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4月14日 · 土生土長的韓國女孩,小時候造訪台灣,大學考上台大中文系,開始在台灣的生活,2018 年上傳第一支影片開啟創作生涯,用韓國人不同的視角看台灣,紀錄生活、旅遊、美食與文化差異,持續累積台灣粉絲。 YouTube 頻道「韓勾ㄟ金針菇」最近以充滿記憶點的名稱人氣不斷上升,目前訂閱數已來到 86.5 萬。 這個頻道來自韓國的女孩金針菇所經營。 受到疫情無法出國影響,最近外籍 YouTuber 創作者在台熱度反而更高,金針菇也不例外,去年在先勢行銷傳播集團第三類媒體年度報告上榜綜合類網紅第十名。 在無法出國的這些日子裡,台灣人透過觀看外國人頻道彌補無法出國旅行缺憾,但對於外國在台 YouTuber 來說,無法回家鄉的他們如何繼續在台灣創作?

  2. 2019年1月25日 · 2019/01/25. 環保 、 YouTuber 與他們的產地 、 金魚腦 、 無塑生活. 自製專題. 那一次在 Google 舉辦的 What'on YouTube 媒體聚會上,金魚腦的同事說:「原本她是要來幫我們扛器材的,後來我們覺得她應該可以自己當 YouTuber。 」讓人相當難忘。 如果你在大學生涯還是對未來感到迷惘,你會做些什麼呢? 從小到大專注在美術領域的金魚腦的卻也在大學時對未來感到迷惘。 最後她決定休學,重新找尋人生方向,在休學期間金魚腦把打工辭掉,當時身上只剩下九千多元,金魚腦一邊自我探索,一邊找工作,輾轉來到現在的公司。

    • Inside 到底是怎麼創立的?
    • 以兩個例子說明 Inside 所展現的影響力
    • 經歷了兩次出場:Inside 被併購、Line 的 IPO
    • Sting 為什麼現在不寫了?
    • 過去十年,有看出過什麼趨勢嗎?

    談起為什麼會創辦 INSIDE 這個共筆部落格,Sting 回想 2009 年年底,跟 fox 都在 NHN Taiwan(是 Naver 公司第一次進軍台灣市場),但當時卻因金融海嘯而要關閉公司,所以注意到台灣並沒有自己的平台,只要國際性的大品牌因為財務而有所調整,就會影響到人生的規劃,認為應該要建立自己的品牌。 當時一開始的四位創辦人(Sting、fOx、Lawrence 和 Richard)都有寫部落格,聚會的時候也會討論到別人所寫的部落格有眾多需要改進之處,所以最資深的 Sting 就發起一個挑戰,邀請大家一起寫一個共筆部落格,如果自己也寫不好,就沒立場罵別人了。但是如果寫得好,就可以為台灣帶來改變和全新的價值。 這是第一步,Sting 對產出的品質有信心,但是認為問題會出在頻率上,...

    除了聽到 Sting 版本的 INSIDE 創辦歷史,我們更好奇 Sting 對 INSIDE 引以為傲的事情有哪些? Sting 回想,印象最深刻的是 2011 年德國創業三兄弟(Rocket Internet)的報導,INSIDE 很有可能是華文世界第一個報導的媒體,談到他們如何複製別人已經成功的商業模式並且快速成長。為什麼可以有這麼第一手又有洞見的報導呢?是因為有一位旅居德國的台灣讀者覺得 INSIDE 很不錯,所以很想在 INSIDE 上寫文章,但是沒有合作過,Sting 也不知道表現如何?看完內容之後,發現雖然文筆生疏但是內容精彩,只是無法查核,因為資料很少,考慮之後還是刊出了,的確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延伸閱讀:[客座] 關於德國網路Startup & 投資圈,不可不知Samwer...

    為什麼後來 Sting 退出 INSIDE?就 Sting 的說法,Sting 對 INSIDE 的想像是亞洲的TechCrunch,但是這並不是整個創辦團隊的共識,所以 Sting 認為沒有足夠有野心的發展想像,就沒興趣做了。 這時候 LINE 正好找上門,LINE 和 NHN 的母公司都是 Naver,大家並不陌生,Sting 也不確定 LINE 是不是會成功,只是當時 LINE 找不到適合的人,Sting 加入並且成為總經理,也沒想到後來 LINE 在台灣可以這麼迅速擴張。 所以 Sting 也覺得自己掌握了兩次很好的機會,先是創辦了 INSIDE,後來 INSIDE 被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併購之後有機會出場。再來是在沒有人看好的時候加入 LINE,後來 LINE 的 IPO,讓 Sti...

