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如何處理? —先讓傷者躺平休息,並墊高傷肢(骨折者除外); —再替其檢查傷口,並用清水沖洗傷口表面; —以敷料遮蓋傷口,用手施壓止血; —最後用繃帶包紮傷口 —如果傷口有異物或斷骨凸出,應先予以固定傷肢,不應隨便移動傷者;
      urbanlifehk.com/article/38460/行山急救-行山新手必學-遠足易拗柴-抽筋-骨折 5種郊外傷患處理方法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9年7月1日 · 夏天行山最常見又最嚴重的意外是中暑這篇文章會簡介熱衰竭及中暑兩種熱病的原理分辨兩者的徵狀以及處理方法熱病主要可分為熱痙攣熱水腫熱昏厥熱衰竭及中暑其中後兩者病情較嚴重而且坊間常混淆熱衰竭及中暑以為在炎熱天氣下頭暈作嘔不適以至神智不清昏迷也是中暑。 其實,兩者的嚴重程度及處理方法各有不同,所以最好能夠識別得到。 應馬上將熱衰竭或中暑患者帶到樹蔭下,如果附近沒有樹蔭,可以為他開傘遮蔭。 (資料圖片) 熱衰竭症狀:臉色蒼白、皮膚濕冷. 在炎熱及潮濕天氣下行山,身體會加強排汗功能散熱,皮下血管擴張,心跳及呼吸加快,水分不斷經汗腺流失。 如果不能及時補充水分,體內血量不足,就會出現熱衰竭。 此外,如果行山人士在出發前或行進期間腹瀉及嘔吐,導致身體水分流失,亦較容易出現熱衰竭。

  3. 2020年3月6日 · 腳踝扭傷即俗稱拗柴是行山常見的創傷是指足踝關節韌帶全部或部份撕裂當關節過度伸拉或突然扭轉時就會超出關節正常的活動範圍而扭傷引起腫脹疼痛及瘀斑的情況。 如何處理? 要及時處理腳踝扭傷的情況,可以利用「RICE」處理法: R—REST(休息) 讓傷肢休息,以免加劇受傷程度,幫助復原;於受傷48小時後,可重新進行漸進式活動,但如患處仍感到疼痛就應該停止。 I—ICE(冷敷) 受傷後如果患處有紅、腫、熱、痛的情況,可利用膠袋盛載冰塊敷在患處,減低腫脹及痛楚。 (每2至4小時冷敷一次,每次冷敷15至20分鐘;切勿以冰直接冰敷於患處) C—Compass(加壓) 可以利用彈性襪套或彈性繃帶卷包紮患處,固定傷肢。 E—Elevate(抬高) 將傷肢墊高(高於心臟位置),以減輕痛楚及腫脹。

  4. 2023年11月24日 · 行山時的意外受傷以及應該如何處理. 在行山過程中意外受傷是無法預料的。 如果你或其他人受傷,首先要保持冷靜並立即打999尋求協助並送院急救。 如果情況輕微可以使用急救包中的物品提供簡單的急救處置,並在需要時聯繫當地的救援隊伍。 總而言之,在進行行山活動之前,充分準備和注意事項是非常重要的。 不僅能確保你的安全,還能讓你享受到更愉快和有趣的旅程。 Naturehike 作為露營專家,增加你的安全感。 更多攻略. 近年流行漫活文化,行山成為了其中一種熱門的運動,慢慢成為了一種生活習慣,有很多人認為行山很簡單,但無論是初次嘗試還是經驗豐富的行山者,都不能輕視了行山的危險性,所以一些準備工作和注意事項都非常重要。 行山前的準備和注意事項 。 行山前需要什麼裝備。 行山時的意外受傷以及應該如何處理.

  5. 2022年5月3日 · 1. 扭傷拗柴. 對行山新手來說這是經常會遇到的行山意外之一 3 。 山路不平坦、在登山時不慎踏到浮石或踏空,都是令 足踝扭傷 的常見原因。 遠足準備時配置行山基本裝備如高筒登山鞋,亦可提供足夠的抓地力及足部承托,有效避免足踝受傷 4 。 在山徑中扭傷,即時應對方法就是停止行山活動,盡量另行尋找方法下山以避免行走,或者使用行山杖輔助下山休息。 若進行急救後情況持續嚴重,便有可能要見醫生甚至送院治理。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曾經拗柴扭傷的人有機會出現重複性足踝扭傷,因為足踝扭傷導致的韌帶受傷令足踝長期不穩定。 因此,每次受傷後謹記要充份休養做好復健,減低下次再受傷的機會。 2. 手腳擦損. 扭傷以外,手腳擦損也是行山意外報導常提的受傷情況。

  6. 另外遠足人士應穿著有護踝及鞋底有凹凸紋的遠足鞋亦可攜帶行山手杖在有需要時使用。 最後,亦應穿著輕便服裝 (例如:淺色長袖衫和長褲)及帶備合適的帽子,因夏天可遮擋陽光,而冬天則可保暖。

  7. 2021年8月23日 · 避免行山失蹤兩點建議 一個禮貌舉動大有深意. 澄清行山界常見謬誤 請把生果皮帶離郊野環境. 行山抽筋時,請停下來休息,吸收電解質及拉筋。 (資料圖片) 由水泡提升一級,便是抽筋。 任何運動,甚至日常生活都會有抽筋的情況,而抽筋的原因是什麼? 抽筋是因為肌肉氧氣不足,代謝廢物累積,電解質及肌肉失調引致。 簡而言之,抽筋是補充不足,過度運動而引起,登山時應該定期吸收電解質及鹽分,適時休息,能夠減少抽筋的情況。 一旦出現抽筋,停下來休息,吸收電解質如飲用寶礦力,揉捏抽筋位置,並拉筋;重新起行時,應該要循序漸進,讓肌肉慢慢適應。 行山人士可以透過寶礦力等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 (資料圖片/胡家欣攝) 接下來的傷患都是較為嚴重,處理不當或要用上月為計的時間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