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世界宣明會 (英語: World Vision International , 大陸 和 香港 稱 世界宣明會 ),是一個總部位於 美國 的 基督教 國際救援及發展機構,目前在全球約100個 國家 或 地區 工作。 2018年度,在全球籌募所得的善款及物資總值多達27.5億 美元 ,總受益人數超過1億,其中240萬人是資助兒童。 世界展望會是世界上其中一間具規模的救災、扶貧及發展的民間機構。 世界宣明會透過開展兒童爲本區域發展項目、救災及重建、 教育 、 醫療 衛生 、農林 環保 、 孤兒 及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服務,以及城市事工等發展項目,協助 貧窮 人擺脫貧窮,達致自力更生及持續發展。 世界宣明會與 世界衞生組織 ,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及其他 聯合國 分支機構保持合作關係。 歷史 [ 編輯]

    • 历史
    • 争议
    • 活动

    1947年,美国基督教青年宣教士鲍伯·皮尔斯前往中国和韩国遇到很多人经常没有食物,衣服,住所或药物。1950年代初朝鲜战争期间,他帮助成立了孤儿院,照顾孩子。有感于平民特别是战争孤儿的遭遇,他返回美国后,开始筹集资金,创建救援组织——世界展望会。 1950年创办最初在美国经营,并很快地扩大到其他国家,目前于泰国曼谷设立亚太总部。今天,已发展至埃塞俄比亚、迦纳、阿富汗、印度、罗马尼亚、玻利维亚、萨尔瓦多、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等等90多个国家。现在集中在社区发展和赈灾工作,帮助贫困儿童及其家庭,建设可持续的未来。 1. 1962年世界展望会在香港成立办事处 1. 1964年台湾展望会成立 1. 1982年香港宣明会成立中国事工部 1. 1993年香港宣明会中国事工部正式成为中国办事处即世界宣明...

    成员的性丑闻

    1995年,时任香港宣明会总干事的倪贡明牧师,对旧女下属强吻及摸胸。最终倪被被裁定非礼罪成,罚款八千元及需留案底,之后上诉亦遭驳回。倪贡明最终向宣明会请辞。 据《星期日邮报》报导,世界宣明会职员于2010年派员到海地赈灾期间,有受薪员工强迫地震灾民提供性服务,否则就要付钱换取粮食援助。宣明会发言人指涉案者是义工或参与“以工换粮”计划的受助人。 据非牟利新闻媒体网站“新人道主义者(The New Humanitarian)”与“汤森路透基金会(Thomson Reuters Foundation)”近1年的调查,发现由 2018年至2020年3月(即伊波拉疫情持续期间),刚果民主共和国有超过50名妇女被国际组织人员性侵,其中更有 2 人因此而怀孕;涉及组织包括世界卫生组织、无国界医生、世界宣明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乐施会、ALIMA及国际移民组织等。

    同性婚姻立场

    2014年3月,世界宣明会总干事发表公开信中,表示员工来自50个以上的教派,基于避免争论同性婚姻而撕裂整体组织,决定开放雇用同性已婚员工,虽然强调这不代表赞成同性婚姻,却引发葛理翰布道协会(英语:Billy Graham Evangelistic Association)、撒玛利亚救援会及神召会的反驳,事件发生后再度发表公开信,决定撤回2天前雇用同性恋政策,忠于圣经的教导。

    香港分会助养造假

    2021年1月,一名透过香港世界宣明会在埃塞俄比亚助养男童的香港助养人,在Facebook上发表贴文,指称收到年度进度报告后,发现受助养男童的照片有问题,除了发现有两年的照片重复,更发现前年相中人非同一个人,而且相中人会“忽然年轻”更会“读同一本书的同一页读了三年”,助养人怀疑自己被骗。宣明会承认事件是埃塞俄比亚办事处人手错贴及漏贴受助人的最新照片。 2021年2月,一名香港助养人向媒体提到她于2018年前往马拉威探望其助养儿童,看到有大批零食和汽水等非必要物资被运到宣明会的马拉维办公室,亦看到经理室内的洗手间包含冲凉花洒等奢侈设备。还有,宣明会分配物资时十分混乱,引起推撞和打架场面。除此之外,她以为捐款能为助养的儿童供书教学,却发现助养的儿童连基本英语也不懂,这更使她怀疑受骗,因为她助养的儿童9年来一直以流畅英语和她作书信沟通。世界宣明会发稿解释,指助养人的书信会由他人代笔,但助养人强调从未听过英文书信亦会有代笔,又指宣明会的宣传片段中这些非洲儿童是会上课学英文,宣传资料和事实不符。 2021年12月,一位网民在脸书发文指约10年前起,透过宣明会以每月300港元助养一名阿尔巴尼...

