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大腸癌自我檢測可以透過 觀察排便的狀態 & 習慣,以及 突然出現的貧血 等現象,就有機會及早注意到大腸癌的可能。若你有符合高達3項,應立即至醫院『 大腸直腸科 』尋求專業醫師協助,並透過 大腸鏡 檢查,才能有效判斷是否為大腸癌。

  2. 大腸癌在病發初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 我們如果能及早識別出癌症的症狀,有助提早診斷,並提高治癒的機會。 大腸癌常見的病徵包括: 大便習慣在不明原因下有所改變(腹瀉或便秘),並持續超過兩星期 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黏液 大便後仍有便意

  3. 2020年6月6日 · 雖然出現這些病徵和症狀不一定表示癌病存在,但可令個人提高警覺,注意身體出現的變化,並盡快尋找醫生診治,透過詳細檢查以確定病因。 醫生會詢問你的相關資料和病歷,為你進行身體檢查,並按需要作進一步的檢驗。

  4. 2024年6月6日 · 大腸癌/直腸癌基因檢測技術越趨普及,ColoClear是其中一種非入侵性自我採樣的大腸癌風險評估。透過新一代DNA技術 多靶點糞便基因(FIT-DNA)測試技術,只需少量糞便樣本,便可偵測大腸瘜肉及早期患大腸癌的風險,5工作天有報告,癌症基因篩檢推介

  5. 政府推出的大腸癌篩查計劃是指為沒有大腸癌病徵(包括大便有血或呈黑色、大便帶有黏液、排便習慣突然改變等)的50至75歲人士進行篩檢,從而識別大腸癌高風險之人士,以便及早治療。 參加者需要先約見基層醫生作初步的評估,如身體狀況及相關病歷合適參與大腸癌篩查資助計劃,醫療中心就會代辦理參加計劃的手續。 什麼是大腸癌? 大腸癌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成因可分為先天性及後天性。 若果家族病史中曾患上腸病,如慢性腸炎、瘜肉,以至腸癌,都會增加誘發癌症的風險;後天因素一是與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有關。 大腸癌的早期病徵一般不明顯,如貧血、腹瀉等,一般要到第大腸癌第2、3期才出現較明顯的病徵,包括大便有血、大便呈黑色、腹部無故絞痛等症狀。

  6. 甚麼時候應作大腸癌篩查?. 早期的大腸癌可以完全沒有徴狀, 大腸癌篩查 能預防或及早發現大腸癌。. 根據國際指引建議,無病徵人士應於50歲起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查,常見方法如下:. 1)大便隱血測試. 2)大腸鏡檢查. 若你有大腸癌的高危因素,如直系親屬患 ...

  7. 大腸癌篩查計劃 - 市民 RSS 列印 收藏網站捷徑 宣傳 前項 暫停 下一頁 衞生署一月一日擴展大腸癌篩查計劃 參加計劃 尋找基層醫療醫生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