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9月30日 · 2018-09-30. 濕熱證宜清利濕熱常用中藥包括苦參黃芩黃柏茯苓蒼朮白朮甘草生地黃當歸白鮮皮脾虛濕蘊證宜健脾化濕常用 ...

  2. 2013年5月12日 · 得了濕疹的患者感覺到痛苦的是很多東西都不能吃生怕一不小心就搞到濕疹加重了而濕疹患者對這些禁食的食物也算是比較熟悉了這裡給濕疹患者介紹一些適合多吃的食物在患濕疹期間不妨多吃點。 冬瓜:性涼,味甘淡,有利水和清熱作用。 《本草從新》說它能利濕去風,故對急慢性濕疹者有益。 山藥:性平,味甘,功在補脾胃、健脾運。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濕,皮膚濕疹患者緣於脾失健運,濕熱內生。 常吃山藥健脾胃而水濕漸化。 一年四季,均宜食用,炒食煮食或煎湯皆可。 綠豆:性涼,味甘,有清熱、祛暑、利水、解毒的作用。 古代醫家認為它可以主丹毒、煩熱、風疹,治痘毒,療癰腫痘爛等皮膚疾患,均借其清熱利水解毒之力,急性皮膚濕疹者食之,有助於祛濕清熱。

  3. 2020年9月6日 · 濕疹顧名思義是以濕的表現為主症狀上以表皮發癢紅腫滲出表面溫度上升等發炎指徵作為診斷濕疹是過敏反應中較為劇烈和常見的臨床表現在患者身上常常出現對稱性發炎的現象即在身體或肢體的同樣位置雙側同時發病每年氣候轉變的季節診所總有大量皮膚濕疹的病人求醫皮膚紅腫發癢徹夜難眠劃破皮膚後甚至出現黃水淋漓癢不可當又或是慢性濕疹患者多年以來濕疹皮膚過敏引起紅皮病變及苔蘚樣增厚瘙癢夜夜難眠。 我們在為病人分類的時候,總要兼顧到他們的飲食。 由於地域及空氣質素方面我們個體市民難以改變,所以必要從水源的健康和飲食的戒口配合。 濕疹病人,建議減少進食甲殼類海鮮、牛肉羊肉、煎炸食物、辛辣食物、味精等添加劑、糖分攝取、小麥製品等,可盡量脫離致敏源對身體的影響,從而減少過敏的病發機會。

  4. 2021年6月6日 · 濕疹雖然常見但不僅僅是一種皮膚病會引發其他方面的免疫功能紊亂特別是呼吸道過敏反應例如兒童濕疹約有20%至50%的患者同時患有哮喘45%的濕疹患者同時患有鼻敏感部分濕疹患者還會併發其他各類皮膚病如蕁麻疹帶狀皰疹瘡瘍牛皮癬等。 如果患者不進行徹底治療或者治癒後不從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的話,很容易引起反覆發病。 讀文匯報PDF版面. 夏天濕疹癢難耐 中醫治療重祛風清熱.

  5. 2019年5月26日 · 濕疹病因較複雜,目前多認為是過敏性疾病,屬第Ⅳ型變態反應。過敏原可來自外界,亦可來自機體內部。外界過敏原如化學藥品、染料、魚、蝦 ...

  6. 2017年8月27日 · 2017-08-27. 香港註冊中醫師 楊沃林. 最近接診的病人,幾乎都有濕重、陰虛火旺的症狀。 香港近來不斷下雨,偶爾是晴朗天氣,也是烈日當頭,強烈的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酷熱難耐。 天氣悶熱,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 潮濕氣候、空氣的濕氣濃度大,我們身體就難逃濕氣的侵害,昏昏欲睡,身體沉重,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等等,都是濕氣重的症狀。 濕氣不除,衍生百病。 濕是我們身體內的垃圾,是粘滯的污糟東西。 體內有垃圾,必然影響身體的健康。 「濕」有兩種,一個是大自然的外濕,另一個是身體自己產生的內濕。 外濕是身外環境(風邪、濕氣)直接入侵體內造成的。

  7. 2014年8月31日 · 而濕疹是一種發生於皮膚的病變似乎與呼吸系統關係不大其實它們之間亦是有關聯的因為肺合皮毛」,即濕疹伴見鼻敏感濕疹伴發哮喘都是有內在聯繫的總的來說上述三種疾病都屬於過敏性疾病這是三者的共通之處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多與患者體質有關也即是說患者對於外刺激因素的耐受能力不足反應過於激烈因而稱之為過敏」,即過度敏感之意。 中醫認為這種情況屬「正氣不足」,因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溱,其氣必虛! 」西醫對於上述疾病的治療,一般是以抗過敏藥物加類固醇或加抗生素。 效果一般且容易反覆,長期應用還有不程度的副作用(多毛、滿月臉、水牛背;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症等)。 中醫則認為上述疾病總屬正氣不足之證,主要責之於肺脾氣虛,治療大法應以裨益脾肺,培土生金化痰祛濕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