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19日 · 即時港聞. 2024年2月19日星期一. 患膽石退休漢胰臟管造影手術失敗後亡 顧問醫生稱事前已列明術後風險 (17:43) 圖1之1 - 前特首曾蔭權兒子醫生曾慶衍。 (湯璧瑜攝) 74歲退休漢2020年因生膽石前往瑪麗醫院就醫,在接受內窺鏡逆行胰臟管造影術(簡稱ERCP)後出現十二指腸穿孔,其後心臟出現問題,入院約3個月後不治。 死因庭今日(19日)展開研訊,當時為事主安排ERCP為前特首曾蔭權長子、瑪麗醫院外科部顧問醫生曾慶衍。 曾慶衍到庭供稱,手術前事主已簽署同意書,當中列明有心律不正、腸道穿孔等術後風險。 事主林國昭死於2020年11月17日,醫管局被列作利害關係方。

  2. 2022年7月13日 · 34歲女子於2018年等候切除「朱古力瘤」手術期間注射抗生素,疑出現藥物敏感,心臟一度停頓及陷入昏迷,13天後不治,死因庭今(13日)續審。. 一名協助搶救的護士事後填寫牌板急救等記錄,惟時間曾多次更正,庭上解釋亦有出入,死因裁判官何俊堯多番質疑 ...

  3. 2024年4月18日 · 港大醫學院臨牀醫學學院內科學系風濕及臨牀免疫學科主任李曦說,該罕見疾病暫無特定治療或根治方法,相關研究為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全球首個幹細胞新模型 助免疫缺陷病人. 該研究自2020年開始,港大醫學院伙同幹細胞轉化研究中心和劍橋大學,共同建立新型幹細胞平台,幫助原發性免疫缺陷病人。 研究團隊從患者身上提取血液樣本,將血液細胞重新改造為擴展潛能幹細胞(EPSCs),以建立個人化疾病模型。 今次研究則是抽取一名「STAT1-GoF」患者血液樣本以建立其疾病模型。 李曦說,此治療方法只需抽血一次,亦強調個人化治療,針對地為病人選擇合適藥物。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人極易受感染,對自身免疫疾病甚至癌症都缺乏抵禦力。

  4. 2020年12月7日 · 93歲,還可以做手術!. 健康行先 年齡非拒醫理由. 圖1之1 -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Young old唔易做!. 我們到了這年紀,雖然可以卸下養育兒女的重責,但另一邊廂,要照顧old-old父母長輩的擔子就愈負愈重,無法放下。. 同輩中,有很多要為摯愛做決定的煩惱 ...

  5. 2023年9月6日 · 荃灣港安醫院上月發生醫療事故,一名31歲孕婦陰道分娩不成功改為緊急剖腹,翌日不治。 衛生署今日晚上6日公布根據調查結果及考慮專家意見後今日將個案轉介醫委會據悉涉事主診醫生為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本報今晚致電靳嘉仁查詢對方無回應是否涉事醫生僅稱唔講喇呢啲

  6. 2023年12月6日 · 醫衛局昨向立法會提交文件當中政府提出3種免轉介物理治療途徑見表),未涵職業治療當中建議病人須出示過去12個月醫生診斷證明或由未來基層醫療名冊下的物理治療師直接提供服務事後須通報家庭醫生

  7. 2023年1月28日 · 明報專訊註冊醫生張家齊2019年平安夜在元朗形點商場參與和你sing活動時被捕經審訊後被裁定非法集結罪成判囚14個月張家齊服刑完畢後醫委會昨日就案件展開聆訊張家齊被指作為註冊醫生干犯嚴重刑事罪行違反紀律。 據悉這是首宗反修例案罪成醫生的專業失當聆訊。 醫委會昨稱考慮有關行為會破壞公眾對醫療專業的信心,懲罰需反映社會期望,判張除牌6個月,緩刑3年。 有醫委會成員表示,3年是緩刑上限,惟在醫委會聆訊中並非罕見。 他稱醫委會裁決非為懲處醫生,而是保障公眾利益。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1. 相關搜尋

    傅蔭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