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沙田慈氏护养院是香港一间公立的延续护理医院,位于新界沙田亚公角山路30号,在1991年创立。 中文名. 沙田慈氏护养院. 地 点. 香港. 创立时间. 1991年. 性 质. 公立. 香港公立延续护理医院.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词条图册(1张)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编辑次数: 12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君伟junwei521. ( 2024-02-11 ) 沙田慈氏护养院是香港一间公立的延续护理医院,位于新界沙田亚公角山路30号,在1991年创立。

  2. 鲍思高神父在生时首先建立的三个幼大家庭成员: 母佑会 、圣鲍思高幼协进会及鲍思高旧同学会。. 幼会的工作,以儿童、青年福利、教育、社会传播、传教为主。. 近年亦涉足于高等教育。. 鲍思高幼会,简称幼会 (英语:Salesians of Don Bosco;意大利 ...

    • 起源
    • 典籍记载
    • 建筑
    • 传承
    • 考古发现者

    根据法显在《佛国记》的记述,佛祖的前世迦叶佛(辟支佛)居住于此并有野鹿经常出没,故而得名“鹿野苑”。

    公元前531年,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觉悟成佛后,来到鹿野苑,找到了原来的五位侍者,为其讲演四圣谛,他们因此有所证悟,随即出家为五比丘僧,佛教的佛、法、僧三宝至此初创完成。现在鹿野精舍西南方向不远处的乔堪祗塔(Chaukhandi Stupa)遗址,也称为五比丘迎佛塔,是佛陀初转法轮的纪念地。此塔最初建于笈多王朝时期,原为覆钵型,莫卧尔帝国(16世纪)时期在其顶端加建八角亭,地理坐标,北纬25.3768821度,东经83.0217106度。

    图为五比丘礼敬表征佛法的法轮

    乔堪祗塔(Chaukhandi Stupa)遗址

    初转法轮后,在接下来的雨安居中,佛陀在鹿野苑的鹿野精舍(Mulagandha Kuti Vihara,又译作牟拉甘陀库底精舍、根本香室精舍等)传道,僧团逐渐扩大到60余人,后来佛陀派遣他们到各地弘法。现在存有鹿野精舍(Mulagandha Kuti)遗址,在其不远处有1931年复建的鹿野寺(Mulagandha Kuti Vihara),内有介绍佛陀生平的精美壁画。

    1931年复建的鹿野寺

    公元5世纪,法显《佛国记》记述,波罗捺城“东北十里许,得仙人鹿野苑精舍。此苑本有辟支佛住,常有野鹿栖宿。世尊将成道,诸天于空中唱言:‘白净王子出家学道,却后七日当成佛。’辟支佛闻已,即取泥洹,故名此处为仙人鹿野苑。世尊成道已,后人于此处起精舍。佛欲度拘驎等五人,五人相谓言:‘此瞿昙沙门本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米,尚不得道,况入人间,恣身、口、意,何道之有?今日来者,慎勿与语。’佛到,五人皆起作礼处。复北行六十步,佛于此东向坐,始转法轮,度拘鳞等五人处;其北二十步,佛为弥勒受记处;其南五十步,翳罗钵龙问佛:‘我何时当得免此龙身?’此处皆起塔,见在。中有二僧伽蓝,悉有僧住。”

    公元7世纪,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七记述:“婆罗痆河东北行十余里,至鹿野伽蓝。区界八分,连垣周堵,层轩重阁,丽究规矩。僧徒一千五百人,并学小乘正量部法。大垣中有精舍,高二百余尺,上以黄金隐起作庵没罗果。石为基陛,砖作层龛,龛匝四周,节级百数,皆有隐起黄金佛像。精舍中有鍮石佛像,量等如来身,作转法轮势。精舍西南有石窣堵波,无忧王建也,基虽倾陷,尚余百尺。前建石柱,高七十余尺。石含玉润,鉴照映彻。殷勤祈请,影见众像,善恶之相,时有见者。是如来成正觉已初转法轮处也。其侧不远窣堵波,是阿若憍陈如等见菩萨舍苦行,遂不侍卫,来至于此,而自习定。”原书对鹿野苑其他景观的记述也非常周详,成为19世纪末考古的重要依据。

