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0月3日 · 盧宛茵(後排右二)是1973年無 第二期藝訓班學生,在《朱門怨》跟同期的伍衛國(後排右一)及吳浣儀(後排左二)合作。 (資料圖片)

  2. 2022年1月21日 · [2022.01.21] 發表 推文. (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 題目:.舊地重遊,看見眼前景象,難免興起一番感受。 試以「重遊舊地所見有感」為題,撰寫一篇文章。 .學生姓名:鄧苑婷 (沙田培英中學,中五級) 學生示例. (第1段)華燈初上,星光璀璨,入夜的城市在黑暗中顯得多麼迷人,整個氣氛慢慢沸騰起來。 此時此刻,你我如被牽扯住手腳的木偶,周旋在人群中,做出一個個得體卻違心的舉動,說着一番虛情假意。 直到,城市正式陷入漆黑一片,熱鬧歸於平靜,我們終於能動動僵了的嘴角,卸下千篇一律的面具,然後,寂寞之感席捲而來,心裏空空的。 (第2段)藉着修葺祖墳的機會,我來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昔日的成長之地——一直以來都騰不出時間,自從他們離開後,我彷彿更沒有回去的理由了。

  3. 2017年5月8日 · 1967年8月20日,吳力波在廣州與同伴乘車去搶武器,被另一派紅衛兵伏擊,多人死傷,事件被稱為「八二 血案」,遇害者包括多名與吳力波一起到廣州讀書的香港人,其中一人是當年香港鬥委會副主任謝鴻惠的兒子謝達新。 事後有紅衛兵出版《8‧20血案專刊》記載事件,並刊登多人遺照。 (吳力波提供) 【明報專訊】「我經歷過,有死傷就會失控,無得返轉頭。 」六七暴動期間吳力波被「根正苗紅」的父母送到廣州讀書,未有參與六七暴動成為「左仔」,卻成了紅衛兵,身邊同學在文化大革命武鬥中死去,令他難以釋懷。 1967年8月20日,他與同伴乘車去搶武器,被另一派紅衛兵伏擊,多人死傷,事件被稱為「八二 血案」。 他對武鬥開始感厭倦,轉為「文鬥」,與同伴辦《反英抗暴》報紙,報道香港情况。 同學遭伏擊而死 厭倦武鬥改辦報.

  4. 2024年2月21日 · 【明報專訊】聯邦國際貿易部長伍鳳儀(Mary Ng)昨日表示,加拿大今年將會繼續加強與東南亞國家以及日、韓兩國的經貿往來,讓加拿大國民享受到亞太地區蓬勃發展的經紀給世界其他地區帶來的益處。

  5. 2021年4月27日 · 題目. 俗語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也有人說「讀書無用」。 試寫作文章一篇,談談你對「讀書無用」的看法。 有人認為讀書是一切文化的根源,也有人認同當年毛主席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宣言——「讀書無用,愈讀愈蠢」。 雖說這是一段大家不大想回望的歷史,讀書會否令人變得愚笨也教人生疑,但「讀書無用」也不是完全不可取的。 讀書是否有用,很視乎你的志向,你對讀書一詞的詮釋,及你看讀書這事的層面和角度。 所謂的「有用」與「無用」,分別大概在於能否使你在社會這舞台上找到立足之地。 人各有志,讀書絕對不是在人生道路上成功的途徑,讀書也不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社會在藝能界有成就的人多的是,他們當中當然有名牌學府畢業,但更多的是放棄學業、選擇闖出一片天空的人。

  6. 2024年4月27日 · 伍仲衡爆「某人」唔找數 甄妮指「瑪莉亞」借耳環不還. 甄妮向「阿伍」及「瑪莉亞」開火。. (資料圖片). 伍仲衡指有朋友跟「某人」做騷後,疑發生唔找數事件。. (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有「樂壇風紀」之稱的甄妮早前批評《中年好聲音2》冠軍古淖文 ...

  7. 2016年11月18日 · 1. 乾隆問扈從船隻駛往的目的地,扈從則以船隻出航的目的回應。 (答案:正確,2分) 2. 乾隆對扈從的回答點頭稱善,因為他認同人們奔走追求,只為了名利。 (答案:正確,2分) 3. 文章以乾隆和扈從的對答引入,作用在點明本文論旨。 (答案:錯誤,2分)

  1. 相關搜尋

    伍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