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月26日 · 【阿波羅新聞網 2019-01-26 訊】 默認. 人生 ,需要 海納百川 胸襟,和探求新知精神。 故事一:空杯心態. 有位學者,向一位德高望重禪師,卻一直喋喋不休地說着自己觀點。 老禪師默默無語,以茶相待。 眼看茶水就要滿了,老禪師卻還是不停下來。 學者着急地說:「別再倒了,馬上就溢出來了! 老禪師不慌不忙地說:「你就如同盛滿水杯子,裝滿了自己成見和看法,讓我如何對你說呢?」 人生,需要海納百川胸襟,和探求新知精神。 面對未知一切,永遠空杯以對,才會一直有好茶和驚喜等着你。 故事二:莊子空船. 《莊子.山木》講了一個小故事: 一個人乘船渡河,眼看對面一隻船就要撞上來。 這個人喊了好幾聲,卻無人回應,便開口大罵開船人不長眼。

  2. 2020年11月19日 · 【阿波羅新聞網 2020-11-19 訊】 香與茶相諧,與道同行。 縹緲於廟宇神壇,悠然於書齋琴房,怡情助興於席間,或讓人在一片氤氳中獨處靜室,閉觀默照。 焚香啜茗,通過雅致之趣頤養情懷。 「明窗延靜書,默坐消塵緣;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香、、茶三者結合,這「三道合一」學問高深莫測,共同構成了高境界生活美學。 這番香史。 薰香文化始於漢,盛唐後已經很普遍,五代羅隱有詩:「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爐暖玉樓春。 憐君亦是無端物,貪作馨香忘卻身。 」經濟文化高度發展 宋代 ,士大夫着力追求精神品質提升,各種雅藝都完成了奠基,薰香也成了一門藝術。 由此,「宋人香事」成為香道界權威,其門道之精細,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盡。 品香有「清甘溫烈媚」五品標準,品茶有「香清甘活」四種品格。

  3. 2021年7月11日 · 01. 活着就是一場修行,不論世事多麼複雜、生活多麼難忍,都要學會為自己開個「藥方」。 02. 愛一個人總是簡單,無非心念所至,生萬千歡喜;懂一個人卻需要漫長歲月里溫柔耐心,聚沙成塔,滴水石穿。 03. 總會有那麼一個人,在某個風景正好季節來到你身邊,並且懂得你全部好。 04. 願你如願遇到命中緣分,不早也不晚,不急也不緩。 05. 等風來,不如追風去。 06. 世界很大,就像這星空一樣,它不會因為一顆星星存在而流光溢彩,也不會因為一顆星星缺席就黯然失色。 07. 如果可以交換人生,就跟以前自己交換吧,可以少些遺憾,而且,該在人都在。 08. 人吶,總是開解別人時候振振有詞,勸服自己時候卻又執迷不悟。 09.

  4. 2013年12月20日 · 歷代「一字詩」賞析. 【阿波羅新聞網 2013-12-20 訊】. 默認. 月夜孤江垂釣(紀曉嵐). 一帆一槳一孤舟,一個漁翁一釣鈎。. 一俯一仰一頓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小橋流水夜(佚名). 一山一水一小橋,一輪名月照松梢。. 邊沿雖破乾坤在,一如既往樂逍遙。.

  5. 2020年5月25日 · 【阿波羅新聞網 2020-05-25 訊】 作者: 梧桐樹邊羽. 默認. 寺、廟、觀、庵到底有什麼區別. 從我們今天日常來看,對「觀」、「庵」理解是沒什麼問題,這得益於明清小說大量知識普及。 「觀」就是指道觀,是道士生活,修行場所。 「庵」則是尼姑庵,是女性修行者居住地。 而讓人搞不大清楚就是「寺」和「廟」區別,畢竟一般統稱「寺廟」,並沒有人會仔細去區分。 這也和千年以來民俗以及中國人神仙觀有關係。 在佛道思潮成型之前,我們老祖宗敬是「天、地、人」,天和地來自浩瀚自然,不必多言,而對人敬意有「人皇」之說,但是在人皇崇拜之前,古人更崇拜是自己先人。 雖然歷經二千年思想改革和新桎梏(儒釋道),我們對祖先崇敬也一直沒有被磨滅。

  6. 2024年5月24日 · 導語: 作者一日到市場偶遇一位熟悉和尚,後來才發現原來這位僧人出家前曾到他家作客用餐,這讓作者想起當年男子分享紅衛兵搗毀南華寺時出現驚人奇象,印證「正法所在,必有護法。」這句話。

  7. 2019年4月2日 · 從修行者角度上看. 舌頭頂住上顎,嘴唇閉上,任督二脈相通,形成一個周天循環,就是我們常說周天。 一般情況下,子時、午時,人體在放鬆、睡眠休息時候,才能形成周天循環。 修煉是人為把兩脈相接,讓身體上脈得到更大程度暢通,保持身體健康和精神充沛。 雙腿相迭,雙腿就形成了一個三角形周天,形成一個脈絡循環;雙手結印,兩手與頭之間,也形成了一個相似三角形周天,又形成一個脈絡循環;十二正經相互連貫,就形成了人體側面一種循環形式。 按照身體自然循環時辰劃分,這種循環,一般在卯時和酉時運轉,人體自動形成循環運行,所以把這種修行方法叫做卯酉周天。 李洪志師父傳授法輪功打坐方法,不但完全印證以上情形,其內涵與層次更超越我們想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