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香港助養兒童計劃 相關

    廣告
  2. 宣明會與社區居民推行區域項目,包括教育、水資源、健康、兒童保護和生計發展等不同範疇的工作。 累積過去70年的扶貧經驗,發現「建立孩子和社區的自立能力」是最有效幫助孩子脫貧的方法。

  3. 青少女如有需要亦可經社工轉介入住。 中心為面對家庭關係問題或遭遇家庭暴力的婦女及子女提供臨時住宿及支援服務。

  4. 上個月有 超過 1 萬 名用戶曾瀏覽 horizonhotels.com.hk

    位於九龍核心地段,毗鄰匯集購物、消閒和文化藝術的尖沙咀,讓生活節奏時刻緊貼香港的繁華脈搏。 交通便利,鄰近港鐵尖沙咀、紅磡及黃埔站、海底隧道及碼頭,酒店更提供穿梭巴士服務.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23日 · 明報即時新聞.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在2023至24年度增撥5670萬元及從2024至25年起每年額外撥款8000萬元以落實社署就前年香港保護兒童會童樂居被揭發虐兒案後首階段檢討報告的措施去年底完成為期9個月服務重整計劃的保會其總幹事周舜宜今23日表示相信隨新資源到位有信心延續童樂居服務重整計劃的效果並繼續深化及推廣全新文化和最佳服務標準

    • 強調「社區共同參與」和「社區發展」的介入
    • 不利劏房學童眼睛健康的處境
    • 兒童及家長以行動追求改變
    • 把專業知識完全「落地」社區
    • 註4:Bit.Ly/3Dibmoi

    面對劏房學童眼睛健康的不利處境,驗眼、佩戴眼鏡、加強他們眼睛健康的素養,這些方法如在河流下游營救遇溺人士。但是,如何防止其他人再跌落河流,即減少或延緩學童近視及加深的情况,顯得更為重要,同時亦減少公營醫療系統的負擔,故此「關懷社區」恍如一張繫在河牀兩邊的大網,起了保護學童視力的作用。「關懷社區」一方面着重「社區發展」的介入,鼓勵學童、家長及持份者關注眼睛健康及所屬社區;另一方面,透過社區共同參與,一同謀求改善眼睛健康的社會決定性因素(the social determinants of eye health)。 第二位筆者表示,「關懷社區」這個倡議項目由澳洲公共衛生及社會學家Allan Kellehear於2015年的「關懷社區憲章」(The Compassionate City Chart...

    第一位筆者透過問卷調查(註2)得出,在劏房家庭,貧窮、居住面積狹窄及室內光線不足,是影響眼睛健康的社會決定性因素。 調查顯示,絕大部分被訪劏房家庭的入息中位數遠遜於全港家庭住戶入息中位數的50%,再加上這些家庭的「租收比」中位數已超過三成(按國際量度租住房屋的可負擔性(Affordability),一般會以租金佔入息30%的比例(Rent to Income Ratio)作為分界線;參考紐約市租金指引委員會2015年報告,見註3),收入低及租收比高,令這些家庭陷入貧窮的處境,這些家庭欠缺資源及能力回應學童眼睛健康的需要。 另外,調查發現4人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積最為狹小,只得37.5平方呎或以下,而2人、3人、5人及6人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介乎50平方呎或以下。居住面積愈小已有其他調查證實,...

    根據在地的數據,計劃組織一班居於劏房的兒童,透過黏土設計理想學習/生活空間,在設計的過程中,誘發他們思考空間對眼睛健康的影響。提高這班兒童的健康素養後,他們更希望得到社區人士的關注及協助,故他們舉辦「我的小小世界」黏土作品展,讓公眾了解不適切居所兒童的心聲。他們更寫信邀請地區小店提供地方,讓他們可以有合適環境做功課及溫習。 另外,一班曾參加「社醫共生」護眼工作坊及小組的劏房媽媽願意再行前一步,成為社區護眼使者。其中一位媽媽阿敏表示,在掌握護眼知識後,現在知道怎樣與兒子溝通,「不是叫他不玩電腦,而是叫他要休息眼睛,電腦也要叉電一樣的道理」,「現在兒子清楚不是不可以玩電腦,也沒有以往的衝突出現」。另一位媽媽阿楠表示,疫情下女兒在家學習出現近視的情况,透過計劃一方面讓女兒可以免費驗眼配眼鏡,另一方...

