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2日 · Share.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在中國歡慶十一國慶的同時,香港民間人權陣線舉行了「沒有國慶、只有國殤」大遊行,持續逼迫中國面對香港問題。 但反送中運動至今持續了3個多月,為何還會有人說:「沒有中國,香港早就完蛋了」? 就讓我們一起透過6張圖片,來看真相是什麼。 (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文/ 圖言. 對香港人來說:沒有國慶,只有國殤. #十一國慶要知的事 #分享給討厭政治的朋友們 #不談政治只看實例. 有人說,國家有什麼不好,要不是中央照顧,香港早就完蛋了。 適逢十月一號是中國建國70周年,大家不妨藉著這個機會,檢討一下兩地「血濃於水」的關係,是否真的如內地人所言,全靠國家的關照呢? 圖片來源: 圖言 。 推薦閱讀. 「我不是為當韓國瑜副手,才幫他規劃國政的!

  2. 2019年3月6日 · 圖片來源: unsplash. 《VO》導讀:. 人生總會遇到必須道別的時候或許我們可以借鏡唐詩裡的道別哲學」,發現原來面對別離能有這麼多種方式。.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詩詞專家學者 程千帆、 俞平伯等. 活在現代的我們或許很難想像,與 ...

  3. 2017年4月17日 · 一張圖看懂蜀漢亡國的真相──姜維擋下曹魏10萬大軍為何後主劉禪還是輕易投降?. CO 肥皂箱 2017-04-17.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三國末期曹魏滅蜀的故事非常精彩,身為孔明大弟子的姜維為何阻止不了蜀漢滅亡?. 有人認為姜維北伐窮兵黷武 ...

    • 歷史學者的跨時空密碼戰
    • 特務化名的攻防戰
    • 隱身在化名背後的,不只是「人」!
    • 他也曾經是特務?
    • 從檔案拼出破碎的歷史真相
    • 跨時空對決的下一步
    • 推薦閱讀

    點開「國家檔案資訊網」,過往政府檔案的數位化影像一目了然,已不再深鎖於機密中。然而,若你仔細查閱案卷,會發現裡頭有各種意義不明的章戳、冷僻用語,阻礙人們正確判讀檔案。 甚至,這些內容資訊還是另一樁跨時空「密碼戰」!例如,在戰後初期,臺灣特務機關聯繫通訊時,經常會使用各種代號掩蓋真實身分。這些化名或許曾是「保密防諜」的重要掩護,但如今卻成為閱讀檔案的「陷阱」,誤導我們從中獲得的歷史論述。 破壞這些陷阱,正是林正慧的日常工作。長時間參與檔案解讀的林正慧,從近代臺灣史的檔案中,找出了許多關於特務的故事線索,為二二八事件以及白色恐怖時代的歷史研究,補上了一塊重要的拼圖。 「像這裡,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叫『生局』?」林正慧指的是二二八事件期間,國防部保密局局長鄭介民上呈給蔣介石的「臺灣專報」。鄭介民在專報...

    化名,是這場密碼對決的另一項高難度挑戰。二二八與白色恐怖期間,許多情治人員暗中潛伏,進行各式監控、情蒐等秘密行動。然而,最後留在案卷中的紀錄,常是一個個經過假造的化名。 歷史學者該如何破解密碼,辨釋出那些「隱姓埋名」的特務身分呢? 以「保密局臺灣站」臺中組組長李良彬為例,林正慧先查閱現存的〈保密局服務證明書登記簿〉,可以確認「李良彬」是真實名字,他曾數度擔任保密局的「通訊員」。二二八事件爆發後,一些檔案述及李良彬是臺中組長。不過,若比對同一時期的其他檔案,則會看到臺中組長被寫成「王孝順」。 由此可知,「王孝順」很可能是李良彬使用的其中一個化名。 特務為了隱密行事,也常以另一個檯面上的公開職務,掩護自己的真實身分。李良彬的「掩職」,同樣能從檔案中找到破解線索。1949 年,一份由臺中市民上呈臺...

    然而,這場歷史學家與情治單位的對決中,代號所掩護的身分不只是個別特務,還有更多可能。 趙尚志、張秉承、游平洋……這些看來尋常的名字,都曾出現在「保密局臺灣站」的文書,發送給其他政府單位。乍看之下,這些人名應該是為臺灣站工作的人員? 答案令人意外──林正慧發現,當中沒有任何一個名字,能連結到實際存在的人物。 「這些名字只是代號,而且背後不一定是『人』。」林正慧指著檔案公文中的一個名字說明:「並沒有一個特務叫『趙尚志』,這其實是『保密局臺灣站』的化名,使用在平行文書。其他上行、下行文書中,臺灣站還有不同的代號。」 隱藏在化名背後的,可能是個別特務,也或許是機關組織。 多重身分隱藏,讓這場時空對決更具挑戰!林正慧建立了一份表單,列出檔案裡尋獲的所有臺灣站特務姓名,透過大量資料的交叉比對,破解不同暗...

