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3日 · 案件去年10月底一審開庭,上海第一中級法院昨宣判,被告許垚因公司經營管理事宜與林奇產生矛盾,經預謀於2020年12月14日至15日間在林奇的食物中投毒其中毒死亡;2020年9月至12月,許垚還向辦公室內飲品投毒,時任體宇宙副總裁趙驥龍等4人

  2. 2024年2月25日 · 本報向政府查詢擬定23條時會否參考法改會文件,政府發言人稱兩者工作範疇和性質有所不同,法改會研究的電腦網絡罪行旨在找出資訊科技迅速發展的挑戰,繼而檢討現有法例及措施並提出建議,而23條立法擬訂的罪行則針對電子世界未來可能出現的新技術帶來的國安風險。 湯家驊稱,普通法已有「犯案輔助」原則,即任何人在疑犯犯罪前後提供輔助,已可能成為犯罪行為的從犯,而協助程度多寡可作求情理由。 他又認為,若法改會日後訂立電腦網絡罪,亦不存在重疊問題,因國安相關法例針對國家制度、國家利益等,但同意政府可參考法改會建議。 律師:法律重疊或有衝突. 第三代網絡協會聯席主席兼執業律師朱喬華認為,法例有重疊會有風險,舉例每條法例都有法律定義,憂慮兩者或衍生衝突。

  3. 2024年3月15日 · 體》故事關乎人類共同面對「體人」入侵危機,即便在迎接體文明的組織「地球體」內,成員亦分裂出不同主張和應對方式,甚至互相敵視。

  4. 2024年5月12日 · 【明報專訊】最近兩本書陷入侵權爭議,中大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的學生創作集《吐露滋蘭(第三輯)》,以及劉細良出版的已故攝影記者陳橋攝影集《鏡頭下的歷史》,分別被指控未獲創作許可。

  5. 2023年12月6日 · 醫衛局昨向立法會提交文件,當中政府提出3種免轉介物理治療途徑(見表),未涵職業治療,當中建議病人須出示過去12個月醫生診斷證明,或由未來《基層醫療名冊》下的物理治療師直接提供服務、事後須通報家庭醫生。 物理治療學會對方案感失望,質疑當局不信任治療師專業判斷,「總之一定要有醫生」。 病人組織期望新安排推行兩年後檢討免轉介範圍。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6. 2022年6月26日 ·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下青少年上網時間增加,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學校社會工作組一項調查發現,逾半受訪學生每日在課外花逾4小時上網,其中13.9%達7小時或以上;約六成半受訪曾因上網與家人衝突;另有近六成表示喜歡上網多於與家人相聚。

  7. 2024年1月31日 · 政府今日就《基本法》23條立法舉行三場解說會,對於「吹哨人」及傳媒揭發政府醜聞可否獲得豁免,保安局長鄧炳強說正研究豁免條文,強調需牽涉「很高利益」,不是單純滿足好奇心。. 鄧炳強主動回應有意見憂慮沽售港元或違法,澄清有關行為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