    鹿野苑的所有建筑被土耳其人破坏殆尽,但答枚克佛塔(Dhamekh Stūpa)却在废墟中保存了下来,塔高达39米,直径达28余米,属留存极少的阿育王时期建筑。牟拉甘陀库底精舍的废墟中标有佛陀在头一个雨季中的驻锡地,在这东面,就是1931年新建的根本香室精舍(Mūlagandhakuī vihāra),那里有精美的壁画,介绍佛陀的生平,再后则是鹿园,仍有鹿群在那里生活。阿育王石柱以前虽然被破坏过,但底部仍然在原址。原来的柱高达10多米,头部雕有四面狮像,该狮像现被作为印度国徽的图案。这段石柱的主要部分(2米多)保存在“鹿野苑考古博物馆”中,该馆建于1910年,另藏有一些有印度佛教艺术的珍宝,其中包括300多副图画。

    乔堪祇塔,也称为五比丘迎佛塔,建于笈多王朝,原为覆钵型型,顶端的八角亭是莫卧尔帝国时(16世纪)所建。

    鹿野苑也有一棵很大的菩提树,是阿努伽里加·达摩波罗(Anagarika Dharmapāla)从菩提伽耶的大菩提树上中华佛寺折枝移植而来。

    除了根本香室精舍,鹿野苑的佛寺还有:缅甸法轮寺,可追溯到1908年,是鹿野苑最早的外国佛寺,负责一部分旅游接待工作; 西藏高等研修中央学院,在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和达赖剌嘛的倡议下于1967年兴建,由印度教育部文化局资助,是一所佛学院; 还有中华佛寺,以及泰国、日本的佛寺等。

    古印度佛教遗址。传为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得道成佛后第一次讲法(初转法轮)处。又名仙人论处、仙人住处、仙人堕处、仙人鹿园等。在今印度北方邦贝拿勒斯西北约7公里处。传释迦牟尼得道成佛后,来此为第一批五位弟子宣讲佛法。7世纪玄奘赴印时,这里仍十分兴盛:“区界八分,连垣周堵,层轩重阁,丽穷规矩”,后来逐渐荒芜。近代曾进行多次考古发掘。现存主要遗址有:①乔堪祇塔。原系笈多王朝时所建,顶端有莫卧尔帝国时阿克巴修建的一座八角亭。②昙曼克塔。高约44米,是鹿野苑的象征,首建于孔雀王朝,笈多王朝时曾予重修。③阿育王石柱残柱。柱高15米,上有内容为禁止破僧的婆罗谜字体铭文,柱头已断。鹿野苑建有博物馆,保存佛教文物和艺术珍品。馆藏的阿育王石柱的狮子柱头,在印度独立后,作为印度共和国国徽的图案。馆藏另一珍品为释迦牟尼...

    1861 年,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康宁汉爵士(亚历山大·卡宁厄姆Sir Alexander Cunningham, A.D.1814 年~1893 )创建印度考古勘探团,以发现鹿野苑、那烂陀寺、桑奇大塔等遗址而闻名于世。

  3. 慈幼局可谓世界上最早的官办孤儿院。 “慈幼”最早可见于《周礼》。 国家要对没有亲人养育的弃婴、孤儿给予救济,使他们避免死于非命,这是一项古老的制度安排。

  4. 因为她的居所在 伏见城 三之丸,故被称为三之丸殿。. 本能寺之变 后,被异母姐 相应 的丈夫 蒲生乡 收为养女,蒲生乡的妹妹三条殿同样也是丰臣秀吉的侧室,这两人恐怕都是作为人质嫁到丰臣秀吉身边。. 在有关庆长3年(1598年)3月 醍醐寺 花宴的确切 ...

  5. 龙华三会 愿跟弥勒佛下来度众生的,那就念慈氏咒。 各随各愿,毫不勉强。 虚云老和尚、来果老和尚现在都在兜率天,他们还下来吗?

  6. 程氏余庆堂.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程氏余庆堂 [1]位于慈城院巷7号,此祠堂系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奠基者程颐、程颢的后裔程嘉禾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祠堂廊本墙上砌有乾隆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