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黃建新1954年6月14日 — ),筆名黃欣,陝西 西安人,中國 電影導演,西北大學畢業。現任中影集團第四製片公司經理。

  2. 《背靠背,臉對臉》(英語: Back to Back, Face to Face )是黃建新執導的一部彩色電影1994年上映該片據劉醒龍小說秋風醉了改編講述文化館館長王雙立的官場沉浮和家庭生活與1992年的站直囉

  3. 黄建新 (1954年6月14日 — ),笔名 黄欣 , 陕西 西安 人, 中國 电影导演 , 西北大学 毕业。 现任 中影集团 第四制片公司经理。 生平 [ 编辑] 16岁时,黄建新入 中国人民解放军 服役;1975年,入 西北大学 学习。 毕业后,被分配到 西安电影制片厂 工作;曾历任编辑、场记、助理导演、副导演。 1984年,在入电影学院进修一年后,回到 西影厂 任导演。

  4.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6年3月30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 "錯位" — 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 ),以檢查網絡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 歷史
    • 班級及課程
    • 歷任管治人員
    • 校舍
    • 著名校友

    萬鈞匯知中學前身為「伯裘女子中學」,更前身為伯裘書院的分校,於1981年在大埔創立,並於1991年遷入位於美孚新邨的校舍,並改為只收女生。至1999年,此校由政府買位的私立中學,轉營為受直接資助計劃津貼的中學,並一直維持至今。 2000年,同系的匯知專業持續教育書院亦正式在伯裘女子中學成立,並共用校舍,以開辦供在職人士就讀的證書課程。 由於原有校舍租約於2003年屆滿,此校於2001年以「匯知教育機構」的名義,申請位於調景嶺的新建校舍遷校,並於同年獲得批准。兩年後,伯裘女子中學連同匯知專業持續教育書院遷入現址,並改名為「匯知中學」[註 1],而原來的學生亦一併遷入新校繼續就讀。與此同時,匯知中學亦恢復為兼收男女生。 而在申請新校舍的同時,此校原先亦擬同時申請毗鄰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的小學校舍,...

    自2020/21年度起,此校一至六年級由4班增至5班,至今共有30班。 在高中選修課方面,可選學科包括物理、生物、化學、企會財-會計、企會財-商業管理、經濟、旅遊與款待、資訊及通訊科技、歷史、中國歷史、視覺藝術,地理以及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當中,部分選修科目設有中、英文修讀選項,惟修讀英文組必須通過考核關限。

    校監

    1. 容麗珍女士(?至2011年,為創始人譚萬鈞夫人) 2. 譚萬鈞教授(2011年至今,同時為此校創始人)

    校長

    1. 譚萬鈞教授(1981年-2003年,創校校長及創始人,隨學校遷入調景嶺而退任) 2. 陳葒先生(2003年-2009年,第二任及調景嶺校舍首任校長) 3. 張志文先生(2009年-2023年,第三任校長) 4. 黃建新先生(2023年-今,第四任校長)

    現時校舍

    此校現時的校舍為一座後期型中學千禧校舍,佔地8,000平方米,設有30間課室及各種特別室,並與毗鄰的將軍澳香島中學及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共用一個足球場及車輛入口。曾借出給電影《機動部隊—人性》取景拍攝。 1. 校舍東南面 2. 校門門牌

    美孚舊校舍

    舊校舍設於美孚新邨二期百老匯街23號住宅樓宇的基座,共有4層,毗鄰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吉利徑)。 由於租約期屆滿及調景嶺新校舍落成,該校舍已於2003年退還予業主,並已經分拆出租,其中一層改作語文補習社。

    大埔舊校舍

    大埔舊校舍位於運頭街,樓高7層。伯裘書院大埔分校於1991年後遷往美孚,隨後舊校舍於1993-2001年間,曾為大埔香島中學校址,直至該校於2001年遷入天水圍為止。該校舍現時為德萃小學校址。

    郭奕芯:香港女演員[註 2]
    任嘉兒:前中西區區議會大學選區區議員
    陳熙蕊:2019年度香港小姐競選「友誼小姐」
  5. 黄建新 (1954年6月14日 — ),笔名 黄欣 , 陕西 西安 人, 中國 电影导演 , 西北大学 毕业。 现任 中影集团 第四制片公司经理。 生平. 16岁时黄建新入 中国人民解放军 服役;1975年,入 西北大学 学习。 毕业后,被分配到 西安电影制片厂 工作;曾历任编辑、场记、助理导演、副导演。 1984年,在入电影学院进修一年后,回到 西影厂 任导演。

  6. 2020年至2023年. 2016年至2019年. 參考資料. 西九新動力 (英語: Kowloon West New Dynamic ),是 香港 一個由 梁美芬 在2008年3月16日所召集成立的地區團體,主要由包括 九龍西 的 深水埗 、 九龍城 及 油尖旺 區議員 的成員及地區顧問所組成。 主要關注九龍西的問題,包括 環保 、 交通 、 醫療 、 規劃 等的 民生 問題,2008年主席 梁美芬 、副主席梁偉權及林家輝組成了一張獨立名單參加 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成員之一的 莊永燦 則由於尋求與 梁美芬 合組名單不果而自行參選爭奪議席 [1] ,結果 梁美芬 奪得九龍西選區最後一席當選為立法會議員。 外界普遍認為梁美芬背後有 中聯辦 的鼎力支持,故西九新動力被普遍視為 建制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