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6月22日 · 嚴浩選擇在九七前返港,拍攝這部籠罩著死亡陰影(親人離世)、 別困惑(羅家英變性),兼游移中港兩地的電影,其實絕非偶然。 相對於他其他多部純中國題材和風味的作品,《我愛廚房》可謂與《似水流年》(1984)及港台明星主演的《滾滾紅塵》(1990)鼎足而三,合成一個三部曲的關係﹝《棋王》(1992)始終不算嚴浩的個人作品﹞。 三片的製作年份,都是香港重大的歷史轉折期。 八四年香港前途問題塵埃落定,反成了拍成《似水》的契機。 通過事業感情皆失意的女主角(顧美華)還鄉之旅,嚴浩在中國身上找到了寄托和希望。 《廚房》同有悼亡和傷逝的主題,鬱結卻沒有那麼容易化得開──對國內的刻劃固然再無《似水》的理想化(陳小春的大陸行對治療心靈創傷完全無效),片中的香港更像是一個終日流淚(不停下雨)的城市。

  2. 1995年1月1日 · 這種理性的處理方法,帶出了創作者對人、對事、對物的一份深思熟慮。 在母親決意下毒手的整件事情裡,沒有一個人是全對的,也沒有一個人是全錯的,只是在那樣的一個處境裡,每個人都好像變得不由自主。 同樣的,作為兒子為解開心頭的桎梏(追查父親的真正死因),也無法不向母親提出法律的控訴,而整個處理的irony則在於:兒子雖然解答了多年來的疑團(找出了兇手),但卻從此陷入了另一個更加痛苦和永恆的心理桎梏裏(成了殺死自己母親的兇手)。 這中間還有一個更大的諷剌:兒子那誓不罷休、一定要追究到底的倔強個性,其實是承繼自父親的血緣遺傳。 影片在上半部着意地描寫兒子與母親的關係,這使得影片後半部的母子對立教人看起來更形心痛:人生矛盾莫過於此。

  3. 2015年6月29日 · 近年集中撰寫養生專欄的嚴浩,已多年未有電影作品面世。 當年他作為新浪潮導演,喜以中港問題為題材,拍過《似水流年》及《滾滾紅塵》等經典,但回歸以來卻未見他有作品回應,或許他早已期待在回歸 15 年時拍攝《浮城》,驀然回首殖民時期的香港,以 ...

  4. 1995年1月1日 · 《天國逆子》可說是延續了嚴浩對「人的複雜性」的探索,並且達致前所未有的複雜程度。 本片標誌了嚴浩對人情世故的透視較前更老練成熟。 全片的所有角色無一堪稱是「壞人」或所謂「反派」的。

  5. 2012年6月5日 · 《浮城》述說的,是香港文化身份討論中最熟悉不過的故事:敘事主體是蜑家人中的混血兒,是邊緣的邊緣,一方面既述說他從低下層往上爬的成功故事,另一方也述說香港這城市如何由漁村、漁港變成大都會。 一貫香港的主流論述:成功的城市中的成功的人。 可以想像,混血兒在殖民都市下必然引出身份認同問題,一如電影預告片所提示的:主角布華泉(郭富城飾)在鏡子面前自問 "Who am I?",也在入境時遇上沒有國籍的身份問題。 這些問題,西西在七十年代寫的小說《我城》中已有觸及,並引發後來我城居民只有城籍沒有國籍的說法。 恰巧,西西在九十年代也寫過一篇短篇小說名為〈浮城誌異〉,多少也回應在香港一直存在的「浮城」之說。

  6. 2015年6月19日 · 《我愛廚房》一直籠罩著死亡陰影和性別困惑,兼游移中港兩地之間,反映了嚴浩矛盾重重的迷惘心境,對造物弄人、不如意事常八九充滿感傷。 《春光乍洩》本來充滿鄉愁和失戀的鬱結,後段卻能豁然開朗,梁朝偉決定返港面對父親(中國),態度 ...

  7. 2015年7月4日 · 那是1980年的兩部電影,前者為徐克執導的《第一類型危險》,後者為嚴浩導演的《夜車》,說的都是年青新生代的瘋狂,可又不是單純的輕狂歲月,而是牽涉破壞性的社會行動,過程或是基於無知與反叛,卻更是對權威甚至未來的無力反撲。

  1. 嚴浩冠心病治療方法 相關

    廣告
  2. 65歲以上長者更易有心臟問題,及早為家人預約檢查,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解除心臟病威脅。 透過心臟電腦掃瞄CT Scan評估冠狀動脈是否暢通或鈣化程度,能有效檢查冠狀動脈血管健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