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8月4日 · 尤其趙胤丞老師很堅持放入的拆解人生段落一開始只聚焦在工作效率的我覺得不需要但完整閱讀後才發現這正是拆解問題的核心: 如果不能從拆解自己開始,又如何真正去解決難題,又如何在解決難題後真正獲得自己的成長與價值呢?

  2. 2016年9月21日 · 七個提升專注力的特殊音樂 App 與網站. 作者: Esor Huang 9月 21, 2016. 之前介紹過幾種情境音樂線上服務,像是改變氣氛的咖啡館音效、放鬆的自然白噪音,或是帶動不同情緒的古典音樂:. 工作室必備的 10 種讓辦公室變成咖啡館主題音樂音效. 六款線上 ...

  3. 2016年10月15日 · 「深讀」,是藉由書本上的文字,但打破書本上的文字,去跟你想像的某個作者對話,了解其背後的思考、行動方法是什麼。 有時候我會很快就抓出這個核心脈絡, 這時候「深讀」的技巧反而會「幫我讀得更快」 ,因為掌握這個脈絡,作者的各種理論變化都能更容易閱讀吸收。 相反的,如果「一開始沒有深讀」,很有可能愈讀愈慢,但收穫不多,畫了愈多重點,但每次遇到新章節都要重新花很多腦力去理解「正面的」意思,這都是因為沒有先掌握「背面脈絡」的關係。 你可以補充參考我的資料整理法,也是一樣的邏輯: 活用資料庫的資料收集法:試試加上這四個關鍵步驟! 二、反芻不是讀懂他:更需要賦予你的創造. 接著我有一個基本的設定,就是我對「真的知道作者在想什麼」、「這段文字真的在表達什麼」沒有太大的堅持! 咦?

  4. 2010年2月7日 · 「Nap」是打個盹的意思,所以這個網站的主要功能,是幫助你在午休或工作間隔中完成需要的休息 ,大概花個十到二十分鐘聆聽專門設計的廣播,讓你可以暫時放鬆心神,有助於接下來的工作動力(我很喜歡Classic古典那段的設計,而且廣播結束後還有雞鳴聲叫你起床)。 Simply noise: http://www.simplynoise.com/ 這個網站是從阿正老師介紹的「 專門產生「白」噪音的網站 -- simplynoise 」補充而來。 來到網站後你可以看到一個拉桿,這是用來調整音量的;接著你可以看到拉桿右下方有三個顏色按鈕,分別代表切換成白色噪音、粉紅噪音、咖啡色噪音;而左下方的按鈕可以動態調整音量。

  5. 2019年1月13日 · 1. 總是帶著明確的問題意識. 無論是閱讀熱門新書、上熱門課程、聽熱門演講,如果有時間,也確實不錯。 但對我來說,這通常不是我學習的開始,也不是我學習的主軸。 因為,學習的核心不是學新知識,而是學解決問題的方法。 不要誤會,學習當然是學到對我來說的新東西,而新的知識確實是可以幫助我們更新與改變的契機。 但學習行動的出發點,則要從「先發現自己有什麼問題」開始 ,工作上哪個環節卡關? 思考可能是什麼問題造成? 有哪些想要突破的個人瓶頸? 甚至是自己已經有明確要進行的目標,想要為那個卡關的專案解套? 帶著上述的「問題意識」開始學習,那麼無論做什麼學習,才能找到更新自己思考、方法的真正有效新知識。 而且我指的還不是說有什麼問題,就去讀專門解決那個問題的書,並非如此。 我想說的是:

  6. 2016年10月7日 · 我做錯時這樣做筆記. 作者: Esor Huang 10月 07, 2016. 延續這個筆記術系列的前一篇文章「 [筆記術-2] 改掉畫重點與抄筆記習慣,寫與說的筆記更有效學習 」,上一篇我提到比起抄他人的說法,寫下自己的說法更有用。 今天讓我們更進一步,討論當面對自己的錯誤時,如何利用「實驗筆記」的技巧,幫助自己「正確且高效率的犯錯」。 犯錯? 是的,你沒看錯,沒有犯錯通常無法找到更好的方法,但也不是說拼命犯錯的人就一定會不斷進步,這裡面的兩個關鍵在於: 是否學會正確的去犯錯? 是否能高效率的避免重複犯錯?

  7. 2018年5月12日 · 1. 列出這一次要確認的重點問題清單. 會議有時候會不小心失焦,大家天南地北的聊起天,或是想到什麼討論什麼,最後離題而拖長不必要的討論時間。 有時候會議會有議程,但有時候沒有。 無論如何我都會有個習慣就是自己先列出這一次我想討論的重點清單以及我想確認的問題清單所謂重點問題清單」,不是報告資料而是裡面真正需要釐清的問題是什麼? 真正值得凸顯的重點是什麼? 我通常會問自己,假設會議時間很少,假設最後沒時間才輪到我講,但我一定要確認的重點與問題是什麼? 無論我是不是會議主導者都需要這份清單 。 如果我是主導者,有了重點問題清單,我就知道什麼時候離題,可以把會議拉回討論主軸。 如果我只是報告者,有了重點問題清單,我也知道如何簡潔扼要的說明,並且知道我應該花時間在哪些重點上討論。 2.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