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文名. 中华基督教会何福堂书院. 外文名. CCC Hoh Fuk Tong College. 简 称. CCCHFTC. 创办时间. 1963年. 校 训. INTEGRITY AND DEDICATION. 类 别. 香港公立中学. 现任校长. 梁文祺博士. 所属地区. 新界 屯门 新墟 青山公路 28号. 目录. 1 历史革源. 2 历任校长. 3 著名校友. 历史革源. 播报. 编辑. 该校是 屯门区 第一所中学,亦是屯门区校舍最大的学校。 该校创立于 1963年 ,以香港第一位华人牧师何福堂命名,并以 英语 为授课语言。 1978年 ,获政府批准成为津贴中学。 1985年,开办高级程度会考(A-level)课程。 1988年,扩建校舍四层,增加课室及特别室。

  2. 何福堂会所是 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 昔日的一个会所位于 香港 新界 屯门 兆康一带,该址曾经是 香港达德学院 的校舍。 原址大部份建筑已被拆卸改建住宅,只剩下 马礼逊楼 因被列为 香港法定古迹 而得以保留。 中文名. 何福堂会所. 地 点. 香港 新界 屯门 兆康一带. 现 状. 只剩下 马礼逊楼. 性 质. 香港法定古迹. 目录. 1 马礼逊楼. 2 交通. 马礼逊楼. 播报. 编辑. 马礼逊楼建于1936年,为当时 抗日战争 名将 蔡廷锴 将军的泷江别墅的一部份。 1946年至1949年,该建筑物被用作 香港达德学院 的校舍。 1952年,伦敦传道会(现世界传道会)购入该处,用作何福堂会所。

  3. 中华基督教会公理书院CCC Kung Lee College,英文简称KLC,中文简称公理),又称公理书院(Kung Lee College,1967年 - 2003年),前名为 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公理书院 (Kung Lee College, The 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 Hong Kong Council),是昔日香港男女津贴中学,由 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 于1967年创立及管理,校舍位于 香港 铜锣湾 大坑径17号。 学校在创校初期以私立实验中学模式办学,在1972年转为按额资助学校。 随着政府于1978年实施普及教育,学校遂接受政府之邀请由1979年起分期转为津贴中学,直至1982年正式成为政府全津贴中学。

  4. 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The Hong Kong Council of the 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简称HKCCCC),1952年改组自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第六区会,1980年宣布为“三自教会”,是主要活动于香港的基督教独立教会。 区会除有安排堂会举行宗教活动外,还有开设夜校、中学、小学和幼稚园等机构。 区会现为 香港基督教协进会 的成员。 中文名. 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 外文名. The Hong Kong Council of the 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 简 称. HKCCCC. 设立时间. 1952年. 总部地址. 九龙太子道西191号马礼逊纪念会所.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目录. 1 历史沿革. 2 信仰大纲

  5. 真道书院是一所直资的国际文凭组织学校( 国际文凭组织 学校编号:007022) 中文名.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真道书院. 属 性. 国际文凭组织学校. 目录. 1 课程架构. 2 特色. 3 学校特色. 4 账目指控. 5 参考信息. 课程架构. 播报. 编辑. 学校的架构与其他一般的中小学不同,乃因学校采用十一年制的学制,即两年基础阶段、五年拓展阶段及四年的通达阶段。 另外,该校校内是“一校三制”,即会考、三三四学制及国际文凭 (IBD),而该校的中五 (S5)学生是最后一届参加中学会考 (最后一年会考为2010年)的其中一批学生。 该校最后一届不是一条龙直升的中学生为2012年毕业的中六及中七。 特色. 播报. 编辑.

  6. 中华基督教会铭基书院为一所英文文法 中学,1967年由 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 创办。 初假铭贤书院校舍上课,1969年1月29日正式迁入现校舍,为旺角及大角咀区莘莘学子提供教育服务。

  7. 中华基督教会是中国基督徒受“ 五四运动 ”革命思想影响,认为中国 基督教会 应由中国信徒自办,于1920年发起,得多个宗派教会加入组成的联合教会。 中文名. 中华基督教会. 发起时间. 1920. 因当时的政治环境,教会虽组成仍不是中国基督徒真正独立自主自办,实权在外国传教士手中。 中山教会归属中华基督教会的宗派有五个,教堂十座。 [1] 中华基督教会是中国基督徒受“五四运动”革命思想影响,认为中国基督教会应由中国信徒自办,于1920年发起,得多个宗派教会加入组成的联合教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