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口腔底: 以一隻手指觸摸口腔底部檢查有無異常的硬塊除了自我檢查外更應養成定期至醫療院所做口腔檢查的習慣如有上述可疑症狀或發現有超過2星期以上仍未癒合的口腔病變就應立即就醫以確定診斷及早治療。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 口腔癌是什麼?
    • 引發口腔癌的原因
    • 常見症狀
    • 如何自我檢查
    • 如何診斷
    • 口腔癌分期
    • 口腔癌篩檢資訊

    口腔癌是指口腔內部出現惡性腫瘤的疾病,大多屬於鱗狀細胞癌,由黏膜上鱗狀細胞惡化所致。口腔範圍包括:上下唇、牙齦、頰黏膜(臉頰內襯)、臼齒後區、顎部、舌頭前三分之二。 其中,舌下口腔底部、顎部、兩頰內側為較脆弱且容易發生病變的危險區域,也是口腔癌好發於舌下及頰黏膜的原因。

    口腔黏膜是一層比皮膚還薄的上皮組織,不耐燙也不耐辣。正常來說,口腔黏膜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當黏膜因過熱或摩擦而受傷時,表層細胞會自動脫落且迅速修復。 若口腔黏膜長期受到刺激,可能使細胞產生變異,像是嚼檳榔、吸菸、喝酒、過度陽光照射、長期營養不良、口腔衛生不佳、蛀牙或尺寸不合的假牙、過熱或太辣的食物等,都是刺激黏膜病變的危險因子。 近期的研究發現,如果口腔內感染人類乳突病毒16型(HPV 16),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會高出約22倍。 1. 嚼食檳榔 2. 吸煙喝酒 3. 過度日曬 4. 蛀牙、不合適的假牙 5. 不良的口腔衛生 6. 長期營養不良 7. HPV 16 病毒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檳榔可說是引起口腔癌的罪魁禍首!九成的口腔癌患者都有嚼食檳榔的習慣,因檳榔本身的檳榔鹼、檳榔素具有致癌性,再...

    口腔癌的發生是一段長期過程,最初常只是口腔內慢性發炎,如白斑、紅斑、不明腫塊或持續性潰瘍,隨著時間推進,範圍可能逐步擴大,且受傷或病變的區塊無法自行癒合。 當口腔內出現異狀或傷口長時間無法癒合時,都應該多加留意!若出現以下症狀時,必須盡快就醫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癌前病變。 1. 口腔內有無法癒合的黏膜潰瘍,持續超過兩個星期 2. 口腔內部有腫脹、硬塊、脫皮落屑或顏色改變 3. 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白斑或紅斑 4. 口腔內或附近出現莫名麻木感、疼痛、觸痛 5. 口腔內不明原因出血 6. 舌頭的活動受到限制 7. 頸部出現無痛腫塊 8. 咀嚼或吞嚥時感到困難 9. 咬合位置發生變化

    早期發現病灶是提升存活率與降低治療難度的關鍵,那麼平常有什麼自我檢查的方法呢? 平時可以利用刷牙的時間,順便做口腔的自我檢查,除了用眼觀察有無異樣外,也可以用手觸摸,重要的是觀察黏膜顏色、是否有潰瘍、出現不明硬塊。台灣口腔癌好發的部位是舌頭及頰黏膜。 若有下列症狀不完全就是口腔癌,還須就醫經由醫師診斷。

    首先,醫生會先以目視或觸診的方式觀察口腔黏膜,了解是否有病變的徵兆,若懷疑有口腔癌或癌前病變應進行組織切片檢查,藉以區分良性或惡性病變。 一旦確診為口腔癌,須透過一系列的檢查瞭解癌症情況,確定是否僅有原發病灶或侵犯其他器官的可能,如電腦斷層檢查、核磁共振造影、X光檢查、超音波檢查、全身正子檢查等等。 一系列檢查結束後,醫生會依患者的病變情況做分期,確立後續的治療方式及預測疾病的發展情況。目前口腔癌的分期是根據 TNM 系統來決定「原發腫瘤大小 Primary Tumor (T)、有無頸部淋巴結轉移 Regional Lymph Nodes (N)、是否有遠端轉移 Distant Metastasis (M) 」。

