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y型公屋裝修設計相片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 萬 名用戶曾瀏覽 dic.hk

    成立逾20年,提供港中澳專業室內設計裝修,網上追蹤系統,嚴謹裝修檢查,實時科學監控,歡迎查詢. 設計師親身與顧客選購牆紙/油漆/瓷磚及廚廁潔具等工程材料,集合雙方的意見,營造出至稱心的居室

搜尋結果

  1. 2017年5月31日 · 剛獲分配蘇屋邨公屋單位的周先生就將原先面積合共僅約180方呎的開放式迷你單位裝修為兩房1廳的安樂窩周先生表示,「個單位實用面積只係約180方呎要同兒子一齊住原先覺得單位咁細唔可能間咁多間房。 記者親身到單位視察,單位位於中低層,外望樓景,內籠四正,廚、廁同設於單位右邊,而在靠窗戶的一面以磚牆分間為兩個房間,兩房亦同時設有窗戶。 其中1個房間為節省空間,裝設趟門設計,兩房間一大一細,大房更可同時擺放睡床及五桶櫃。 至於大廳方面,擺設十分簡潔,近大門一邊擺放1張雙人梳化,另有1個企身大櫃,估計用來擺放衣物。 負責是次裝修設計的投資者吳龍飛稱,全屋裝修費僅2萬元,主要涉及油漆牆、舖地磚及磚牆間房。 其餘燈飾及掛畫均為網購,而由於單位樓底較高,日後可考慮裝設吊櫃擺放雜物。

  2. 2020年2月11日 · 東網記者統計全港各屋邨資料發現至少有17個屋邨或居屋屋苑的部分樓宇屬Y2型設計當中70%即12個屬租置屋邨2個屬出租屋邨3個屬居屋絕大部分為80年代落成的舊式屋邨部分樓宇屬Y2型設計的屋邨包括廣福邨長康邨至於租置屋邨包括翠屏北邨翠林邨寶林邨青衣邨利東邨等居屋則包括青盛苑美城苑豐盛苑。 有房屋署建築師指只有舊式公屋會將排氣管設於屋內,而現時新式樓宇大多是設於屋外,建築師解釋排氣管是用作平衡糞渠水壓,一般需要密封,直上天台,如果中途未有接駁好,會有臭氣流出,亦有機會將細菌及病菌滲出。 涉及Y2型公屋的樓宇的公屋、租置屋邨及居屋. 屋邨/落成年份/涉及樓宇類型. 廣福邨 (出租屋邨)/1983/舊長型、Y2型、雙塔式.

  3. 2016年8月27日 · 相片由PplusP Designers Ltd 提供. 查詢:3590 3340. 網址: http://www.ppluspdesigners.com. Wesley給公屋單位進行大變身以松木和水泥打造愜意暖室連工包料只花約HK$35萬更獲得香港設計師協會頒發環球設計大獎2016金獎殊榮主人房設置一張雙人碌架床,能同時容納4人,床架下的空間可作儲物用途呢! 客廳的長梳化變化多端,可由單行座拉開變成雙邊卡座,甚至打開變成雙人床。 以松木素材打造的閱讀桌,是小主人的專屬空間。 張貼木紋膠板比重新髹油更划算,輕鬆築起舒適寫意的Feature Wall! 面積僅得250平方呎的公屋,居然可以瞓到8個成年人?

  4. 2016年10月10日 · 1/8. 一間200多呎的公屋可以間出兩個房間區分睡房鋼琴室看似沒可能然而只要善加規劃並在視效上花點心思塑造擴闊空間的假象豆腐膶咁細的單位也可營造一個舒適實用的居所說的是今次介紹的室內單位裝潢這個實用面積只有236平方呎的公屋單位一般只會間隔成一房設計但在公屋裝修易的設計師繆先生的巧妙規劃下不但間隔成兩房單位而且擁有大量收納空間的同時亦保留空間感。 因應屋主希望蝸居能帶出清新怡人的氣息,故全屋以白色及Tiffany Blue作為主調,配合電視櫃及廚房門用上凹凸磚面牆貼,帶點地中海設計風格,加上室內小巧別致的特色擺設,如高音譜號掛牆鐘、雀籠飾物座等,盡顯悠閒感覺。

  5. 2018年10月27日 · 1/8. 樓齡逾30年的殘裝公屋如何大改造變身兩口子的安樂窩今次帶大家來到青衣參觀一間典型開放式格局的公屋單位面積約375方呎勝在間隔可自由發揮但缺點都不少! 缺點1:單邊窗. 單位只得一邊有大窗,如果被房間佔用,就會嚴重影響大廳採光。 缺點2:空間小. 單位面積不大,特別是原則廁所及廚房都偏小,礙手礙腳,如何分配空間是最大難題。 缺點3:明喉外露. 公屋採用明喉,不夠雅觀,眼不見為淨,要花點心思將外露的喉管收妥。 缺點4:樓底矮. 樓底偏矮,感覺局促。 想知道室內設計師用了甚麼辦法,將上述4大缺點逐一擊破,即去片! ------. 《骰寶坊》誠邀各地【賭王】【賭后】挑戰神人境界,每日更有百萬籌碼等你領取!

  6. 2017年9月22日 · 由於北歐風格講求空間感故一向面積較細的單位難以選用此風格作設計然而今次介紹的公屋單位面積只有約360平方呎公屋裝修專家繆先生卻巧妙地利用空間的布局為室內打造出寬敞的廳堂並配合燈光設計木製家具輕易為居停帶來溫暖的 ...

  7. 2017年4月20日 · 正因屋宇建設委員會有較多資源興建高質樓宇而對象又是中下階層所以可用較前衞的設計加入更多特別的美化和休憩設施彩虹邨正是其中一個例子其獨特設計曾奪得香港建築師學會銀牌獎。 爾東解釋這類屋邨當年吸引到很多人排隊租住,但入息要求相對較高。 兩類屋邨的差別亦令大眾產生不同的期望:「正如今日我們講居屋和公屋,大家可能期望居屋的設施會好少少。 屋建會於1973年和徙置事務處合併成為香港房屋委員會,隨着十年建屋計劃的展開,就一視同仁發展屋邨,無「靚樓」和徙置大廈之分,加上70年代開始經濟起飛,港人和政府對建屋的期望亦變高,「但到了80、90年代,大家對休憩設施的要求可能變得不一樣,如屋邨旁多了康文署的設施,對本身屋邨的休憩設施需求相對地少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