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Tel:28266187. michaeldai@bochk.com. 聲明: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判斷,不反映所在機構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第113號. 2016 年9 月23日. 中國究竟有沒有銀行危機的風險? 近日,國際清算銀行(BIS)發表了其季度的國際銀行業和金融市場檢討報告,同時也發佈新的統計系列:信貸比率缺口(credit-to-GDP gap),以量度一個經濟體的信貸擴張程度,從而為潛在的銀行危機提供預警。 據其統計,中國經濟的信貸比率缺口在BIS 所追蹤的43 個經濟體當中為最高,今年首季報30.1,遠高於次高智利的15.7 。 根據其歷史測試,這意味著未來3年爆發銀行危機的風險提升。 但實際情況是否如此嚴峻呢?

  2. 新興市場龐大的強勢貨幣(hard currency)債務規模,有機會成為觸發下一次危機的風險所在2019年第三季,新興市場國家的強勢貨幣債規模達到8.3 萬億美元,較10 年前增長了4萬億美元;在增加的債務中,有超過85%屬美元債務。 在資金泛濫的環境下,大量資金流入新興市場,帶動匯率和資產升值,從而刺激更多的資金湧入。

  3. 2021年的危與機. 新冠肺炎帶來的公共衛生危機,引發了全球經濟深度衰退,金融市場大幅震盪。 在2020年快將完結之際,疫苗面世,為我們的生活逐漸回復正軌、以致全球經濟復甦帶來曙光。 然而,多國政府為了應對疫情衝擊而推出的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所產生的潛在金融風險值得我們警愓;與此同時,疫情加速了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演變過程,以及國際宏觀格局的變化,在新的形勢下,帶來了新的機遇。 在2021 年,全球經濟將會在危與機中前行。 資產價格泡沫爆破的風險. 疫情以來,全球央行開啟了新一輪的寬鬆浪潮,力度更甚於2008 年金融海嘯時期。

  4. 2024年1月15日 · 新一輪中國金融開放的特點和影響評估 05/28/19 香港與新加坡金融科技發展水平比較及前景分析 05/23/19 中國國際收支再平衡的前景 05/14/19 從粵港澳灣區戰略定位看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中的作用 02/20/19 灣區國際科創中心的發展與合作 02

  5. 疫情的衝擊較2008年金融海嘯造成更大的破壞,本輪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寬鬆浪潮更勝從前,並加大與財政政策的配合,以化解全球經濟危機。 前瞻性指引以確定超寬鬆貨幣基調. 隨著疫情的擴散,多國央行果斷減息應對,但G4央行除了聯儲局外,在減息方面實在愛莫能助。 2020 年3月,聯儲局將聯邦基金利率急降150 基點至0 至0.25% ,速度與幅度均超越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 至於歐洲央行與日本央行的指標利率本已在疫情發生前已降至負數水平,英倫銀行亦僅處於0.75%,所以這三家央行能夠直接以利率調控的空間非常有限。 相比之下,同樣作為傳統貨幣政策調控工具的前瞻性指引,其作用較以往處理金融危機時有所提升。

  6. 其實,近年來即使是國際組織和發達經濟體對資本管制的態度也有 了較大轉變,與亞洲金融風暴之前的全盤否定不同,契機之一是對亞洲 金融風暴的檢討得出的一個結論是不成熟的金融體系加上過早解除資本 管制足以醖釀重大危機契機之二則是美國次按危機和金融海嘯之後全 球主要央行同步寬鬆全球流動性泛濫沒有直接捲進危機的新興市場.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3 . 面對巨大壓力。 對於前者,關於資本管制的討論主要針對資金外逃,對 於後者,則主要針對資金流入。

  7. 第22號. 年月2020 3 30日. 貨幣財政雙管齊下,應對新冠經濟衝擊. 本年度的黑天鵝,非新冠肺炎莫屬。 疫情演變成全球流行,衝擊全球經濟陷入衰退;金融市場急劇波動,投資者避險情緒高漲,各類風險與避險資產均一度被拋售,觸發資產價格跌和流動性緊張;多國央行和政府紛紛推出貨幣和財政政策維穩,力度之大令人瞠目結舌。 歡迎關注「中銀香港研究」公眾號,經濟金融深度分析盡在掌握. 聲明: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判斷,不反映所在機構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供應與需求同受打擊. 有別過去大多數由政府財政失衡或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這次疫情同時衝擊供應與需求兩方面,因此對經濟表現造成更的破壞。 供應側方面,各國陸續封城隔離,生產停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