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2月20日 · 大數據文摘. 2019-12-20.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愈來愈多人將機器學習導入股市、加密貨幣市場的交易當中,期望機器學習能比人類更快挖掘市場資訊,抓出更多規則,更快下單,提升報酬率。 但機器學習真的有這麼神嗎? 想透過機器學習做證券交易,你還必須知道機器學習的限制與市場特性。 (責任編輯:郭家宏) 「《科技報橘》徵才中! 跟我們一起定位台灣產業創新力 >> 詳細職缺訊息. 快將你的履歷自傳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 機器學習還能用來建構交易系統? 不僅有人這麼做了,還做得挺好!

  2. 2021年1月26日 · 2021-01-26. 分享本文. 【我們為什麼推薦這篇文章】2020 年底台灣立法院進行了「第三方支付」的最大幅度修法。 調整的內容對消費者而言,表示可在不同電支平台進行轉帳、處理外幣買賣、跨機構轉帳、紅利整合折抵等金融業務,是相當便利的服務。 不過對於產業而言,這樣的修法到底有沒有對症下藥,與為台灣的數位發展創新博得更多空間呢? 中銀律師事務所馮昌國律師長期關注創新產業發展,並從法律角度提供專業意見。 本專欄即為作者針對台灣數位創新發展,累積而成的法律筆記。 本篇文章將針對影響深遠的「第三方支付」來場法律思辯討論。 (責任編輯:賴佩萱) 第三方支付在台灣是個最舊的新名詞。

  3. 2016年5月25日 · 分享本文. Fintech 顧名思義就是金融 (Financial) 與科技 (Technology) 的結合 ,fintech 對國內很多人還很新奇,但在國外科技圈 fintech 已經火紅了好幾年。 當今世界市值最高的企業非科技界 Alphabet 莫屬,而科技與金融兩個行業激烈碰撞無不在刺激著人們的神經。 目前已有 48 家 fintech 企業進入獨角獸行列。 CB Insights 的數據顯示,全球在 Fintech 領域的融資規模在迅速擴大:2013 年 為 40.5 億美元 ;2014 年 為 122.1 億美元,較上年翻了 3 倍,其中 11% 的資金為 A 輪投資 ;2015 年預計超過 200 億美元,增速達到 66%。

  4. 2021年3月23日 · 圖片來源: unsplash.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 我靠交易賺大錢:從散戶到專職操盤手的真實獲利法則 》,由 今周刊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VO》導讀:. 《我靠交易賺大錢》作者伊恩.墨菲,師承交易導師亞歷山大.艾爾德博士,他並 ...

    • 致富證券1
    • 致富證券2
    • 致富證券3
    • 致富證券4
    • 致富證券5
  5. 2015年12月17日 · 分享本文. 文 / 睿富者. 彼得・杜拉克 (Peter Drucker) 曾說:「創新,不然就等著滅亡 (Innovation or Die)」,金融科技 (Financial Technology, FinTech) 所引發的破壞式創新,來勢洶洶挑戰既有金融服務的供給方式和消費行為。 在全球各地,金融產業環境、基礎建設、移動裝置普及率和監管機關態度等,決定了 FinTech 發展的進程,不過整體來說,此領域尚處於快速萌芽期,各式各樣的創新嘗試很多,但完整的研究與分析探討較少。 很高興的是,在今年的世界經濟論壇 (World Economic Forum 2015, WEF),專家們提供了一個金融服務未來發展的輪廓。

  6. 2018年8月17日 · 巴菲特投資法:買股票不為了賣出,而為了與公司共進退. 我們經常聽到「做股票」這樣的說法,其實,正確說法應該是「從事股票投資」。 在美國,大部分人都理解股票投資的真正意涵,他們會將「投資」(investment)、「交易」(trading)」、「投機」(speculation)這三個單詞區隔使用。

  7. 2021年6月16日 · 2021-06-16.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開戶是最頭痛的事情尤其是要開證券帳戶時不只銀行開戶要識別一次身分證券開戶又要再識別一次可說是最不便民的代表。 現在,這些繁瑣的流程即將被改變,且未來可能無需記各種密碼,靠生物辨識就能跨金融機構使用各種服務! 身為記不住各種網路銀行帳號密碼的使用者,真心期盼這項措施趕緊實施啊! (責任編輯:藍立晴) 為促數位金融發展,金管會成立金融行動身分識別聯盟,研議未來用戶一次性綁定行動裝置、實體卡片與生物特徵,就可跨金融機構使用服務,無需再記帳號密碼,且代表跨機構開辦新帳戶也不用重複驗證,預計今年第 4 季試辦。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