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最受矚目的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劇本書,一次收錄劇照+劇本. 我們為人生定下了一個又一個的目標,為了成全那一個又一個很剎那的快樂,但你發現了嗎? 其實大部分的時間,我們都活在痛苦裡。 四十不惑的簡慶芬很幸運的達到人生設定的目標──老公體貼、孩子聽話的幸福家庭。 不過她卻發現,即使自己很努力的放大了微小幸福,但日子似乎只是千篇一律、日復一日,找不到下一個需要達成的目標。 沒有追求目標的痛苦,就失去了「痛快」。 就這樣,她想起了一個人──當年被她打敗的情敵Rebecca,並在臉書上找到了她。 Rebecca的臉書貼文字數不多,從動態隱約得知她未婚、有個小鮮肉男友,生活充滿驚奇。 但,那是「臉書上的她」。

  2. 作者: 矢作直樹著 、 桑田德譯. 出版社: 地平線文化.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869192736. 選擇網路書店. 親人驟逝,那些來不及表達愛、說不出口抱歉、尚未完成心願……將痛苦地折磨著你。 如果生命確實會以另一種方式繼續,你將可以放下遺憾,找到好好活下去力量。 心靈勵志. 完讀書評 1. 劃線註記 0. Elisa 寫了書評。 一些宗教觀念頗為客觀,原本以為是以自身經驗或者臨床經驗寫成書。 不過裡面有一半篇幅都在講宗教信仰,從日本神道到世界宗教,洋洋灑灑。 後面一大半又是收錄以前出版過靈能相關書籍資料,頗有拿前人資料濫竽充數之嫌,而且都不是什麼新奇觀念,更覺得是拾人牙慧,毫無個人獨特見解,令人非常失望。 讚 回應 分享.

  3. 2019年9月4日 · 內容簡介. 「我們的內心之所以感到受傷,是因為沒能調整好人際距離。 這是一本屬於我們的故事,寫給對內心情感、人際關係感到苦惱你。 這是一個越來越便利、講求高效率世代, 然而,我們卻仍然在人際關係中感到苦惱、受挫。 明明社群軟體好友名單滿滿一長串,可以說真心話卻沒幾個; 現實生活中想約出來見面互動,但又覺得維持關係好疲累; 也許你會想說乾脆獨處算了,難免又會寂寞,渴望有人理解…… 活在現代的我們,雖然生活不虞匱乏,心靈卻從未如此貧瘠空虛。 我們之所以在人際關係中感到徬徨無助, 往往是因為無法自由切換「一起模式」與「單獨模式」; 其實,只要在恰到好處人際距離中守護自我, 一個人獨處就能自由自在,與人相處也能共享歡樂── 拿捏四種適當人際距離,不再因別人而內心受傷:

  4. 作者: 蘇絢慧. 出版社: 究竟出版.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861372648. 選擇網路書店. 試讀. 你要自己無害與善良,卻常常感覺很受傷? 別再把世界歸類成「可惡他人」與「可憐自己」, 只要了解10種人際關係造成傷與痛, 改變你內在系統,就能告別這個容易受傷你! 人生不可能不受傷。 不僅「身體」有受傷可能,心靈亦是。 若自己修復力及照護能力不夠,又反覆打擊自己,便會雪上加霜地讓心理傷害越演越烈,一發不可收拾。 本書解析我們最常因為人際關係受到內傷與痛楚,引導你正確照護內心情緒傷痛,調節及釋放你痛苦,並避免進入負向循環中。 同時,也提醒你避免沿用舊有習慣模式,讓自己反覆受傷,迷失了人生方向。

  5. ISBN: 9789863988458. 選擇網路書店. 試讀. ※ 此版為2019年出版之《我們住在焦慮星球》新編改版。 生活像不斷倍速播放電影、一首過度後製歌. 我們看似充實忙碌,但早就瀕臨失控. 看似選擇無限,卻已分不出旋律與雜音. 一切都來不及、不夠多、不夠好. 我們離不開這個超載失速世界. 但我們可以為自己心建立保護網. 暢銷療癒系作家麥特.海格給現代人心靈處方. 週日泰晤士報暢銷書|亞馬遜分類榜暢銷書. 紐約時報:「現代生活最敏銳觀察家。 即使一直叫自己放鬆,還是會陷入恐慌? 因為焦慮而停不下紛亂思緒,睡不著也睡不好? 有時會突然呼吸不到空氣,好像一切都完了? 不是我們抗壓性不夠、適應力不夠強,而是這個世界塞滿了過量事物,卻讓我們感覺永遠不夠

  6. 一味地討好,並不會換來自己想要的和諧和他人的尊重。 為什麼越「善良」,反而越容易被輕視、欺負?

  7. 作者: 鄭宰熏. 出版社: 平安文化.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6267397183. 選擇網路書店. 試讀. 他人可以無禮, 但不代表你就該被冒犯。 面對粗魯言行,就用無禮相待吧, 你很珍貴,絕不能容許被隨意踐踏。 無禮之人:「喂! 你只賺這一點點錢,可以用在哪裡啊? 正確回應:「總比你雖然有錢,但沒人願意陪你一起花更好吧。 無禮之人:「你胖了好多! 都可以在地上滾來滾去了! 正確回應:「是啊,但是至少不像你,臉像被砸爛一樣。 無禮之人:「你最近看起來容光煥發,該不會是去整形了吧? 正確回應:「喔? 看來你對這件事非常了解,所以你去整了哪裡呢? 這個世界上,「無禮之人」無所不在。 你是否也曾被他人惹火,對方卻不以為意,反而怪你「玻璃心」? 是時候該給這些 人一點教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