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8日 · 流感個案持續高企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講座教授孔繁毅今日18日在商台節目表示今年夏季流感季節有機會出現雙高峰」,34月爆發的甲型流感H1會持續至7月才回落甲型流感H3則會接力在8月或9月間出現高峰但相信兩者不會無縫接軌。 新冠方面,他指本港現有8成案例屬JN.1病毒株,15%則是KP.2新變異株,他相信新變異株KP.2在數星期後,便會取代JN.1成香港主流變異株,惟他表示香港有足夠免疫力對抗新變異株。 孔繁毅稱「雙高峰」大機會在今年夏季發生.

  2. 2022年10月17日 · 政府專家顧問孔繁毅. 由疫情開始港大已開始研究噴鼻性疫苗惟因本港沒有生產疫苗的廠房需依靠內地生產疫苗拖慢了研發過程至今港版疫苗仍未可面世至近日內地方面才完成第三期臨床試驗政府專家顧問孔繁毅表示由很基本的科研轉換成在臨床的疫苗完成到研究已是很值得鼓舞。 (夏家朗攝) 對於「港版疫苗」到疫情尾聲仍未上市,被問到會否覺得遺憾,孔繁毅表示,由很基本的科研轉換成在臨床的疫苗,完成到研究已是很值得鼓舞,「其實都無咩遺憾」,但當然希望未來香港可以有港產的疫苗廠房支持本地的藥物或疫苗的研發。 他直言,此次疫情比預期曠日持久,「我哋估計可能兩年,有疫苗出現接種完就完,點知病毒係比我哋更加聰明」,故大家日後應更小心嚴謹去看待野生動物,以免病毒再由動物跳往人類。

  3. 2024年1月21日 · 孔繁毅重申多個研究都可見接種混合疫苗非常安全而且接種混合mRNA疫苗的群組在針對不同病毒株的成效都較好市民可以因應個人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疫苗。 他指目前政府網上疫苗接種預約系統中,市民未能選擇疫苗品牌,他期望日後接種疫苗更普及化後,可供巿民選擇品牌。 他舉例,「溝針」是指本身打滅活疫苗,再打mRNA,研究顯示抗體更好;而非打兩針mRNA後再打滅活。 因現時mRNA疫苗已出到第3代,故XBB抗原最貼近現時流行的JN.1或其他XBB變異株,效果會更好,而本身mRNA所產生的抗體免疫反應都較滅活疫苗高,但巿民都應因應身體狀況選擇疫苗。 孔繁毅表示,多個研究都可見接種混合疫苗非常安全。 (余月明攝) 孔繁毅建議長者轉打mRNA疫苗.

  4. 2022年1月23日 · 252. 新冠疫情期間各醫療範疇的專家成為新聞之中熟悉的面孔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並非第一次面對世紀疫症回想起沙士爆發期間整個社會氣氛緊張醫院仿如死城但偏偏作為醫生他需要每日在病房接觸病人。 沙士經驗令他醉心臨床研究,在新冠疫情初期已得知干擾素及蛋白酶抑制劑等藥物對新冠病情有很大幫助,及早用藥亦令病人康復進度更快、更佳。 雖然現時Omicron成為主流病毒,巴裔婦人觸發的社區傳播鏈迅速擴散。 但孔繁毅表示,事例引證到病毒周期去到最後,病毒會傳播力高,但致命或重症比率低;未來新冠病毒有機會如流感,在冬季流行,市民或需要每年接種一劑流感疫苗及一劑新冠疫苗,而隨第二代疫苗面世,會更有效針對Omicron變種病毒。

  5. 2024年5月20日 · 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 (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他說,小朋友怕打針,噴鼻式疫苗流程則更暢順,接種過程簡單,副作用或只有些鼻塞,甚至較針劑少,更好節省醫護人手,建議衞生署明年可增購,以提高兒童接種率。 至於新冠方面,他預料KP.2病毒株會在未來數星期取代現時JN.1,成為本港主流病毒株。 他稱KP.2是JN.1演化,基因排序只有3個位有變異,雖然至易傳染、免疫逃逸更強,但破壞力減弱,需要更多病毒才可感染,料XBB一價疫苗已足夠應付,呼籲高危人士盡快接種。

  6. 2022年3月19日 · 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今早19日指出港大研究顯示真實的確診人數達350萬人形容高峰期已過現時一半市民已染疫加上疫苗接種率大幅提高相信已達到群體免疫。 孔又認為,若確診數字進一步回落,便有條件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包括食肆可放寬至4人一枱、重開晚市堂食,已打齊兩針的抵港人士在核酸檢測呈陰性後毋須檢疫,若核呈陽性則要在家隔離7日。 他又重申,疫苗接種仍然是有效抵禦病毒工具,頭四波疫情的康復者產生的自然抗體,不足以抵禦變種病毒Omicron,相信科學委員會將會商討放寬康復者的接種限制。 3月18日 大窩口邨富邦樓及富民樓圍封檢測 . + 5.

  7. 2021年8月21日 · 新冠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成員孔繁毅表示康復者的免疫細胞有記憶只要打一劑疫苗便可喚醒發揮足夠免疫力他建議康復者不用太擔心亦不需要接受抗體測試。 目前專家仍在等待科興研發加強劑,將現有疫苗的抗原轉換成全球流行的Delta變種病毒,到時方考慮建議補針。 王先生與太太於去年2月初確診新冠肺炎,他們相信是在外遊期間受感染。 (羅君豪攝) 王先生與太太於去年2月初確診新冠肺炎,他們相信是在外遊期間受感染。 王先生回港後,因發高燒至攝氏42度送院後確診。 醫生說他的肺部有六成花,「講嘢完全無氣,每次要食10幾粒藥丸,好辛苦。 」而王太在數天後同告染疫,她亦出現肺花,留院期間每日發燒和腹瀉。

  1. 相關搜尋

    孔繁毅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