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華仁書院在1919年12月16日由徐仁壽成立,是香港第一所由華人管理的英文中學。1932年12月31日,由耶穌會接辦。1941年日軍侵略香港,華仁書院曾停課,地牢並改為紅十字會站。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學校重開,及後曾開辦中文中學,但於1950年結束。

  2. 英皇書院,位於香港般咸道的著名男子官立中學,是本港現存六幢戰前官立學校校舍之一,以紅磚建造,極富新古典主義風格,書院古典雅致,其校舍已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日佔時期曾被日軍佔用為馬房,戰後於1960年重建,原鐘樓因嚴重損壞而被拆去,並於南翼加建三樓,於北翼上加建兩層。

  3. 但翌年隊友在比賽時發生交通意外不幸喪生,並因此立志參加單車比賽出人頭地。上課 邊兼職,邊參加本地聯賽,慢慢在單車界冒起。1980年2月參加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的全港單車新秀賽初嘗勝果,獲得冠軍、再連續兩場獲得冠軍,車會晉升甲級組別 ...

  4. news.stheadline.com › figure › relatedFigure_r相關圖輯:

    相關圖輯:

  5. 自從60年代制水,香港和廣東省當局在1964年達成協議,由內地供水給香港,其後更修築東江,經深圳供水至香港,令本港有穩定食水供應。而香港上一次制水已經是1981年,當時每日供水兩次,分別每朝六至十時及下午四至十時,市民都要出動家中的大小水桶,甚至全家總動員,一桶二桶擔回家,飽 ...

  6. 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巴士司機罷工,部分路線因而暫停服務,交通陷入癱瘓,為紓緩這個問題,較小型的巴士(小巴)因而產生。政府容許小巴進入市區,白牌車越來越受市民歡迎,數目不斷增加。1969年,小巴由9座位增至14座位,從此14座便成為小巴的別稱。

  7. 司機罷駛引致港島交通大混亂,可算是中巴由盛轉衰的轉捩點。當時的港英政府於1991年將中巴在1987年取消的12A線(中環至麥當奴道)公開競投,城巴憑著經營屋 巴士業務的經驗,獲得了這條路線的專營權。為引入競爭,政府在1992年延續中巴經營權時,取消中巴其中26條巴士線的經營權,並公開招標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