    曾經有紀律且大量寫作的Sting,在 INSIDE 的最後一篇文章是 2013 年初,為什麼後來就不再寫作了? Sting 提到 LINE 公司規定不能寫是一個很好的藉口,但主因其實是時間不夠,且年紀和時空的不同,也造成自我設限,再來是發現趨勢的確是很困難的事情,可能持續看到一些可能的趨勢,但是老了之後總覺得這些趨勢沒什麼好分享的,都是過去曾經出現過的模式,再也沒什麼新奇的事情了。 這也是為什麼 Sting 建議 INSIDE 應該多鼓勵年輕的從業人員發表,因為這件事情資深的人反而做不到,經歷少不是缺點,反而因為沒有經驗,看不出其中重複的模式,出現創意上的突破點,有勇氣也不受框架的侷限,這就是過去幾位創辦人在 INSIDE 創辦之初都可以一直寫的原因。Sting 認為 30-35 歲左右可能...

    Sting 提到應該要分析未來,那 Sting 是否有發現過什麼大爆發的趨勢呢? Sting 分享了兩個故事。比特幣是 Sting 所發現但沒有掌握到的一個趨勢,2010 年就有相關文章,後來大爆發之後,最大的感觸是:為什麼當初沒買? Sting 笑著表示,倒不是沒賺到錢,而是反映出自己對於創新事物的努力和接受度不夠。 後來 Sting 也常常在檢討,面對新事物的時候,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雖然並不覺得比特幣的去中心化是有道理的,但是為什麼沒有更積極以適當的方式去參與看看呢? 不過行動網路的趨勢 Sting 就掌握住了。Sting 並不是行動時代的人,最早在 NHN 所接觸的都是 Web 的網路技術,智慧型手機出現之後, Sting 就一直思考要怎麼參與這個趨勢?這是對 Sting 是很大...

  3. 2020年7月1日 · Mia. 2020/07/01. ott 、 串流影音 、 杰德影音 、 林志杰 、 GagaOOlala. 自製專題. 想到影音串流服務,大家的目光可能是那些綜合型的大平台,不過台灣的 GagaOOLala 靠著台灣多元性別內容的豐富內涵,在這波疫情下成功打入東南亞市場,更聯手國際製作團隊,把好內容推向全球。 專注於同志與性別友善內容的台灣影音平台 GagaOOLala 在 5 月份開放了全球使用者 400 多部影音線上看,搭上疫情宅經濟讓觀眾蜂擁入串流平台,同時也藉由同志影音的利基市場,將台灣性別友善的價值推送到世界。

  4. 2021年8月8日 · 2021/08/08. 韓國 、 首富 、 Kakao 、 三星集團. KAKAO 創辦人金範洙超越三星李在鎔,成為新興韓國首富,金範洙白手起家的成功範例成為業界新神話。 本篇來自合作媒體中央社,INSIDE 經授權轉載。 近年以網路相關服務迅速崛起的韓國科技巨頭 KAKAO 在網路平台基礎下快速拓展業務,進軍金融、內容產業等市場,創辦人金範洙也一躍成為韓國首富,超越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 韓媒東亞日報報導,根據最新公布的「彭博億萬富翁指數(BBI)」,現年 55 歲的金範洙以淨資產 135 億美元(約新台幣 3753 億元),超越擁有 123 億美元身家的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成為新興韓國首富。

  5. 2017年11月9日 · 三年前開始開始發布影片,歷經高中、大學的黃金歲月,起初家人並不那麼看好大謙成為全職 YouTuber 的夢想,然而,曾為花蓮縣榜首的他反倒沒有什麼包袱,盡好學生本分之餘,將心力投注在頻道與社群經營上,他要向大家證明 YouTuber 是可以賺錢養活自己的! 至今頻道訂閱數已達三十三萬,臉書粉絲三十一萬,也證明了他付諸行動所得到的回饋。 一路走來大謙也經過從 0 到 1 的歷程,事實上,從高二時就有拍攝模仿類似國外的大冒險影片,找來朋友一同入鏡拍攝,然而當時並沒有受到注意,直到升上大一嘗試像是碟仙等靈異遊戲才開始慢慢吸引到觀眾,隨著關注的人數越來越多,大謙也逐漸把重心放在經營頻道,逐漸跳脫過去自認為十分浮濫的影片主題。 在學生、經營頻道、商業合作活動,大謙是否能兼顧呢?

  6. 2019年10月11日 · INSIDE/Mia. 小蛤力的成果. 「小蛤力語意模型在煉雲時期建構超過 2-300 題,涵蓋各種情境,平均互動時間超過十分鐘,對行銷工具來說是很長的時間,」柏宣分享,一般影音廣告可能也才持續十幾秒,這證明使用者願意花時間,黏著度很高。 另外,小蛤力的開啟率也很高,汶成分享,一般電子報開信率 1-2% 、機器人 50%-60% 就算不錯,小蛤力則高達 80%。 因為不是工具取向,溫暖的對話式內容和品牌產生連結,汶成認為這就是背後的關鍵。 缺點是,聊天機器人沒辦法做到粉絲專頁的廣告,難以分享訊息。 汶成解釋,這是在資訊破碎化之下建立一個資訊流,讓接收端體驗更好,然而他們也還在摸索,包括更新頻率、期待控制、排版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