    资助儿童计划(国内儿童每月NT$2,000、国外儿童每月NT$700)
    与世界的儿童做朋友(义卖品或自由捐款)
    投资丰盛生命工程(每月NT$2000)
  2. 香港繁體. 工具. 台灣世界宣明會 (英語: World Vision Taiwan )設立於1964年。 最初1951年設立,由美國宣教士 鮑伯·皮爾斯 博士創立於美國。 除了世界救濟活動以外,尚針對不同國家所需之人道救濟、支援為主要工作。 關懷對象除了一般弱勢族群,首要服務對象為兒童。 目前全台有6個辦事處、有74個服務據點,服務範圍遍及台灣都會區角落、濱海地區、山區及蘭嶼、澎湖等離島,是國內在原住民及偏遠地區紮根最深、服務最廣的民間服務機構。 歷史 [ 編輯] 1950-1960 [ 編輯]

  3. 世界上第一個飢餓三十活動,是1971年一群 加拿大 的 青少年 在 亞伯達省 卡加利 市(Calgary)的一所 教會 中體驗禁食30小時(一天又6小時),來為 衣索比亞 的飢民募款。 如果在這30小時之內吃東西,將無法領取證書。 中華民國 ( 臺灣 ) [ 編輯] 臺灣 的飢餓三十活動,主要由 台灣世界展望會 舉辦。 第一屆的飢餓三十活動舉辦於1990年, 援助國 包括 蘇丹 、 莫三比克 和 衣索比亞 。 第15屆 (2004年) [ 編輯] 第15屆飢餓三十「少了你,就少了他」,活動代言人 黃立行 、 范瑋琪 ,8月14日-8月15日於 國立台灣大學綜合體育館 舉行,希望能號召超過5000名愛心人士參加。 今年首度舉辦兒童飢餓體驗營,讓小朋友表達愛心也能不落人後。

  4. 義工 (中國大陸稱為 志願者 ,台灣稱為 志願工作者 )是指一種助人、具組織性及基於社會公益責任的參與行為 [1] ,通常旨在促進善良或改善人類生活品質。 其發展可追溯至 二次大戰 後, 福利主義 抬頭導致各國政府支出崩塌,發展義務工作以解決社會上不勝負荷的需求 [2] 。 定義 [ 編輯] 簡單而言,義工可以定義為三種類型 [1] : 助人的美德及福利活動,當中指義工沒有收取任何薪金,並以 自由 意志付出自己從事福利、心理健康及社區發展等方面的工作 [3] ; 具組織性的利他行為,當中指是以幫助他人或對 環境 有益的活動 [4] ,並能在各個領域直接幫助他人 [5] ; 基於社會公益的參與行為,是回應 社會 責任及態度的一種行為,當中並不求回報 [6] 。 歷史 [ 編輯]

  5. 志願工作者 (中國大陸稱為 志願者 ,港澳稱為 義工 )是指一種助人、具組織性及基於社會公益責任的參與行為 [1] ,通常旨在促進善良或改善人類生活品質。 其發展可追溯至 二次大戰 後, 福利主義 抬頭導致各國政府支出崩塌,發展義務工作以解決社會上不勝負荷的需求 [2] 。 定義 [ 編輯] 簡單而言,志工可以定義為三種類型 [1] : 助人的美德及福利活動,當中指志工沒有收取任何薪金,並以 自由 意志付出自己從事福利、心理健康及社區發展等方面的工作 [3] ; 具組織性的利他行為,當中指是以幫助他人或對 環境 有益的活動 [4] ,並能在各個領域直接幫助他人 [5] ; 基於社會公益的參與行為,是回應 社會 責任及態度的一種行為,當中並不求回報 [6] 。 歷史 [ 編輯]

  6.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09年3月14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 "香港社會福利機構列表" — 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 ),以檢查網絡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