    在不斷的揭密解謎中,歷史學者是否也曾有驚詫無比的揭密時刻? 林正慧想了想:「原先想像不到會有關連,但卻忽然發現他竟然是特務,那種衝擊最強烈。」最令她感到意外的例子,是長期在屏東、臺南等地擔任公職的康玉湖。 林正慧自己出身屏東,曾以屏東六堆的客家族群為論文主題,對康玉湖毫不陌生。過往,康玉湖的公眾形象一直是閱歷豐富、頗有實績的行政官僚。 但林正慧卻意外從檔案中發現,他竟然有一段不為人知的特務生涯。1947——1950 年間,康玉湖化名「高雲」,為保密局搜集情報,後來更擔任參謀,與情治機關的關係匪淺。 她補充道,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期間,龐大的特務群體曾以各種「掩職」身分潛伏於民間;當他們離開情治系統後,也可能「轉職」到各行各業,換上另一個截然不同的身分。對照往昔流行的政治宣傳辭令「小心匪諜就在...

    在檔案瀚海中,林正慧為表單上的名字建立履歷、挖掘線索,確認神祕特務的真實身分。那麼,這些線索是否能提供新證據,揭開臺灣近代史上的政治謎團? 林正慧提起了臺籍知識分子林連宗的故事。二二八事件中,擔任省議員的林連宗,曾參與「臺中地區時局處理委員會」,代表地方與政府談判。然而,在軍隊展開鎮壓後,他旋即消失無蹤。儘管多年來,外界傳言「憲兵第四團」嫌疑重大,但該團團長張慕陶強烈否認,還曾經具文聲明林連宗的失蹤與他們無關。 對受難者家屬而言,親人在動亂年代人間蒸發,直到解嚴後,仍無法知道他究竟被誰帶走?被帶去哪?下落何方?林連宗的外孫曾在訪談中提到,多年來家族持續尋找答案,卻都沒有結果。那些被掩蓋的歷史謎團,亦是受難家庭難以抹滅的傷痕。 這起「被消失」案,近年終於在檔案中找到真相!從憲兵司令部呈給蔣介石...

    這場無煙硝的密碼戰,已經取得不小的進展,但對林正慧而言,戰後臺灣特務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其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細微的線索埋藏在龐雜的檔案資料中,研究的人又太少!」林正慧笑著說。歷史學家的「偵探」工作,需要長期埋首翻閱檔案,相當耗費心力。除了要具備專業的歷史訓練,隱藏其中的線索十分零散,很可能耗費一整天才找到一、兩件相關資料。 在保密局臺灣站的研究暫告段落後,林正慧的下一個「對敵者」轉移到戰後其他特務組織。隨著國家檔案開放解密,可以想像桌上的案卷將會越堆越高。儘管挑戰巨大,她還是從爬梳檔案、比對分析、破譯解謎的漫長研究中,找到猶如偵探推理劇的樂趣和成就感。 「線索可能都還存在,只是還沒有被找到。」她笑道:「還原這些事實是很有意義的工作,希望有更多研究者加入,跟我們一起並肩作戰!」

    【退休後的「特務」去了哪】情蒐、影響輿情樣樣來,威權政府幫兇竟被列為「最具影響力的台企領袖」之一 「白色恐怖政治犯被針刺指縫、耳朵遭灌廚餘」—— 85 歲嬤淚訴受難者經歷,痛批:竟有人說威嚴統治下台灣很安定? 【花 102 分鐘致敬台灣民主】電影《返校》讓你一路憋氣重回「白色恐怖」:要有人活下去,記得這段歷史 (本文經原作者 研之有物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破譯隱身代號!歷史學家與特務的跨時空對決 ── 專訪林正慧〉。首圖來源:研之有物攝影 林洵安。)

  4. 2016年8月2日 · 英九以國民黨主席身分頻喊「黨產歸零」口號,卻在葉頌仁提出申訴時四兩撥千金,認為葉頌仁的說法「 是一個誤會 」。 葉中川四處奔走,向國民黨政府提出申訴,曾送件到國民黨總部(現為張榮發基金會),黨部內人士卻不讓他去見時任行管會主委張哲琛。

  5. 2018年3月6日 · 《1984》的荒謬矛盾,在台灣真實上演. 看似複雜,但如果你生活在台灣,應該不難懂,因為這裡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知道真實情況卻寧願說謊 ,明知道年輕人不好過,嘴巴卻說領著七、八萬的退休金的自己生活不下去,明知道是自己爬牆摔下去,嘴巴卻說是蔡政府殺人,明知道救護車是幹嘛用的,卻還要擋路說自己不知道,救護車不救人不然還能開Uber嗎? 他們也互相矛盾 ,嘴裡要別人放下仇恨,但只要有人提起白色恐怖,馬上就激動地替獨裁者辯護,嘴裡說要不是靠中華民國,台灣早就被共產黨佔領了,說完,人就飛去中國舔包子,到底是想不想要共產黨? 他們也使用邏輯卻反邏輯 ,面對蔣介石靈柩被潑漆,他們說如果是你家人,你會怎麼想? 但另一方面,他們又肉搜別人的家人還大肆分享,試問家人何辜?

  6. 2016年1月5日 · 爾後因為整地和氣候等各種工程難以克服的因素,到了又一次的政黨輪替南院主體工程還沒開始蓋,政府執政時故宮館長周功鑫改弦更張,微調前朝目標。 在《國立故宮博物院九十七年年報》中強調故宮是以華夏文化單一體系為展示主軸的立場:「二 八年是國立故宮博物院成立的第八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