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21日 · 包括台灣優良農產品發展協會董事長楊世沛、嘉義縣長翁章梁、新加坡HAO mart 集團主席陳錦榮、駐新加坡代表梁國新、以及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施至隆等人,均見證這項簽約儀式。

  2. 2024年5月27日 · 文/精神科醫師 陳嬿伊. 我遇過不少上班族,在工作壓力大的期間,一切將工作擺第一的前提下,犧牲掉自己的睡眠與休閒紓壓的時間。 若只是短期壓力,或許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還有可能調回原來健康的身心狀態;但若是長期處於一個壓力大的情境下,很多人會因為身心狀態的透支,讓身體慢慢地失去原本的平衡能力,最後變成了身心失調的狀態。 在這樣的狀態下,自己即使想睡也無法睡好;放假了,也無法好好休息放鬆。 就像一台壞掉的機器,即便按了停止鍵,還是無法控制地持續運作。 小婷是個業務繁忙的診所護理師,常常加班,容易晚睡。 最近新人報到,她除了需要花更多時間去帶新人外,還要面對其他同事離職後造成工作業務量變大的問題。

  3. 2019年6月26日 · 想起去年秋天,首爾大學的一群研究人員發現自己的語音合成研究,跟英偉達剛發表的 WaveGlow 之相似,於是趕忙把自家論文也傳上了 ArXiv 。 英偉達論文. 首爾大學等論文. 為了搶時間,還迅速開源了程式碼。 這一步,總算趕在了英偉達前面。 當然,韓國的研究人員們很幸運,發現「撞車」的當下,剛好有成品在手,隨時可以提交。 事後還收到了英偉達發來的橄欖枝。 而通常來說,一己之力想要抗衡大廠幾乎是不可能的,被搶先才是常態。 這該怎麼辦呢? Reddit 樓下,討論十分熱烈。 總結起來,大概有這樣幾個思路。 題目選難一點,具體一點的來做. 第一,是關於研究問題該如何選擇。 一位網友( -Tyrion-Lannister-) 說:

    • 人際界線是什麽?
    • 課題分離:重建界線的第一步
    • 重建界線還需要做什麽?
    • 延伸閱讀

    我們在時間精力、情緒想法、財產物品等事務上有獨特的規則,這些規則構成了我們的界線。 人際界線清晰的人,在他人打破了自己的規則時,敢於說「不」。 而人際界線模糊的人不清楚自己的規則,在他人越界,讓自己感到不舒服時,很難表達堅定的拒絕,總是硬著頭皮答應別人的請求,因為害怕衝突而無法說「不」。 以小D為例,面對同事不合理的指責時他總是忍讓,被別人一個接一個的要求推著往前走,感到倦怠、壓抑,總是感覺很委屈。 如果你對這種感受很有共鳴,那代表著,你需要學會建立自己的界線,懂得對不合理的事情表示拒絕。

    建立界線的第一步,是分清自己和他人的事情,這在阿德勒心理學中,是被稱為課題分離的重要事項。 區分課題的原則是:行為的後果由誰承擔,就是誰的課題。 我們做自己盡力而為的事情即可,別人負責的事情,那是別人需要盡力而為的事情,以小D的案例來說: 起不起床是自己的事情,我沒有必要為你自己不設鬧鐘,起床晚了負責。 關於幫同事帶咖啡的行為,幫帶是情分,不幫帶是本分,沒有什麽好尷尬的。 幫同事收尾,需要先滿足自己對於休息的需求,所以不能替別人完成工作是合理的。 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試圖去掌控並干預別人的課題,是一種心理發展成熟的表現。 我們要先滿足自己的需求,實現自我成長後,才能更好地關懷其他人。 那些邊界成熟的人,其實是更能關懷別人的人。

    • 如果不高興,就大聲說出來 • 尊重自己的欲望、願望、感受和目標 • 不要因為想要獲得他人認可而隨波逐流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需要勇氣,重建界線時,對他人評價的恐懼以及對界線傷害到別人的恐懼會阻礙我們們去做出改變。 這種時候,我們需要一些技巧來幫助自己克服恐懼,比如: 1.列出邊界清單:你的底線在哪里? 你可以嘗試列出下列事情的清單,來幫助你建立拒絕的勇氣,每項可以寫三件、五件或是更多: 1.你希望別人不要在你面前做的事情,比如抽煙,非議不在場的人等。 2.你希望別人不要對你做的事情,比如在你打電話時插嘴、在交談中無視你等。 3.你希望別人不要對你說的話,比如「你總是很被動」、「你好胖」等。 4.你對自己周圍不同人的親近程度,以及你願意為不同的人做多少事情(比如借錢的金額、付出的時間等) 2...

    【人際關係總是使你受傷?】回到你的內在,因為只有你自己的真相才能讓你自由 【總在人際中感到挫敗?】吳姵瑩心理師: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就會因為人際關係焦慮 「對自己了解多深,人際關係就多順。」心理諮商師:面對看不順眼的人,回頭檢視「潛意識需求」 (本文經合作夥伴 簡單心理 授權轉載,並經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有邊界感,是成年人最好的修養〉。)

  4. 2021年12月23日 · 穩得董事長高志宏是靠著怎樣的經營策略,將公司從最低潮成功轉型?. (責任編輯:邵元婷). 作者:譚偉晟. 21 年前,看著公司面臨倒閉危機,當年還是「夥計」的高治宏,不僅沒有琵琶別抱,甚至買下公司自己當老闆;21 年後的今天,這家公司成功 ...

  5. 2021年11月25日 · 1.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 2.深呼吸,接著環顧四周。 3.說出 5 個你「看見」的東西。 4.說出 4 個你「聽見」的東西。 5.說出 3 個你「摸到」的東西。 6.說出 2 個你「聞到」的東西。 7.說出 1 個你「嚐到」的東西。 8.完成了以後,重新將注意力專注到手上正在執行的任務或工作上。 點擊→職場上有優秀表現的人,常常贏在「管理壓力」 (首圖圖片來源: Amazon / Pexels ) 壓力. 焦慮. 紓壓.

  6. 2019年10月5日 · 最近,韓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團隊也發佈了一款微小的植入裝置,能透過控制腦神經迴路,對特定神經元進行長時間的標靶藥物和光動力治療。 他們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 – 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發表文章稱,該設備可以更快地發現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毒癮、抑鬱症和頭疼等腦部疾病,保護我們的身體。 這種裝置配備了類似樂高積木的可替換藥物盒和強大的低功耗藍芽模組,最神奇的是,它能透過智慧手機控制。 利用智慧手機,遠端操控已植入小鼠體內的設備. 透過無線神經設備,解決藥物供給和損耗兩大難題. 「這種無線神經設備能夠實現前所未有的長期藥物和光學神經調節」,韓國高等科學技術研究所(KAIST)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人員 Raza Qazi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