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28日 · 實際上瞋恚只是由這三法聚合所起的反應其中根本沒有任何主宰者在操縱。 我們可以觀察, 1 煩惱種子中沒有主宰者, 2 對境不是主宰者, 3 非理作意也不是主宰者完全不見有主宰這一念損害心生起的人

  2. 2020年5月21日 · 廣論消文 142 141 頁 9 行-142 頁 12 行 如是八因,若具三緣,能感最勝諸異熟果。於其三緣,心清淨中待自有二,謂修彼因所有眾善,將用迴向無上菩提不希異熟。由純厚意,修行諸因勢力猛利。 八種異熟如果具備了三種緣,那些異熟果將會更加超勝。

  3. 玄德章第十 恭聞人之有身,卽如身之有國也,身之有氣,卽如國之有民也,此國之中,君臣、父子、夫婦、陰陽,無所不具;但修道之人,若能身安氣順,而身中之國土自寧,若能無欲無為,而身中之萬民自靜。. 經所講抱一專氣之句,正是身安氣順之旨 ...

  4. 修行就是要讓我們的心能被自己主宰,隨自己的欲趣向善所緣。 合註 註釋 3 煩惱等障 指煩惱障和所知障 【煩惱障】主要障礙眾生獲得解脫的果位,包含貪瞋癡等眾多煩惱及其種子。 【所知障】主要障礙眾生獲得成佛的果位,包含煩惱的習氣及非染汙的無明等。

  5. 2021年1月28日 · “ 所破 ” 是主宰性,即第一句中 “ 由自喜成 ”--由自己的意願就能成辦即無論自己有何所求都能由自己主宰而獲得這是說明並非隨他緣自在而是具有自主性。 “ 能破 ” 是從反面推理:

  6. 恍恍惚惚窈窈冥冥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博之不得然在隱約之中宇宙萬物由此而顯其象由此而顯其虛靈之妙若有物存之於其中又不見其形

  7. 皈依的因雖有多種但是此處是像前文所說我們很快便會死亡不能長留此世而且死後便會受自己的業力主宰沒有能力決定自己的投生處。 【其業亦如《入行論》云:「如黑暗依陰雲中,剎那電閃極明顯,如是佛力百道中,世間福慧略發起,由是其善唯羸劣,恆作重罪極強猛。 」】 「業」就像《入菩薩行論》(見《菩提心利益品》)所說:猶如在烏雲密佈的黑夜中,一閃即逝的閃電剎那間放大光明,同樣,由於佛陀的威力,世人只是暫時生起修善的智慧。 因此我們的善業仍是薄弱無力,但惡業的力量卻始終強大。 【諸白淨業勢力微劣,諸黑惡業至極強力,故墮惡趣,由思此理,起大畏怖,次令發生求依之心。 由於善業的勢力薄弱,但惡業卻極為有力,所以,若我們思維自己快將墮入惡趣的道理,便會深感畏懼,隨之便會生起尋求皈依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