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ISO 269(1985年)定義了主要使用於信封的C系列紙張。. ISO 217(1985年)定義了RA系列和SRA系列的未完成紙張。. ISO 216的格式遵循 的比率;放在一起的兩張,寬高比相同,側邊也相同。. 這個特性簡化了很多事,例如:把兩張A4紙張縮小影印成一張A4紙張;把一張A4 ...

  2. 1986年在 甘肅 天水 西漢初期的 放馬灘漢代墓葬群 中出土放馬灘紙」,繪有地圖是現存已知世界最早紙地圖。 1990年在 甘肅 敦煌 甜水井 漢代懸泉郵驛遺址 出土「懸泉紙」 [3] 。 這些考古樣本包括在 中原 確認年代遺址中被發現的,為中國造紙起源於 西漢 之說提供確切的佐證。

  3. 香港墳場分為政府管理的公眾墳場與私人經營的墳場;此外,還有公辦、私辦的火葬場。 由於香港土地短缺,1976年香港政府已經停止處理允許永久土葬的私人墳場,並鼓勵火化 [1]。因此,根據食環署政策,凡於公眾墳場土葬滿7年的骸骨,必須撿拾遷移 [2],以便節省土地資源。

  4. 工具. 掃墓 ,是指到先人前打掃環境、祭拜與敬禮, 閩南人 稱 掃墓 ( sàu-bōng )、 掛紙 ( kuì-tsuá )、 探厝 ( thàm-bōng-tshù ),如有攜帶 三牲 等供品,才稱作「 培 」( puē-bōng )。. 客家人 則呼為 掛紙 ( koa-chṳ́ )、 福州民系 云為 硩 或 軋 ...

  5. 西灣國殤紀念墳場 (英語: Sai Wan War Cemetery )是 香港 的一座 墳場 ,位於 香港島 東區 柴灣 (又稱西灣)以南的 黑角頭 一帶,墳場始建於1946年,主要安葬在 香港保衛戰 為香港捐軀的 盟軍 軍人 [1] ,香港政府於1953年以撥地契約將墳場的土地交予「 英聯邦戰爭公墓委員會 」,成為該委員會在香港建造及管理的四個墳場之一,其餘三個分別是鄰近本墳場的 歌連臣角軍人墳場 ,在 南區 赤柱 的 赤柱國殤紀念墳場 ,以及在 元朗區 牛潭尾 的 稼軒盧軍營 ( 新田軍營 前身)內設立的 廓爾喀軍人墳場 (「廓爾喀」即 啹喀 ),但該墳場在1997年6月30日因 香港主權移交 而一度關閉,現在會於特定日子與清明節開放進行公祭及進行悼念儀式 [2] 。 悼念 [ 編輯]

  6. 序言. 历史. 坟场建筑. 自然面貌. 喷泉. 香港坟场教堂. 坟墓. 军人墓地. 平民坟墓. 纪念碑. 下葬名人. 邻近坟场. 参考来源. 脚注. 书籍. 参阅. 外部链接. 香港坟场 ,俗称 跑马地坟场 ,是 香港 的 坟场 之一,位于 香港岛 跑马地 黄泥涌道 , 跑马地马场 对面,邻近有 印度教 、 拜火教 、 天主教 及 回教 坟场。 该坟场的土地在1841年已有人安葬,首位使用者是英国军舰响尾蛇号舰长William Brodie,至1845年该坟场才正式开放,为 香港开埠 早期成立的坟场之一。 早年埋葬该处的都是 英国人 及 日本人 ,直到1913年才有 华人 。 由于埋葬于此坟场多是 基督新教 信徒 及 西洋人 士居多,是以又称为 红毛坟场 。

  7. 香港坟场分为政府管理的公众坟场与私人经营的坟场;此外,还有公办、私办的火葬场。 由于香港土地短缺,1976年香港政府已经停止处理允许永久土葬的私人坟场,并鼓励火化 [1]。因此,根据食环署政策,凡于公众坟场土葬满7年的骸骨,必须捡拾迁移 [2],以便节省土地资源。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