    2015年,美國Bay Area Regional Health Inequities Initiative於一個研究報告已指出,住屋有關的社會不平等因素直接影響兒童身心成長,而兒童時期的身心健康會影響他們的發展成就(註4)。放眼香港面對嚴重的劏房問題,不適切的居住環境影響兒童的健康,令他們長大後沒有足夠條件擺脫不利的社會健康決定性因素,繼續於惡性循環輪迴。由我們的實踐經驗可見,「社醫共生」是一個重要的工具,把「視光」及護理專業的知識完全「落地」社區,建立「關懷社區」共同保護學童的視力健康,體現兒童自我健康發展的權利,早日改善自身不利處境,讓學童看見未來的希望。

    (「童視未來」計劃協作伙伴:醫護行者;學術伙伴:陳浩龍博士,香港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副教授;蔡啟業博士,香港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視光師及副研究員) 作者黃小慧是香港明愛社區發展服務高級督導主任,陳永新是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社會學博士、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mmunity Development會員

  2. 2021年12月11日 · 明報專訊市民羅先生近日發現自己經宣明會助養約10年的阿爾巴尼亞兒童變成又煙又酒又跑車的青年在IG聯絡到受助人對方稱完全不知道助養計劃事件在社交媒體曝光後引發討論香港世界宣明會周三8日晚在facebook發布總幹事馮丹媚對事件的回應稱捐款用於當地推行社區發展項目認為比起直接給錢受助人效果更長遠。 羅先生向本報表示,經宣明會近日向他解釋後,理解捐款用於社區發展,但對計劃以「助養兒童」為名很困擾,「我不否定機構的出發點是好意,但如果用美麗謊言包裝,就不是我本身的期望。 」有助養捐款人表示,昨日即時取消捐助。 上 / 下一篇新聞. 河套區設新口岸 科研者一卡過關 新皇崗口岸參考珠澳「合作查驗」 港車北上擴至蓮塘. 運房局:未研粵車南下 專家:應設配額.

  3. 2022年9月21日 · 港聞. 2022年9月21日星期三. 港聞一. 下一篇 上一篇. 風波後推網上見助養童 宣明會盼增捐款透明度. 圖1之1 - 宣明會推出項目增加助養計劃透明度包括在周年報告解釋捐款去向 . . . . . . (賴俊傑攝) 【明報專訊宣明會去年捲入助養兒童風波助養人數減少。 宣明會推出5個新項目,包括年度報告解釋捐款去向、推出受助兒童網上資料庫以及網上視像探訪團等。 宣明會總幹事馮丹媚稱,助養風波後已反思,冀以新項目拉近與助養者距離。 揭發「助養風波」的助養人認為,新項目有勝於無,惟未解質疑,「如對方不是你助養的,視像見面有什麼意思? 」。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4. 2024年3月14日 · 明報專訊兩人涉於2019年9至12月間使用銀行及支付工具帳戶處理共逾167萬元調查發現與家長資助仔女有關亦有一筆存款備註寫上光復香港」。兩人承認6項洗黑錢罪原定昨於區院判刑押後至下周三20日再處理

  5. 2024年3月13日 · 從WhatsApp紀錄得知李曾要求借用袁的PayMe帳戶又邀請袁加入Telegram群組仔女有餐溫飽 助養小朋友計劃」。 李曾叫袁幫手用緊啲錢」,因有家長給了他們50萬元當中一半是給仔女」。 兩人曾商量到台灣旅遊李稱有錢可玩得豪華一點並叫袁幫他打工,「一個月有港幣3萬不是夢」。 相關字詞﹕ 編輯推介 法庭 反修例. 上 / 下一篇新聞. 明報報料熱線﹕ 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兩男女涉於2019年9至12月間,使用銀行及支付工具帳戶以處理共逾167萬元,調查發現與「家長」資助「仔女」有關,亦有一筆存款備註寫上「光復香港」。 兩人承認6項洗黑錢罪,原定今(13日)於區院判刑,押後至下周三(20日)再處理。

  6. 2024年4月12日 · 計劃係透過增強家長親職能力改善學校環境設立童亮館以提升社區參與度全面支援基層幼童馬會主席利子厚噚日出席開幕儀式時致辭提到童亮館設備完善仲係跨專業協作嘅社區活動空間畀基層幼童可以透過遊戲促進全人健康成長同時為教師同家長提供培訓計劃自2017年開始於2022年起動第二階段預計2027年有超過7萬個幼童及其家長約280間幼兒學校受惠。 上 / 下一篇新聞. 【Emily】執笠關注組「執笠」 改名重開. 【Emily】警察學院開放日 警隊180周年封時間囊 200年再開. 【Emily】嚴舜儀葉樹培 獲委區院法官. 【Emily】私隱署計劃 鼓勵青年用AI要尊重私隱. 多個試場監考易故障 考評指流量大 有稱通報無回覆改人手點名 程式更新今英文試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