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謂諸菩薩應如是觀:若諸有情大興盛者,尚為三苦常所隨逐,所謂行、壞苦苦,況諸有情住衰損者。 菩薩應這樣觀察:有情當中那些事事如意圓滿之人,尚且時時為苦苦、壞苦、行苦隨逐,不能解脫三苦,何況處於衰損中的有情。

  2. 2020年8月18日 · (二) 苦苦 (梵 dukha-duhkhata 藏: sdug bsngal gyi sdug bsn gal) :當發炎刺痛的癰瘡受鹽水等物刺激時,便會極度痛楚,這就是我們認識苦受的方式。 以腎痛為例,只要這種苦受一出現便會令我們的身心苦惱,所以名為「苦苦」。

  3. 2020年8月3日 · 思惟宣說五種取蘊總為苦義分五。謂是當成眾苦之器,及依已成眾苦之器,是苦苦器,是壞苦器,是行苦器。於此諸苦當數思惟。 八苦中第八個是五取蘊苦。五蘊為色、受、想、行、識,合起來也就是我們這個身體、生命。蘊是積聚的意思。

  4. 其他人也問了

  5. 佛學大辭典. 【三苦】 苦苦、壞、行苦。 1苦苦是心身受苦時所生的苦; 2壞苦是偶現之樂境失去時所感受的苦; 3行苦是諸行無常遷流不息不得安定的苦。 欲界三苦俱全,色界只有壞行二苦,無色界則只有行苦。 下列是廣超法師講述. (二)苦相: (1)三苦: 1、苦苦:苦受以及順苦受的法。 「受」有苦、樂、捨三種受,我們在生活中感受到苦。 苦苦是指苦受。 除了苦受外,還有引起苦受的種種法也是苦,被稱為順苦受法。 比如你的手被火燒到,手痛是苦,而燒你的那些東西的作用也應該歸於苦。 我們會感覺到苦受是由嗔引起,我們要遠離、要拋棄,但它又如影隨形般地窮追不捨,所以我們覺得苦。 八苦中的生、老、病、死、怨憎會五種苦屬之。 2壞苦:樂受以及順樂受法變壞而引起的苦。

  6. 2020年8月20日 · 日常法師淺釋. 【第三、修三苦者︰謂譬如極熱或瘡或癰,若於其上灑以冷水,似為安樂,於生死中所有樂受,若壞滅時,還起眾苦,故名壞苦。 此復非唯其受,即此相應,餘心心所及為所緣諸有漏境,皆是壞苦。 三苦當中第一個解釋壞苦,就是讓我們感覺快樂的樂受,它就像我們生了瘡感到很熱、很難受的時候,如果在上面灑一點涼涼的冷水的話,就覺得安樂,實際上這不是真的安樂(只是短暫的安樂)。 同樣地,所有生死當中一切的好事,眼前好像安樂,當它消失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失去時的痛苦,所以叫壞苦。 除了這個感受以外,跟它相應的心、心所法,以及這個心、心所法所緣的一切境界,都是有漏的境界,同樣地都會壞,沒有一個例外,這都是壞苦。 【又如熱癰逼切,觸熱水等變異觸時,起極楚痛。

  7. 修習道理,如於有情數數思惟苦苦道理,便生悲愍,如是亦當於諸有情,數數思惟缺乏有漏無漏諸樂,樂缺乏理;若修習此,欲與樂心任運而起。 又當作意種種妙樂,施諸有情。

  8. 2020年7月18日 · 謂是當成眾苦之器,及依已成眾苦之器,是苦苦器,是壞苦器,是行苦器。 於此諸苦當數思惟。 其中初者,謂依受此取蘊,能引來生以後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