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2月9日 · 這位30多歲在小聯盟遊走多隊的打工捕手(journeyman catcher,意指彈性高、能夠靈活配合各種隊伍的努力型球員。 )出現在1988年的電影《百萬金臂》(Bull Durham ),由男星凱文.科斯納(Kevin Costner)飾演。 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才十幾歲,至今已重看50多次。 一看立刻迷上科斯納飾演的戴維斯,將他奉為偶像。 片中這位灰髮老鳥捕手奉命擔任菜鳥捕手(擁有百萬的金臂卻只有五分錢的腦袋)的師父。 戴維斯這位捕手和我一樣,常槓上裁判,動不動喜歡和人辯論英國浪漫派詩人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的作品,樂於分享對人生、愛情、比賽的智慧。

  2. 2018年4月20日 · 這篇從心理學角度,發現多數成功者都擁「成長型思維」,他們勇於挑戰跟學習,並對於達成目標深具信心,更重要的是,堅持到底。 (責任編輯:黃彩玲) 你一定聽過,若想要成功,運氣及實力缺一不可。 然而除了這兩個要素外,成功者的心態的重要性同樣不可小覷。 在《學習的26種方法》一書中就指出,「自我效能」與成功者之間的關聯。 所謂的 自我效能是指人們認為自己能夠達成目標的信心 。 當人們相信成功就在前方,他們會更願意有所行動,堅持到底,面對挫折也不輕言放棄,懷有這樣的心態會獲得更大的成就。 你是怎麼說服自己做某件事的呢? 其中一個方法是想到事情帶來的回報。 「自我效能」是「相信自己能做到」的信念. 買樂透有可能得100萬美元獎金,所以你願意試一試,學者稱這些回報為「效用」或「價值」。

  3. 2017年4月26日 · 「世界上沒有最好的選擇。 」6 部 TED 演講幫你在人生分叉路口釐清思緒. 王愉賀 2017-04-26. 長大這件事最可怕的地方就是要自己做決定。 我們都有這種感覺,小時候的路被父母安排的好好的,然而到了某個時刻(通常是大學畢業後)突然我們就要開始自己做決定,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們面臨的選擇可大可小,從今天晚餐要選擇健康的沙拉或是罪惡的麥當勞,到大學的主修或是職業道路。 我們的每一個選擇都會直接導致不同的結果,面對選擇最猶豫不決的我們,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害怕選擇所導致的結果,我們深怕做出錯誤的決定。 在這邊為大家整理了6個關於做決定的熱門TED演講,看看專業人士是怎麼面對選擇的。 1. 張美露 (Ruth Chang):擺在你面前的選擇不該成為你追尋事物的理由.

  4. 2018年12月22日 · 2018-12-22. 分享本文.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一個人看事情好比盲人摸象,你看到的是議題的一個面向。 但換個視角觀察,事情就會決然不同。 公司裁員對企業家、對員工、對高階主管來講都有不同的感受與看法。 你的思維模式主宰你如何具象化世界的規則,如果只有一種不變的思維,你怎麼能夠做出改變與進步? 劉潤寫 《 5分鐘商學院 個人篇 》,講述思維轉換的重要性和練習手法。 (責任編輯:陳伯安) 如果只想發生較小的變化,專注於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就可以;但如果想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就需要思維轉換,改變理解世界的方式。 先聽一個「搬書」的故事. 網上流傳一個故事:大英圖書館建了一幢漂亮的新樓,準備整體搬遷過去。

  5. 2016年11月22日 · 這激起她想研究出,到底什麼特質是預測成功的關鍵,使人們成功的機會更大? 它並不是美麗的外表、智商、也不是健康的身體。 那是什麼呢? 讓我們一起來瞧瞧吧! 經典佳句: 1. It’s the belief that the ability to learn is not fixed, that can change with your effort. 這個理論相信學習的能力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因你的努力而改變。 2. We need to measure whether we’ve been successful, and we have to be willing to fail, to be wrong, to start over again with lessons learned.

  6. 2015年7月16日 · 報橘. BBC 花了 49 年跟拍真實人生,告訴我們「階級翻轉」的可能性. Yuan Ling 2015-07-16. 當世人們都說著,透過教育才能讓貧富差距縮短、階級翻轉的可能性才會提高。 Well⋯為了驗證這件事情,英國老字號廣播公司 BBC 花了 49 年的時間,於 2013 年拍成了一部經典紀錄片《56UP》。 導演分別選擇了 14 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拍,每 7 年紀錄一次,從 7 歲開始,14 歲,21 歲,28 歲,35 歲,42 歲,49 歲,一直到前年的 56 歲,製播成 150 分鐘、3 集的紀錄片。 然而在這 150 分鐘內,我們看見濃縮的社會,也看見了我們不願面對的醜陋真相: 「 社會階級是很難跨越的,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而窮人的孩子仍然是窮人。

  7. 2018年5月28日 · 「有時候習慣輕視別人的人,是透過貶低別人,來提升自己的價值。 由於貶低自己太痛苦了,所以只好轉過來,貶低他人。 」(大意) 對他們來說,『低劣的自己』、『廢物』是他們所習慣的,也是他們的舒適圈。 他們內心常常有兩種想法: 1.變成厲害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對我來說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2.既然我沒辦法變好,就讓別人變差吧! (這樣我相形之下就變好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