    第零期

    原位癌腫瘤,病變細胞侷限在口腔黏膜上皮內。

    第一期

    腫瘤小於或等於2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癌細胞轉移至遠端器官。

    第二期

    腫瘤介於2-4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癌細胞轉移至遠端器官。

    口腔黏膜檢查主要是由醫師視診或觸診,目的是及早發現口腔癌的病灶並給予治療,同時也藉由教導衛教知識,幫助受檢者戒除檳榔或吸菸。 補助對象: 1. 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民眾 2. 18至未滿30歲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 提供每2年1次的口腔黏膜檢查。

  2.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治醫師侯思任提供. 舌癌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如果出現前兆則可能有白斑、紅斑、潰瘍、疼痛以及吞嚥困難等,且病人舌頭運動功能也會受限,進而影響說話。 此外也提醒,如果發現自己口腔或舌頭潰瘍若超過 2 個星期而未痊癒,最好就醫檢查;尤其是舌癌所引發潰瘍,初期有可能不會感到疼痛,更應視為警訊、及早就醫。 廣告. 舌癌症狀有哪些? 舌癌可能的症狀包括: 腫塊: 舌頭部位出現原因不明的腫塊。 舌頭運動與知覺受限: 舌頭的運動功能受限,致使說話、吞嚥困難,或舌頭半側的知覺喪失與麻木。 潰瘍: 舌頭部位會出現潰瘍,且潰瘍大於兩周未癒合,無痛的潰瘍更要注意。

  3. 口腔癌死亡率或許不是最高卻對病人生活品質影響最大口腔癌前兆主要是黏膜的病變包括口腔潰瘍或者口腔白斑等口腔癌症狀有什麼口腔癌原因是什麼?《癌症問康健解析口腔癌前兆症狀原因

  4. 2023年11月21日 · 口腔癌是經過醞釀演變而來,一開始是口腔細胞的慢性發炎,導致纖維化及黏膜表層形成白斑或紅斑,最後演變成口腔癌,尤其是紅斑更是有高達 65 %變的可能性。 口腔癌原因 很多因素可能與口腔癌有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嚼檳榔。

  5. 其他人也問了

  6. 口腔癌初期的症狀可能和一般 牙齒牙齦不適 近似,令人難以察覺! 以下為你解構口腔癌成因、症狀、自我檢測的方法及治療方案。 口腔癌是什麼? 口腔癌泛指在口腔部位的惡性腫瘤,大多屬於鱗狀細胞,由黏膜上鱗狀細胞惡化所致;鱗狀細胞是人體的皮膚或器官表皮中一種常見的細胞類型,鱗狀細胞也可理解為皮膚癌的一種。 引發口腔癌的範圍包括: 上下唇. 牙齦. 頰黏膜(臉頰內襯) 臼齒後區. 顎部. 舌頭前三分之二的位置. 其中,舌下口腔底部、顎部、兩頰內側為較脆弱且容易發生病變的危險區域,也是口腔癌常見於舌下及頰黏膜的原因。 引發口腔癌的原因. 口腔黏膜是一層比皮膚還薄的組織,一般而言,口腔黏膜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但當口腔黏膜長期受到刺激,就會誘發細胞變異,導致口腔癌。 以下都是刺激黏膜病變的危險因素:

  7. 2024年4月30日 · 口腔癌的体征和症状可能包括: 唇或口疮无法愈合. 口腔内部有白色或微红色斑块. 牙齿松动. 口腔内赘生或肿块. 口腔疼痛. 耳痛. 吞咽困难或疼痛. 如果持续存在的体征或症状令您担心并且已持续两周以上,请与您的医生或牙医约诊。 医生可能会优先调查引发体征和症状的其他原因(例如感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