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4月26日 · 這樣頗富哲理的時間觀雖然值得崇敬,但回到現實,當你和印度人約時間時,記得弄清楚是以「印度時間」還是國際標準時間來約。按照印度時間,肯定要有「慢慢等」的心理準備,要融入印度人的生活哲學,才能心平氣和地過日子、討生活。

  2. 2024年4月24日 · 2023 年亞洲也發生了 79 起水有關的重大災害,其中大多數是洪水和風暴事件,總共影響了 900 萬位居民,並且造成至少 2000 人死亡;香港天文台總部於 9 月 7 日測得每小時降雨量達 158.1 毫米,更是自 1884 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3. 2021年1月12日 · 此外,戴國瀾說,儘管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實施封城, 印度仍是全球外國投資回報率最高市場之一。. 數據顯示,印度 2019 至 2020 年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年增率為 20%,總額達 743 億美元。. 印度政府還力圖改革,戴國瀾舉例,印度在 ...

    • 中國管理者往往喜歡先幹起來再說,然而這可能是一場災難
    • 為「溝通」做下定義與分類
    • 溝通有多重要?

    客觀地說,人們對做任何事情一開始往往很難考慮計劃得完全周密,在工作過程中不斷進行調整是常有的事情。只是中國企業,事業中調整得遠比西方組織機構頻繁得多。 西方媒體攻擊中國是計劃經濟,他們是市場經濟。其實,西方的企業內部是高度「計劃」的。他們會把工作詳細地分解至一年中的每一天。而中國企業內部是高度「市場」的。有個大致的計劃目標,執行中隨時調整,甚至調整到最後和年初完全不一樣都有可能。 這個模式我們不去簡單地說好或不好,因為針對不同的事情,他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表現。這裡我們先談其不利的方面,後面文章《不可思議的中國速度是怎麼來的?》,再談其相對有利的方面從中性的方面說,這裡有一個管理循環: 這兩者看似差不多,但有一個細小的差異:前一個先開始幹了再說,後一個先討論一下再開始幹。 如果操作得好呢,循環...

    通信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是要把訊息準確無誤地從發送一方傳遞到接收一方的。怎麼保證呢? 有兩個一般性的方法,一是加校驗位。我們身份證號碼的最後一位數字就是校驗位,它是根據前面 17 位數字計算出來的。這樣,當收到身份證號後,對前面 17 位數字用同樣方法進行計算,看與最後一位數字是不是一樣,就可判斷接收到的號碼是不是正確。但是,人們在用自然語言交流過程中是沒法用這種方法的。 第二種方法是確認和重傳,就是接收方收到訊息後向發送方確認收到正確訊息,如果有誤,把訊息重新傳送。也有將相同訊息索性就多次重傳,接收方收到後相互比對是不是一致。例如互聯網通訊中基本的 TCP / IP 協議就是既有校驗,也有重傳的。 從溝通的目的來看,可以把溝通分為如下幾類: 方法執行類溝通 就是主管告訴員工做什麼,怎麼做,什...

    楊修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最後被曹操殺了。這個《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卻沒有深入思考根本原因何在。 中國人擅長於對「言下之意」,「再言下之意」的玩味,沉湎於「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妙。這當成文學藝術來玩玩可以,但如果搞到實際工作中腦袋就得搬家了。 設想一下,如果楊修採用以下這種溝通方式,結果會如何: 發現「一合酥」之後向領導口頭溝通確認:這意思是「一人一口酥嗎?」,主管回答「是的」。然後楊修寫一個分酥的方案交給主管批示,曹操書面寫下「同意」。然後楊修再去分。 聽到「雞肋」的口令後,當面口頭向領導請示確認:「這意思是要秘密準備撤退的行動嗎?」主管說:「是的」。然後楊修馬上起草撤退方案交給主管審批。曹操書面批示「同意」。然後楊修再去按計劃準備撤退。 如果這樣做楊修會死嗎?肯定不會。知道為...

  4. 2020年12月24日 · 台灣受邀 Quad 延伸對話,日美澳印齊抗中. 繼 10 月在東京舉行的 QUAD 外長會議之後,日美澳印「四方安全對話」(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QUAD)18 日再次邀集資深官員,討論近來印太區域情勢;議題包括南海、香港、台灣及湄公河區域局勢,並進一步 ...

  5. 2016年9月27日 · 這是因為,東南亞各國位於中國與印度貿易要道的中間位置,經歷了十五世紀後半以降的大航海時代、以及歐美的殖民地統治後,各地的土著文化、印度與中國的外來文化、以及殖民宗主國的文化色彩在此相互交融,隨著時代而產生變化,形成各具獨特 ...

  6. 2020年12月31日 · 中央社 2020-12-31.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不受疫情衝擊 台教中心在印度設點大有斬獲 〉。 首圖來源: unsplash )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台灣少子化狀況嚴重,境外生成為各大專院校的招生重點, 奶茶聯盟 的印度更是因為 台印友好 ,成為海外招生的重點國家。 在台印生從 2015 年的 857 人成長至 2019 年的 2783 人,成長幅度超過 3 倍。 印度駐台代表 史達仁 曾表示,台灣與印度的投資關鍵在於人才,並強調學習中文的重要性,鼓勵印度學生台灣建立高效迅速的交流、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