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若無觀修或是微少,則不能生無垢淨,道勝命根。 觀察修和止修這兩種修行道理,在顯教和密教的許多經典中都有多處的說到,須由觀察的角度來修習此兩種修行方式,如果不去觀修或者修持過少,則不能生起道的勝妙命根 -- 無垢智慧。

  2.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三. 宗喀巴大師造. 法尊法師譯. 如是了知,精進三種違緣,修習對治。. 其未生修持,能令生起之順緣,謂勝解力;若已生者,能令不退之因,謂堅固力;修彼業時不欲斷絕者,謂歡喜力;更以息捨力,勤發精進。. 若於此理已得善巧,則於 ...

  3. 2021年3月2日 · 學習般若波羅蜜多分五: ① 之自性; ② 生方便; ③ 之差別; ④ 正修時應如何行; ⑤ 此等攝義。 寅六 學習般若 : 「學習般若」分四: ① 般若的本質。

  4. 2021年3月10日 · 發三慧時,應令具足六種殊勝,及具六種波羅蜜多。自住慧已,立他於慧,是為慧施。餘如前說。 “ 三慧 ” 指通達勝義慧、通達世俗慧、通達饒益有情慧。 第四、正修慧時應如何行:在開發三類智慧時,應讓自己具足六種殊勝和六種波羅蜜多。

  5. 2020年7月13日 · 這個毘缽舍那我們稱它為「」。. 而慧的次第是聞、思、修,修前面是思,思前面是聞,為了要聞,所以要親近知識,整個的道次就是這樣開出來的。. 【如是亦如《解深密經》云:「慈氏,若諸聲聞、或諸菩薩、或諸如來,所有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善法 ...

  6. 2020年9月26日 · 廣論消文181-2. 未一、大小乘共許的無明體性. 【初無明者,如《俱舍》云:“無明如非親實等。. ” 此亦如說怨敵、虛誑,非惟遮無親友、諦實,及異親、實,是說親友、實語相違所對治品。. 如是無明,亦非僅遮能對之明及所餘,是相違所對治品 ...

  7. 2021年2月26日 · 諸修道者,先恐失落記取捨所有正念,設有所失無間能修者,亦因心中實畏忘失念時,為罪染著墮惡趣果,非虛言故。 意義: 修行者最初害怕忘失明記取捨的正念,萬一失念也能立即警覺而提起,也是因為心中真實害怕失念時被罪業染汙,而墮入惡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