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本表列出天主教重要修會 耶穌會成立暨明朝末年以來所有外國來華長期傳教定居或歸化中國的耶穌會士以及所有出身中國的耶穌會士

    • 背景
    • 醞釀(1978-1993)
    • 發展(1994-2001)
    • 結論

    中國基督教史的研究,始於民國時期。其中尤以教會大學任教而具有基督教信仰的學者,貢獻最多,首開典範。20世紀中國,在外力持續侵迫下,促成民族主義及排外運動的發展,於二十年代,遂再次觸發反教──非基運動。此一運動乃由其時城市知識群體起而以文字反教,並提出收回教會辦學權,此即收回教育權運動;由此影響國民政府於1927年規定教會大學必須向政府註冊立案,校名須冠以“私立”二字,校長由華人出任,校董會華人成員過半,宗教課程選修,宗教活動自由參加,並須加強中國文史教育等新措施;因而促成教會大學的日趨“中國化”與“世俗化”,而中國文史教學與研究由此日受重視。教會大學遂出現國學研究熱潮。即在此一教育與學術變革的背景下,教會大學遂日漸湧現一批著名的中國基督教史研究學者,包括任教於燕京及輔仁大學的陳垣(1880-...

    浸會大學的中國基督教史研究,始起於歷史系的教師,歷史系於1978年從史地系分出,獨立成系。首任歷史系主任章群(1925-2000),為唐史專家,於其《唐史》一書,已經略及景教的由來。翌年離職至香港大學中文系任教,遂由劉家駒(1932-1987)出任系主任,劉氏研究東南亞華人史,著有《菲律賓菲化運動的研究》(香港:學津書店,1983)一書,並擅長撰寫時論,以“劉健”筆名,於本港報章、雜誌,多所發表,著稱於文化界。劉氏早年歸信天主教,曾於華南總修院主修哲學,稍後曾任瑪利諾會傳道員;至浸會任職時,亦在香港聖神修院神哲學院講授中國哲學,故與本港天主教界 關係密切。劉氏由是注意天主教入華史事,先後撰文討論明末清初耶穌會士來華,由於禮儀之爭,各會系學派教士起而翻譯中國典籍,導致中、西文化...

    踏入九十年代,為本校創設以來的飛躍發展階段。隨著香港人口的增長,以及1979年度9年免費教育的推行,香港專上教育面臨學額擴充的需要。事實上,香港政府自八十年代初已經預見此一情況,決定對專上教育進行檢討。於1981年,首先邀請英國學歷審查局(CNAA)對本校院系學術水平進行評審,評審報告認為本校已經符合大學水平,所缺者唯獨資源而已。故1983年,本校被邀加入“大學及理工教育資助委員會”(UPGC),接受政府完全資助,使本校 的發展出現新契機。隨即相繼開設各科系的學位課程;1988年歷史系獲得開辦文學士課程;翌年與地理系、社會系、經濟系合作開辦中國研究社會科學學士課程。而更重要則為1994年香港政府立例通過浸會、理工及城市三學院升格為大學,本校從此正名為“香港浸會大學”。隨之而來...

    20世紀中國大學教育的體制,始於清季十年(1901-1911),而最終完成於抗戰時期(1937-45)。其中近世基督教教會借辦學為宣教之媒,遂促成私立教會大學的產生,而以聯董之十三間教會大學最為著稱,對於民國高等教育及學術文化發展,貢獻良多。其中尤以中國文史教學與研究,學者輩出,不讓其它公、私立大學。其中在非基運動刺激下,為求基督教本色化,不少投身中國基督教史的研究,著名學者如陳垣、洪業、王治心等人。此外基督教入華,漸與中國社會結合,成為民間宗教之一環,教會傳教士、牧師,亦紛紛起而撰寫教會史,為教會傳道留下歷史見證。以浸信會為例,如吳立樂、劉粵聲、徐松石,及黃日強先後撰寫華人浸信會會史,至使中國基督教史研究與著述,更形堅實。 上述13間教會大學中,上海滬江大學乃由美國浸信會所...

  2. 1. 回顧西教士來華傳教史. 2. 明末天主教在中國的發展. 3. 結語. 回顧西教士來華傳教史. 十九世紀初更正教的西教士陸續來到中國。 第一位來的馬禮遜。 他在主後1807年來到中國。 那時清廷不准外國人到中國傳教,所以,馬禮遜就假借英國東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職員的名義,到了廣州,其實他的目的是要來傳福音。 他得到一個梁姓中國人的幫助,把聖經譯成中文。 從那時起,到1850年左右,歐美,特別是歐洲,成立了許多差會。 這些差會主要的任務,是到亞洲和非洲傳道,因為他們認為這兩大洲是最落後的地方。 這些差會所差派的西教士,大多數到了中國。

  3. 這種認知被後來的耶穌會士依循。 羅明堅 Fr.Michele Ruggieri1543-1607) 來華時間1580年. 義大利人. 入會前曾任職於拿波里政府。 苦學中文突破當時外籍人士不得在中國土地過夜之禁令在中國廣東建立第一所耶穌會院與利瑪竇在廣東肇慶工作並第一次由耶穌會士利瑪竇給中國人付洗。 『天主』二字出現在這個階段跟信徒的互動中。 利瑪竇 Fr.Matteo Ricci (1552-1610) 來華時間:1583年. 義大利人. 於聖方濟.沙勿略(薩威)客死廣東外海上川島同年出生。 研讀法律,哲學,數學,天文學,豐富的知識背景使得他在中國的使徒工作大放異彩。 來華初期著僧服,後來發現知識份子才是中國社會的主流,遂改穿儒服。

  4. 風雲人物 | 耶穌會中華省. 浪淘盡千古風雲. 耶穌會對會士的要求與培育甚為嚴格也造就許多德學兼備之士雖然我們並不強調個人風采但許多會士在各個領域出類拔萃的表現的確讓人難以忽視對天主的恩寵我們滿懷感恩因著天主厚愛因著他們的努力成就了耶穌會更光榮的一頁也充分反映愈顯主榮的精神。 詩人 吉拉德.曼理.霍普金斯 Gerard Manley Hopkins 1844 ~ 1889. 科學家 德日進 Pierre Teihard de Chardin 1881 ~ 1955. 藝術家 郎世寧 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 ~ 1766. 科學家 利瑪竇 Matteo Ricci 1552 ~ 1610.

  5. 明清來華耶穌會士 的背景 李天綱《中國禮儀之爭》:「利瑪竇的父親做過教皇國的瑪徹拉達(Macerata)市市長和省長。上海的開教者郭居靜是意大利『名門舊族之後』。挑起『中國禮儀之爭』的龍華民也是『貴家子』。徐光啟的朋友熊三拔是『那波利國 ...

  6. 本表列出天主教重要修會耶穌會成立暨明朝末年以來所有外國來華長期傳教定居或歸化中國的耶穌會士以及所有出身中國的耶穌會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