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1月16日 ·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但是他始終得不到掌權者的信賴,他的政治主張自然也無法實行,甚至還被兩次流放。在屢屢受挫,心如死灰之後,屈原最終投江而亡。屈原為什麼會被流放公元前304年,屈原第一次被流放。

  2. 父: 伯庸. 大夫像(取自清乾隆年間《歷代名臣像解》). 屈原 (前342年2月17日 [1] —前278年6月6日), 羋 姓 , 氏 , 名 平 , 字 原 , 以字行 , 楚國 丹陽(今 湖北省 秭歸縣 ,一說湖北荊州紀南 [2] )人,自稱是上古五帝之一 高陽氏 的後裔 [3] ,為 ...

  3. 不久又下沅江,入洞庭,渡湘水,到了長沙附近的汨羅江,楚都被秦攻破後,在極度苦悶、完全絕望的心情下,於農曆五月五日投江自盡了;約為前278年6月6日,頃襄王二十一年,當時屈原62歲左右。

  4. 端午節相傳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人,忠心愛國,無奈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屈原感到失望,就投汩羅江自盡屈原投江後,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裡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並且競相划船 ...

  5.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 羋姓 ,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出生於 楚國 丹陽 秭歸 (今湖北宜昌), 戰國 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 [1] 楚武王 熊通 之子 屈瑕 的後代。. 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 早年受 ...

  6. 相傳此日為我國第一位偉大詩人屈原投江自盡日,後人傷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並划船撈救,遂相沿而成端午節日食粽和龍舟競渡的風俗。 作者這首絕句更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儘管後人百般歌頌、祭祀,像屈原沉江這樣的悲劇畢竟發生了,如此冤屈是 ...

  7. 2017年5月29日 · 總結來說,我們所知道的屈原投江的主因,是因為「有志難伸」和「國家滅亡」,但在1944年有位古典文學家孫次舟,在《中央日報》發表了《屈原是文學弄臣的發疑》一文,表示屈原其實是「同性戀」,投江自殺還有別的原因。

  8. 端午節紀念屈原最遲在南朝梁出現,相傳屈原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楚人哀悼,就以竹筒貯米投進水中祭屈原 [23],唐代沿襲紀念屈原之說,並流傳至今 [24],而本來為驅瘟送邪而進行的划龙舟習俗也加上了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身体的意

  9. 端午節的故事 - 屈原投江. 屈原是古時候春秋時代楚國的大臣,他很愛國,也很關心 老百姓的生活。. 他時常協助楚懷王,無論是制定法律,或者外交事務,都有傑出的表現,人們也十分愛戴他。. 可是,有一個大臣叫靳尚,他非常嫉妒屈原,常在楚王面前說是屈 ...

  10. www.mers.hk › resource › secondary屈原

    屈原悲憤絕望,五月初五,他抱著巨石投汨羅江自殺。 人們很難過,把竹筒裡的米飯撒入江面,希望江中的魚兒吃米飯而不去吃屈原的屍體。 後來,人們把每年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紀念屈原,又把撒米飯改為投糉子,把乘船改為賽龍舟,漸漸成為全國性的風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