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別擔心啦,還有人比你更慘呢!就算別人有他們的問題也不代表對方的問題會因此而消失。應該要說:我很同情你的處境,有什麼是我能為你做的嗎?
    • 相信自己,明天會更好的。在難過的當下,可不覺得這件事會睡一覺起來就消失。應該要說: 一步一步來,我會一直在你身邊。
    • 人生本來就是不公平的。對方聽了一點都沒有覺得比較好受,反而讓情況更糟了。對方會覺得你認為他的難過很沒必要。應該要說:我知道這對你來說很困難,我們一起面對吧!
    • 忍耐一下就過了,趕快振作起來吧!別忘了,忍耐可是處於低潮的他時時刻刻在做的事。沒有人不想振作,給這種建議就是在否定對方的努力。應該要說: 你不用自己一個人承擔這些,我會幫你。
    • # 跟「自我」對話
    • #跟「信賴的朋友」對話
    • #跟「家人」對話

    瑞士心理學家 Jean Piaget 指出,自言自語是人類打從幼兒時期的天性。接觸到灼熱的茶壺時,蹣跚學步的孩子通常會大聲喊「燙燙!」然後跑走。「自言自語」能夠激活腦部前額葉皮質的視覺和聽覺區域,不僅幫助集中注意力,也讓我們得以快速整理思緒,進而安定焦慮、減輕壓力。

    說出來未必不能解決問題,但絕對能緩解你的情緒。心理學家 Paula Davis-Laack 指出,「孤獨感」是讓壓力更加沉重的常見因素。人類天性是群居動物,需要社交以及與他人對談互動來獲得認同與歸屬感。能跟信賴的朋友傾吐露心事,一方面加深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一方面也替內心的不安找到出口,是紓解壓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心理學教授 Seth D. Pollak 曾執行一項實驗。他讓 61 位 7 到 12 歲之間的女孩在觀眾面前發表演講或解數學題,讓孩子們感到壓力。接著他讓1/3 的女孩與母親團聚,讓母親擁抱並安慰她們 15 分鐘,另外 1/3 的人在電話中與母親通話 15 分鐘,而剩下的人則是觀看一部長達一小時的電影。 Pollak 隨後採集了每位女孩的唾液,發現和母親接觸過的女孩們,無論是面對面接觸或通話,壓力激素「皮質醇」水平都在半小時內降低 80%,幾乎回到原先正常的水平,同時他還測量了女孩們尿液,發現催產素含量明顯上升。相比之下,觀賞電影的女孩們則沒有任何催產素的增生,壓力水平下降的速度也更緩慢。 「毫無疑問地,與人交談有著驚人的療癒力。」Pollak 認為,家庭是人們最原...

  1. 2017年6月9日 · 在大多數人們需要安慰的時刻,並不是想要具體的解決辦法。 在之前的《安慰人雷區指南》發布後,有些小伙伴留言說:那到底什麼才是安慰人的正確方法?既然這麼「難伺候」,那不如就用一些簡單的話中斷別人的抱怨,免得自己也抑鬱。

    • 安慰死者家屬說話1
    • 安慰死者家屬說話2
    • 安慰死者家屬說話3
    • 安慰死者家屬說話4
  2. 2019年10月29日 · 看到朋友、家人心情不好,我們總會急著幫忙找出解決方法,不斷問對方「怎麼了?. 」要對方將內心情緒都說出來,卻容易在無意間讓對方感到壓力。. 由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麥穎思教授及臨床心理學家李昭明共同創辦的「 說書人StoryTaler 」,藉由 ...

  3. 2020年7月9日 · 不就是自我安慰的心靈雞湯屁話? 先別著急,以下整理 Kelly Mcgonigal 演講中的重點,為你解釋壓力為什麼是朋友,以及最好的紓壓方式是什麼。 真正有害的,是「視壓力為敵人」

  4. 2020年8月21日 · 希望死是依照本人意願的死亡。滿足死是即使不能百分之百依照自己希望的方式死亡,至少還有 80 分令本人感到滿意。通常,陪伴的家人看到自己親人可以滿足死,也會感到很幸福。最後一類接納死,比較不容易理解。

  5. 2020年10月29日 · 情感/情緒的同理心(affective/emotional empathy)是一種能夠以適當情感回應他人情感狀態的能力。 這部分互動是意會的, 我們會被對方感染情緒、陷入他的感受,或與對方共感共情,喚起自己過去類似的情緒經驗 。 前者是被動被感染的,後者是主動與對方連結,類似「沒錯,我能知道那種感覺。 近年來有論述提出,小心「同理心的濫用」,指的是我們過度進入他人情緒,化身情緒本身,被情緒主導,以無意識行為宣洩情緒。 如過度認同受害者痛苦情緒,不自覺化身正義魔人,打擊任何類似加害者形象的人。 認知的同理心(cognitive empathy)是了解他人觀點,他人如何理解事情的能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