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18日 · 明報專訊激光矯視漸趨普遍技術亦推陳出新養和醫療集團2021年引入新一代微笑矯視技術SMILE Pro,為亞洲首家眼科中心採用,至今已為500多名患者做矯視手術。

  2. 一般而言早期的白內障患者可透過調整眼鏡度數來改善視力但效果屬短暫性現時並無藥物預防或治療白內障要根治白內障現時只有手術摘除並植入人工晶體之法何時才是接受白內障手術的最佳時機養和醫院眼科手術中心主任曾雁的建議始終是病人覺得視力受損才值得做」。 「任何手術都有風險,若病人覺得視力有少少矇會影響工作與生活都可以做;但若不覺有影響,便無必要。 」 什麼是「必要」? 他舉例若仍是職業司機,便值得做;若是湊孫,則可再考慮一下。 但他提醒,「太熟」的白內障導致急性青光眼、虹膜炎的話,便需要立即接受手術。 華佗古方 別以為白內障手術是西方醫學所獨有,曾雁指,其實早在幾千年前,已有華佗「古方」,稱為「金針撥障」。 「這可說是『手術』,但並非真手術。

  3. 明報專訊激光矯視漸趨普遍技術亦推陳出新養和醫療集團2021年引入新一代微笑矯視技術SMILE Pro為亞洲首家眼科中心採用至今已為500多名患者做矯視手術

  4. 激光矯視手術有很多不同類型其中以角膜激光矯視手術」(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最為常見現為台北醫學大學臨牀醫學研究所兼任教授的蔡瑞芳宣布停做LASIK後曾透過報道表示LASIK還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近視手術成功率達百分之九十九他停做手術是因為發現多例患者術後多年視力惡化即使再戴眼鏡也無法矯正視力。 這些患者的共通點是有慢性眼睛發炎。 蔡瑞芳估計,問題原因是手術後,因角膜切口讓有害物質滲進眼內,破壞眼睛組織而影響視力,認為進行手術前,需有效控制發炎;但要在術前發現患者有慢性眼睛發炎,並不容易。 疱疹病毒 致慢性發炎. 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鄭澤鈞估計,蔡瑞芳提及的眼睛慢性發炎,可能與疱疹病毒有關。

  5. 2016年1月3日 · 明報專訊養和醫院及被譽為眼科聖手的養和醫院視力矯正主任張叔銘醫生日前遭一名曾接受激光矯視手術的女病人入稟高等法院索償女病人指她於2013年1月7日經張施手術後受傷認為事件涉及疏忽和誤診。 案件已排期今年6月29日聆訊。 原訴為女病人梁穎宜 (譯音),兩被告分別為張叔銘及養和醫院。 據養和醫院網頁資料,張叔銘為養和醫院陳蔭燊視力矯正中心的視力矯正主任。 入稟狀並沒有透露索償金額及手術詳情,記者昨到訪原訴住所,惟未能接觸原訴。 養和﹕不評論 張叔銘﹕無做錯嘢. 養和醫院不作評論;張叔銘則回應稱,原訴早前曾向醫院作正式投訴,惟據張所知,原訴沒有視力損失,「度數做得好靚」。 張強調「我哋無做錯嘢」,已將相關事宜交予律師處理。 2007年涉同類事件 庭外和解.

  6. 2022年9月17日 · 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鄭澤鈞解釋:「老花的成因主要是眼睛內的晶體和睫狀肌的調節焦距功能變差減弱眼睛在看近物時的聚焦能力影響近距離視力。 一般而言,老花度數隨年齡增長,每年約增加10度,從40歲開始出現老花,大約50至100度,50歲約有150至200度,60歲就有300度,之後度數通常不會再加深。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2030年,全球將有六分之一人口年齡為60歲以上,從10億人增至14億。 隨人口老化,老花人口也將會大增。 年增10度 60歲可達300度. 中大醫院眼科專科醫生陳培文強調:「老花不是病,只是眼睛聚焦能力減弱,正如一個年輕體操運動員能做到某一個動作,年紀大了會變得困難。 而每個人對老花的感覺都不一樣,視乎當事人對視力的需求,以及日常生活有多需要看近距離事物。

  7. 2023年7月24日 · 明報專訊養和醫院早年耗資逾70億元興建質子治療中心近日已初步投入使用首名接受治療的為一名女性乳癌患者費用約為30餘萬元。 質子治療是癌症放射治療的一種,由於放射位置比較準確,特別適用於兒童癌症、乳癌、頭頸癌等需要高度精準治療的癌症,預計每年可治療400至600名癌症病人。 本港現時的放射治療主流為光子治療,即透過穿透力強、高能量的X光來殺死癌細胞,惟治療過程或會損害正常組織。 質子治療則利用帶電的粒子來破壞癌細胞的染色體,令其無法繼續分裂,繼而死亡,藉此消滅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