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1年8月10日 · 大埔龍尾泳灘變「黑沙灘有毒海洋生物湧現 被刺傷恐有致命危險. 在今年6月23日才開放的大埔龍尾人工灘,繼在首個星期己有多名泳客報稱,在退潮時誤遭海膽刺傷後,再有巿民發現海底出現海毛蟲等有毒海洋生物。. 另外,有組織發現,由於香港 ...

  3. 2021年8月11日 · 關注團體發現連日大雨沖刷,大埔龍尾泳灘表面露出下層的黑沙,擔心客下水接觸帶菌海水及黑沙,有機會皮膚敏感。 學者指,黑沙屬缺氧層,一般天然海灘也有,但龍尾水流弱,黑沙較易形成,容易積聚污染物及釋出臭味,籲市民避免觸碰。

    • 保育生態全球有責
    • 香港表現過於參差
    • 環境教育極為重要
    • 環評制度難以「把關」
    • 生境補償效果不理想

    早於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會在大會上發表研究報告——《我們的共同未來》,為「可持續發展」這一詞彙作出官方定義:「可持續發展是指既能滿足當代的邪需要,而同時又不損及後代滿足其需要的發展模式。」 其後,牛津學人Kate Raworth提出「冬甩經濟理論」,指出經濟發展應為社會需要提供基礎,並尊重及不超越地球的可承載力。這個理論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極限,每個國家應遵守發展的上限以達至可持續發展的最佳狀態。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全球各國都對環境保育持高度關注,根據聯合國環境部門統計,過去50年來,世界各地政府已簽署超過500項以上的國際環境協議,除了保護生態環境外,也有不少與氣候變化相關的,例如最為人所知的《巴黎協定》,惟這類的協定對於環境保育的實際作用不大,需要各國加強政策配合。 ...

    香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環保政策頗跟得上國際步伐,環保署成立以後,他們曾就嚴重影響居民生活質素的環境問題進行管制,例如設立《廢物處理條例》、《水污染管制規條》等。當時政府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政策思維,還是出奇地有效的。 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首席講師侯智恒評論香港保育政策時指出,從過往的政策比較,表現還是「有上有落」的,「上」的是例如政府去年有就2025年取締外賣餐具進行諮詢,而最典型「有落」的例子則是多年來鬧得沸騰的龍尾泳灘事件。 大埔龍尾灘本是一個極具生態價值的泥灘,曾錄得管海馬、斑砂海星、海牛等逾400種海洋物種,而且是一個距離汀角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ite of Special Scientific Interest, SSSI)十分相鄰的地方。然而,大埔區議會早年卻以「大埔缺...

    不論是龍尾灘的「起源」,還是開灘後泳客的表現,也能充份折射普羅大眾對生態保育的不理解。不過,香港市民的環保意識不算薄弱,根據2010年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市民對環境保護意見調查》,儘管有96%受訪者同意環保是每一個人的責任,但只有23%的人認為自己為環保做得足夠。 「有不少人認為,環境意識是大眾知道某些行為是不應該做,其實並非如此簡單。知識只是其中一項因素,由知識轉化至態度,最後到行為,是教育的最終目標,但很有機會這個過程會在中間停頓。」香港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主任曾寶強重申,大眾會否保育環境,甚至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由多種因素影響。 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講座教授李子建則解釋,價值觀教育中要令一個人將他相信的理念付諸行動,需要經歷四個步驟——「知」、「情」、「意」、「行」。「知」為環保...

    除大眾教育之外,當局對龍尾灘這類極具爭議的規劃時,是否具備足夠知識水平和研究工作以儘量減低對環境的影響,也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政府於1998年制定《環境評估條例》(下稱《環評條例》),列明若有任何大型發展項目,均要就所導致的可預見環境影響及風險進行評估。儘管如此,龍尾灘事件卻反映出《環評條例》有所不足,令發展項目凌駕於保育原則之上。 龍尾灘因鄰近汀角紅樹林SSSI約413米,對出海岸亦是具高生態價值的馬屎洲特別地區,所以政府要將其改劃成人工泳灘時,必須通過環境評估(下稱環評),了解影響及研究減低影響的方法才可成事。只是,外界就環評制度曾提出不少質疑,龍尾灘一事更引證了環評制度的不足之處。首先,龍尾灘的環評報告一直被質疑統計錯誤,例如當初環評指出龍尾灘的生態價值低,只有三種蟹類,但有生態考...

    以上種種的問題,所反映的是政府對於發展與保育的態度,他們往往抱持着「先發展、後補償」的態度行事,亦將保育與發展站在對立面。「人類,需要很多由自然環境所提供的事物,例如清新的空氣、乾淨的食水。如果沒有山林,生物多樣性的量及質素都會變得很差。」侯智恒重申。然而,政府本着「先發展、後補償」的態度,對於「可持續發展」是百害而無一利,而最大問題是——政府的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存在不少缺失。 生態環境補償(生境補償)是一種「無淨損失」,是通過在其他地方造林或恢復退化的土地,以抵銷城通發展所造成的物種棲息地和生物多樣性的損害。可是,侯智恒批評,香港的生境補償機制毫不完善,政府經常只向他表示補償計劃成功,卻一直不願意進行事後研究及提供數據。政府若希望以這種方法平衡發展及保育,應要有更緊密的研究、調整,不應再本着...

  4. 2021年7月11日 · 埔龍尾泳灘體現可持續發展. 泳灘坐向東南,讓海浪正面沖向泳灘,且兩端各設護沙堤,避免沙粒流失。. 觀景台頂部以鋁管交織成波浪形態,宛若波光粼粼。. 泳灘竣工後,海星等多種被搬遷的物種再現泳灘附近。. 大美督向來是踏單車和玩水上活動的 ...

  5. 2021年8月10日 · 龍尾泳灘沙粒流走露黑沙 學者憂含菌籲泳客勿觸碰. 規劃逾10年、耗資約2億港元興建的大埔龍尾人工泳灘啟用不足兩個月又再出問題!. 有關注團體發現經連日大雨大埔龍尾泳灘表面露出下層的黑沙,擔心泳客下水接觸帶菌海水及黑沙,有機會導致皮膚 ...

  6. 2021年9月15日 · 大埔龍尾泳灘自今年6月開放使用以來爭議不斷,有客遭海膽刺傷,亦有市民下水時發現海底有海毛蟲及坑鯰魚等有毒海洋生物。 大埔區議員蘇達良日前提交文件,要求相關部門報告龍尾泳灘水質情況、對出現黑沙的改善措施,以及泳灘出現原生物物種情況及對客的影響。 康文署表示,如發現有關海洋生物在區範圍,會按需要將牠們遷移至區外周邊水域。 康文署回覆時表示,泳灘自6月23日開放公眾使用後,發生客被海膽或水母刺傷或螫傷的個案,6月23日至8月15日期間,康文署處理客在泳灘及水中踐踏到海膽或碰觸到水母而被輕微刺傷或螫傷的個案,分別為110宗及51宗。 80%個案集中在6月26及27日,以及7月10及11日發生。

  7. 2021年8月9日 · 開放使用個多月的大埔龍尾泳灘,繼發現河床有大量海膽刺傷客後,再有巿民昨日(8日)下水時,發現海底出現海毛蟲及坑鯰魚等有毒海洋生物。有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