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本網站為明報新聞網自1995年推出的明報新聞網一直為全球華人提供最具公信力的新聞資訊明報網站是一個大型綜合入門網站現設有多個獨立主題網站涵蓋新聞時事財經健康教育科技旅遊娛樂生活等題材為讀者提供高質素的內容及網上增值服務明報網站會員更可在指定電子郵箱收到明報網站發放的即時新聞。 明報網站成立以來,一直深獲全球華人的支持,是目前最有影響力的中文新聞網站之一。

  2. 2021年7月20日 · 近月香港政府對於假新聞的諸多行動引起社會廣泛討論。 一直以來,網絡和新聞媒體上的不實資訊層出不窮,而後它們的澄清報道也偶有發生,大家好似已逐漸習慣了在魚龍混雜的新聞中自我過濾,被動地選擇接受自己相信的部分,消極地期盼自會有人出來澄清過於偏頗的內容。 當最近有聲音提出,要對假新聞追責時,正好令我們反思:面對不實資訊,只求事後澄清,是否足以抵消對社會的傷害? 自由的發言還是民主的體現嗎? 曾幾何時,互聯網被視為促進民主進步的有效工具。 很多學者認為,互聯網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傳播渠道限制,可以讓更多人的聲音被聽見,讓資訊可以更加透明,讓每個人都可以搜尋與自己之前的認知不一樣的資訊,有利於兼聽則明。

    • 市民對中醫藥知識有偏差
    • 了解不足 影響使用中醫意欲
    • 政府醫療機構提供的資訊嚴重不足
    • 中醫藥普及教育 可3個層面入手

    我們獲中醫藥發展基金支持,進行了一項名為「香港市民中醫藥使用情况:社經背景、選擇過程與政策面向」的研究,在2020年底至2021年初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透過電話訪問1502位18歲或以上的市民,了解他們的中醫藥使用習慣及態度。在自我評估的層面上,研究發現有高達73.4%受訪者認為自己對中醫藥知識有認識,亦對中醫藥制度有一定了解,如有63.6%受訪者知道醫療券可以用來求診中醫;但在問及實際有關中醫藥知識的問題時則有所偏差:有51.1%受訪者認為安宮牛黃丸不適合用作日常保健,其他則是回答不知道(34.4%)或答錯(14.5%)。 中醫藥業界有聲音認為,目前中成藥及中藥保健食品監管存在漏洞,市民對中醫藥的認知不足可能導致相關產品的誤用,進而影響自身健康。申訴專員公署於2018年發布的調...

    此外,市民對中醫藥知識了解的不足,也會影響他們對中醫的使用。研究發現,在處理一般疾病方面,受訪市民認為西醫比較有效的有43.5%,認為差不多的有31.5%,認為中醫比較有效的有24.9%,可見香港市民對中醫治療一般疾病有若干信心。不過,在處理嚴重疾病方面,認為西醫比較有效的是75.9%,但認為差不多的只有18.7%。 業界的看法則有所不同。我們受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支持,曾於2020年中訪問逾1500名中醫師,有近六成受訪中醫師認為中醫和西醫同樣擅長治療急性病。業界和市民對中醫治療範圍的認知有落差,故此政府應在網絡平台提供更多資訊,增加市民對中醫治療不同疾病的知識。 雖然目前衛生署網站有提供中醫資訊,但中西醫內容比例明顯失衡。以中風為例,預防或治療中風是中醫擅長的範疇,醫院管理局的中西醫協作...

    根據政府資料,「中醫醫院也會舉辦健康推廣及教育活動,讓市民加深認識中醫對促進健康的好處」。然而,中醫藥教育不應只在一個醫院裏進行,而應該普及到不同地區的市民生活裏。中醫藥文化本來就已融合香港市民的日常,他們對中醫藥的認知主要來自親戚朋友,只有極少數是來自醫療專業,尤其是政府資助的醫療場所。研究發現,44.9%受訪者最主要接觸中醫藥資訊的渠道是親戚朋友,其次是大眾傳媒的22.2%,有11.1%來自私家診所及醫院,只有5.1%來自政府診所及醫院,可見在政府醫療機構提供予市民的中醫藥資訊嚴重不足。親戚朋友可以增加市民了解中醫藥知識的意願,但透過這些途徑獲得的中醫藥知識未必全然正確。

    申訴專員公署的報告提出「衛生署應更積極推動宣傳和公眾教育」,我們的研究也發現高達86.9%受訪者有興趣認識中醫藥知識。掌握正確的醫療知識仍需中醫專業人員的指導,故此政府應該和業界合作,結合民間生活智慧,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才能更有效促進市民健康。研究發現有80.7%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在大眾媒體推廣中醫藥知識,以增加市民大眾對中醫藥的認知」,也有近六成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在中小學課程中加入中醫藥內容」。儘管中醫藥發展基金支持業界申請資金進行中醫藥教育,政府仍然應主動帶領承擔更多推動工作。 政府可從3個層面入手,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 一是透過政府場所或公營機構,如各區民政事務​處、衛生署及醫院管理局的醫院或診所,以提供單張、短片或講座,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 二是更積極在大眾媒體上推廣中醫藥知...

  3. 2 天前 · 【明報專訊】近年以青年為本位的社會問題持續受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青年住屋、貧窮等都是新聞常客。突破機構服務香港青年人半世紀,現任總幹事萬樂人自2000年加入,對年輕一代有一番體會。專訪期間,她不止一次用上「同行」這詞,背後想法是與服務對象無分高低。

  4. 2024年1月19日 · 下一篇 上一篇. 周永新:2024年港人掛慮的3件事. 【明報文章】香港人快樂嗎? 根據多個調查結果,港人的快樂指數在世界排名並不高,因此有評論認為港人並不快樂。 這樣的結論似乎欠妥當:(1)世界排名調查所用的指標,多是一般性的,作用是量度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差異,未必能準確反映本港特殊情况;(2)調查收集的是大眾看法,結果未必所有人能夠認同,畢竟快樂是十分個人的感受。 雖不能一口咬定港人不快樂,但問問自己、看看周邊的人,又有多少人感到快樂? 就是常說「I'm fine」的人,看來也只是一句客套話。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5. 2020年11月2日 · 香港人對選舉的熱中,恐怕已超越了賽馬與跳舞,當香港的選舉玩無可玩後,只見一堆知識分子,今天也非常賣力的在捧拜登。 網絡上對這個現象有一個說法,叫作「寧要性侵(意指拜登在公開場合跟女童及少女的親密身體接觸,及其子亨特涉及的性醜聞),不要姓侵」,有些網民說就算被性侵,也比特朗普連任好。

  6. 2024年5月7日 · 【明報文章】上周終於迎來了五一黃金周,也是政府在預算案後推出的多項振興旅遊業措施初受現實考驗的時候。可能由於農曆新年及復活節假期外遊和北上人士遠超預期,訪港旅客數字卻欠佳,令當局在黃金周來個先聲奪人,先行報告入境人數,實行以入境人數「對冲」北上港人數字。另一方面,眼見5月1日下午天氣略為好轉,旅發局匆匆決定維港海上煙火表演如期舉行,可見當局對旅客數字與口碑相當緊張,生怕影響旅客來港意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