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国. 出生地. 中国,香港. 出生日期. 1990年9月24日 [2] 星 座. 天秤座. 代表作品. 哪一天我们会飞 、 诡探前传 [3] 职 业. 演员. 别 名. Hawk Sau Yau. 个人经历. 2016年3月3日游学修拍摄电影哪一天我们会飞 》。 [1]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 立即前往 >>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概述图册(1张) 参考资料. 1 哪一天我们会飞》武汉点映 细腻温情青春梦引共鸣 .凤凰网 [引用日期2016-03-15] 2 介绍 .猫眼娱乐 [引用日期2021-05-26] 3 游学修 Neo Yau的全部作品 .豆瓣电影 [引用日期2021-07-31]

  2. 自驾:自江苏省 常熟市 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常熟言子祠,路程约2.9千米,用时约11分钟。. 常熟言子祠,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学前街25号文庙内,占地总面积约1008平方米,为明代建筑。. 常熟言子祠,初名吴公子祠,是祭祀孔子弟子—言子的专祠,南宋庆元三年 ...

    • 作品简介
    • 作品目录
    • 写作时间
    • 名称由来
    • 作品评论
    • 作品影响
    • 作品评价
    • 作者简介

    《老学庵笔记》是以其镜湖岸边的“老学庵”书斋得名的,书斋的命名乃“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

    此书是放翁晚年作品。它记载了大量的遗闻故实, 风土民俗,奇人怪物,考辨了许多诗文、典章、舆地、方物等等。 其突出的特点,一是所录多属本人或亲友见闻,二是特别关心时亊人物,三是所述人事多有议论褒贬。

    老学庵笔记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老学庵续笔记一卷

    老学庵续笔记佚文三条附录一、宋史陆游传二、各家著录与论跋

    陈振孙直齐书录解题

    宋史艺文志

    毛晋汲古阁书跋

    《老学庵笔记》的写作时间,大约在宋孝宗淳熙末年到宋光宗绍熙初年这几年间。

    卷一说:“予去国(指临安)二十七年复来。”又卷六亦说:“今上初登极,周丞相草仪注,称‘新皇帝’,盖创为文也。”按周丞相指周必大,淳熙末、绍熙初任左丞相,“今上”、“新皇帝”俱指光宗。陆游因周必大推荐,淳熙末年回到朝廷,距他三十九岁孝宗隆兴元年离开临安,正好二十六、七年。这是《老学庵笔记》写作时间的有力证据。

    《老学庵笔记》以老学庵命名。老学庵是陆游晚年(1190年,绍熙元年)以后蛰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时书斋的名字。他谈到这个书斋命名的含义时,说是“取‘师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剑南诗稿》卷三十三《老学庵诗》自注)这与他一生刻苦好学,孜孜不倦的精神相一致。他晚年的生活,基本上是在读书和写作之中度过的。

    老学庵在镜湖之滨,背绕青山,面临碧水,空气新鲜,环境安适。陆游很喜欢他这个书斋,有一首题老学庵的诗说:“万叠青山绕镜湖,数椽最爱野人居。”又一首题诗说:“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茅只数椽。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但陆游并非闭门读书,以消永昼,而是从那小小的书斋中关心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的:“老学衡茅底,秋毫敢自欺?开编常默识,闭户有余师。大节艰危见,真心梦寐知。唐虞无在眼,生世未为迟。”陆游鲜明的政治倾向,在《老学庵笔记》里那些简练的、笔端常带感情的记叙中,充分地流露出来。在《笔记》中,我们可以看到爱国将士坚持杀敌的事迹,看到沦陷区人民对故国的思念,看到投降派的丑恶嘴脸,可以举几则笔记来看看。

    “建炎维扬南渡时,虽甚仓猝,二府犹张盖搭坐而出,军民有怀砖狙击黄相者。既至临安,二府因言:‘方艰危时,臣等当一切贬损。今张盖搭坐,尚用承平故事,欲乞并权省去,候事平日依旧。’实惩维扬事也。”黄相是黄潜善。这是指建炎三年扬州溃退之事,当时黄潜善、汪彦伯为相,力主和议,军事上不作任何准备,甚至在临时都城的维扬(扬州)附近都没有派斥候,敌军打到城下才发觉,仓皇南逃;军士、百姓死伤无算,就是文武百官也不能自保,黄潜善逃跑时,却还在大摆其宰相架子,因此遭到军民狙击,这里表露了陆游对这次南逃事件的愤慨。

