後使用2卡經過加寬的貨卡頂著,並由駐港英軍通宵把守。在成為邊境禁區後的羅湖車站已於平日只有極少數人士過境;當時車站並沒有月台,售票處由一座舊鐵路房屋改建而成,並在售票處及購票處設置3個小鋁棚以保護乘客,位置處於山坡傍。(另一說法為一個竹棚,並只有一個售票);車站同時沒有水電供應,員工需要到河邊挑水。 為提供保護和更舒適的侯車環境,九廣鐵路局於1952年在羅湖站興建一幢由高100米、34米「洛錫安式」棚和高36米、16米售票處組成的新建築。同時建造了兩個低月台,長550英尺。為有效管理出入境旅客,於1954年在車站興建亭台,附設售票室及候車室,並有警員駐守。由於車站候車室狹窄及減輕旅客擠迫,當局將車站擴建,包括在車站河邊空地填平,以興建小型花園及加建2條上蓋,於1957年竣工。 1965年8月1日,人民入境事務處從警務處接管羅湖管制站,並興建以混凝土建成的新羅湖車站,取代原有車站,該建築具有先進的票室設施和大型候車室;同時改建入境事務辦公室,以便騰出更多的空間給乘客,並提供更有效的管理。為旅行者更加適合和方便,於向政府提交建議,要求對現有宿舍進行大量改建(相等於完全重建)。新車站於1965年9月動工興建,新車站佔地4300平方呎(另一說法為4350平方呎,長200呎,上層設有站長室及辦公室等;而地面則設有售票室、公共電話室、候車室、洗手間),頂篷長1,200平方英呎,覆蓋乘客月台。而邊境橋上的鋁拱屋頂亦延伸至32英尺,使長度達152呎,以便從中國邊境到入境事務辦公室提供一條有蓋的行人道。新車站於1966年3月22日開放予公眾使用。 1966年12月,人民入境事務處開始重建羅湖管制站,包括通關通道、辦公室、候車室,以及為員工提供休息室。 入境處接管羅湖管制站後,政府多次在該處進行改善工程。 政府在羅湖車站進行改善工程之過程 年份 詳情 1969年 在羅湖站的600平方碼鐵軌表面舖設水泥混凝土,以便在農曆新年及其他節日期間為乘客提供更多候車空間。 1972年 重新裝修候車室和餐廳都;並在該兩處加裝空調。 1974年 九廣鐵路局於將軍隊哨站改建為人民入境事務處的離境大堂,同時建造一個約450平方英尺的混凝土路面,以用作乘客行李收集區 1975年 九廣鐵路局耗資港幣350萬元擴建羅湖車站,改善工程包括: •將車站南面月台表面延長約500英尺(另一說法為興建450呎)。 •同時修建一條長100英尺的有蓋通道,通往入境辦公室的離境大堂。以及 •月台的簷篷延長200英尺;同時加建5000呎的上蓋,以免候車乘客受日曬雨淋之苦。

    車站重建工程

    因應九廣鐵路電氣化,以及應付日益增加的旅客,政府於1980年宣佈耗資港幣2億6000萬元重建羅湖車站。新車站四大特色是月台長度可容納12節車卡的列車。列車的一半亦有上蓋;車站可以安裝自動售票機;亦設有餐廳、商店、票務室及員工室;洗手間亦有殘疾人士專用的部份。車站設有3個月台,首2個是島式月台,月台上是車站大樓,而第3個月台則供直通車及特別班次列車使用,所有月台都連接行人隧道。由於車站位於禁區,因此在車站大樓樓底特別加建行人隧道,供持有效邊境禁區的人士使用。 鐵路電氣化工程進行期間,羅湖車站在1982年8月17日至19日暫停列車服務,並改為上水終點站;其後於11月1日起將出入境檢查站遷至位於原有檢查站東面10米處附近,以鋼、磚及三合石建成的臨時辦事處。該座建築物設有較寬闊之大堂,並設置36個櫃檯。此外亦有行李檢查站、通風設備和洗手間。 九鐵於1983年接管近羅湖管制站的行人隧道,並增設月台以提升車站運轉能力,第2個月台於同年12月18日啟用。同時為增加旅客流量,決定在羅湖橋以東興建兩層行人天橋。

    配合沙田至中環綫工程、東鐵綫更換新列車及為保障候車乘客安全,此站將會加裝1.7米高月台自動閘門,預計2025年完成[112]。新月台閘門會由深圳市方大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提供,是港鐵首次採用中國製月台閘門。

    1.九廣鐵路公司把於九廣西鐵通車前興建的本地線車站名稱以「車站」作結尾。

    2.商店數目以單一店鋪計算,並不包括銀行及自助服務,亦不包括空置鋪位。

    3.適用於此站的指定分區為「打鼓嶺」,即禁區紙上左上角須寫有「TKL 打鼓嶺」或「All FCA 所有邊境禁區」才算有效。

    4.在清明節及重陽節期間

    5.羅湖站連接出入境大堂樓梯上鎖,九鐵新聞稿,2004年11月17日

    6.九鐵防濫用嚴守羅湖禁區,蘋果日報,2006年8月18日

  4. Moovit為您提供港鐵 MTR的建議路線地鐵的實時到站時間路線跟踪香港的線路圖以及離你最近的地鐵東鐵綫 EAST RAIL LINE的站點即使沒有網絡也可以下載離線的PDF線路圖以及地鐵東鐵綫 EAST RAIL LINE的服務時間表

  5. 首班車 (或稱 頭班車 ,英文: First Train )是指非24小時運作的鐵路路線中,當日第一班前往指定目的地的列車班次;而 尾班車 ( Last Train )是指當日最後一班前往指定目的地的列車班次。 由於每條鐵路路綫及其相關設施均需要定期進行維修,每條鐵路路綫都沒有可能設計成每天都是24小時運作,因此在非24小時運作的日子自然會出現了 首班車 和 尾班車 。 在開出尾班車後,乘客無法使用鐵路服務前往目的地,直至翌日服務開始為止,屆時乘客需要使用其他交通工具(例如 通宵巴士 、的士)來前往目的地。 港鐵現時在各個車站,列出往不同方向的尾班車的時間。 在尾班車開出前後,更會有廣播提醒乘客,以免錯過尾班車或提示乘客轉乘其他交通工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