    又有一则笔记道:“张德远诛范琼于建康狱中,都人皆鼓舞,秦检之杀岳飞于临安狱中,都人皆涕泣,是非之公如此。”文字不多,内容却很丰富。岳飞被秦检害死的事是众所周知的,范琼是建炎初年一员带兵大将,可是他不去阻击侵略者的军队,却望风而逃,广大军民讥笑他“此将军岂解杀敌,惟有走耳。”他一路上还焚掠州县,残杀守官,欲为叛乱,因为终于威胁到宋高宗的皇位了,宋高宗才不得已采纳知枢密院张浚(字德远)的建议,捕杀了范琼。人民群众敬惜爱国屈死的岳飞,痛恨死有余辜的范琼,是很自然的,这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心是最公平的,是非是最明确的。陆游对比了群众的两种不同的反映,郑重地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揭露投降派的丑恶嘴脸,反映人民反对妥协投降的感情时,《老学庵笔记》常用一些略带幽默的笔法。有一则笔记记一个叫毛德昭的人,以“喜大骂极谈”、“直谏无所忌讳”、“对客议事,率不逊语”著称,可是,有一次在临安茶肆中,他的朋友有意问他:“君素称敢言,不知秦太师如何?”结果是:“德昭大骇,亟起掩耳曰:‘放气,放气!’遂疾走而去,追之不及。”读完确实令人想笑,因为他一则让读者看到毛某的所谓敢言之妄,一则也反衬出秦桧“数以言罪人”的手段毒辣和气焰嚣张的程度。卷二有则笔记说:殿前司军士施全刺杀秦桧,没有成功,反被捉住遭到杀害,结尾,文章写道:“初,斩全于市,观者甚众。中有一人朗言曰:‘此不了事汉,不斩何为!’闻者皆笑。”施全是个勇敢的人,“朗言者”讲的则是反话,实在的意思是可惜未把秦桧杀死。“闻者皆笑”的“笑”,是种会心的笑,表露了群众对秦桧的仇恨,这个结尾,也是带有一些幽默感的。

    陆游有这样两句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现他对沦陷人民有深切的同情。《老学庵笔记》中也有类似的记叙:“故都(开封)李和栗(炒栗子),名闻四方。他人百计效之,终不可及。绍兴中,陈福公及钱上阁恺出使虏庭,至燕山,忽有两人持栗各十裹来献,三节人亦各得一裹,自赞曰:‘李和儿也。’挥泪而去。”这可以说是前面那两句名诗的一个好注脚。

    《老学庵笔记》不仅在国内有影响,在我们的东邻日本,很早就传了过去,为当地人士爱读之书。据日本古代一些文籍记载,明成化年间,日本国王源义政因文籍焚于兵火,特地咨大明礼部文,要求赠与中国文籍,所开列的书目就有:《老学庵笔记》全部,与《百川学海》《北堂书钞》等并列,可见此书在日本之影响。

    虽然只是一部篇幅不长的笔记文集,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却作出了它的贡献,这是不能不一提的。

    前人对于《老学庵笔记》很重视,有过不少好的评价。

    陈振孙《书录解题》说他“生识前辈,年及耄期,所记所闻,殊有可观。”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它“轶闻旧典,往往足备考证”。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说它:“杂述掌故,间考旧文,俱为谨严;所论时事人物,亦多平允。”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有大志,二十九岁应进士试,名列第一,因“喜论恢复”,被秦桧除名。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任历官枢密院编修兼类圣政所检讨、夔州通判。乾道八年(1172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离蜀东归,在江西、浙江等地任职。终因坚持抗金。不为当权者所容而罢官。居故乡山阴二十余年。后曾出修国史,任宝章阁待制。其词风格变化多样,多圆润清逸,不乏忧国伤时、慷慨悲壮之作。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渭南词》等。

  3. 南宋陆词作. 收藏. 0. 0. 《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是南宋词人 陆 所写的一首词。. 词人随手描写眼前生活和情景,毫不费力,而清妍自然之中,又自觉正反兼包,涵蕴深厚,举重若轻之妙,表现得十分明显。. 作品名称. 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作 者.

  4. 欧阳、梅尧臣之间的唱和诗在北宋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现象,在他们长达三十年的交往中,两人之间的唱和赠答之作是非常多的。. 虽然《欧阳资料汇编》和《梅尧臣资料汇编》也辑侠出了一些作品,但是作品数量不足交游作品数量的一半,至今我们无法看到 ...

  5. 全名新科分六学僧传。 收录自后 汉明帝 永平十年(67)至 宋代 之高僧一二七三人之传记,依六学(慧、施、戒、忍辱、精进、定)、十二科(译经、传宗、 遗身 、利物、弘法、护教、 摄念 、特志、义解、感通、证悟、神化)分类。

  6. 朕惟帝王之学有体有用,自仲尼作《 大学 》一经,曾子分释其义以为十传,其纲明德、新民、止至善,其目格、致、诚、正、、齐、治、平,阐尧、舜、禹、汤、文、武之正传,立万世帝王天德王道之标准。 宋儒真德秀因为《 大学 衍义》,掇取经传子史之言以实之,顾所衍者止于格致、诚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