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大廈樓高26層,每層約1,000呎,平均可容納兩至三位專科醫生診症,包括心臟科、腫瘤科、泌尿科、兒科、骨科、眼科及精神科等,目標是中產病人,但由於港人患心臟病及出現痛症的情況較高,因此相關專科的醫生比重會多一點。 地下亦設分流站,讓身體出狀況,但未知屬何種疾病的病人作初步檢查及分流;另外二樓設中央取藥處,病人見完醫生後,可到該層等候取藥,不過不設留院及手術服務,若需要進行手術,就要另外安排私家醫院。 工程商向朱太拜年時 提全幢租. 大廈有今日的發展,其實「有段故」。 嘉仁專科醫療集團聯合創辦人之一的梁嘉峻,本身是梁祥誠建築工程行政總監,負責該大廈的設計及工程,為何忽然「從醫」?

  2. 2022年1月5日 · 國家衛健委編輯的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2021是全口徑統計它是按照新生兒出生地來統計的沒有區分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而且是在產房統計的你上不上户口都沒有關係。 所以,這個數據非常有價值。 上圖就是這份關鍵數據它的統計來自各地醫院婦產科使用的術語是活產數」。 2020年中國一共有1203萬個活着的新生兒出生在各地醫院裏其中143萬在廣東。 在《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2020》裏,公布過2019年各地的「活產數」。 於是,我們整理出下面這份表格:各地2019年和2020年的新生兒數量。 為了便於觀察、比較,把廣州、深圳兩個超大城市的新生兒數量列入其中。 表格裏的廣東省數據,包含了深圳、廣州的數據。 中國各地新生兒數量差距非常明顯。

  3. 最近,消息利空又給網路板塊帶來最新一擊。 8月20日,人民時評刊文稱,在網路上嚴守處方藥到患者的「最後一公里」,確保用藥安全。 受此影響,網路醫療板塊遭重挫。 截至當日收盤平安好醫生跌14.39%創上市以來最大跌幅而京東健康阿里健康也分別下跌了14.37%和13.30%。 如果從年初高點算起,截至8月20日京東健康股價跌幅已經超過70%,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跌幅則超過60%。 長期以來,網路醫療處於相對監管真空與政策模糊狀態,行業發展主要依靠業內企業自發探索。 直到2018年,國務院出台文件才明確支持網路醫療行業發展,行業進入到良性發展階段。 新冠疫情發生之後,政策對行業發展給出了更為明確的支持態度,用户認可度也迅速提高,進一步加速了整個網路醫療的發展。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1年9月17日 · 2021/09/17 06:00. 專家. 產業. 前言. 8月26日陳阿姨從上海瑞金醫院出院了她進醫院的原因是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作為成年人身上最常見的淋巴系統腫瘤,這類腫瘤很容易復發,後續治療效果也不顯著。 如果患者像陳阿姨一樣屬於高齡群體,一些手術和化療也無法進行。 不過這一次,她的治療相當成功:在8月底的PET-CT檢查中,陳阿姨體內腫瘤細胞已經消退,住院不到兩個月,她就可以回家了。 陳阿姨關注的,是自己的病情。 媒體關注的,卻是藥物的費用:一份泄露的藥品收款憑證顯示,她使用的藥物,購藥款達到了120萬元人民幣。 高昂的價格,神奇的療效,也讓「120萬一針抗癌藥」的標題,在社交平台中甚囂塵上。

  6. 2022年3月23日 · ASC22用於乙肝功能性治癒的臨牀研究被全球最具權威性的肝病研討會美國肝病研究協會評選為其2021年會大會最佳摘要”。 目前,其研發進度位列全球之首,有望成為全球第一款實現慢性乙肝功能性治癒的皮下注射PD-L1藥物。 公司進行研發投入鑄造自身實力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商業化能力。 此次年度業績中收入大增的原因之一便是 用於治療慢性乙肝的上市藥物派羅欣®的不斷放量。 2021年度來自於這款藥物的推廣服務收入穩定增加,相較於去年同比增長9.8%至7091.8萬元。 另外, 公司來自合作伙伴的收入也實現了較大的突破,2021年錄得592.5萬元 ,而2020年該項目的收入為零。 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發投入大幅度增加的情況下,2021年度淨虧損同比反而收窄4.9%,充分體現了公司的管理效率和能力。

  7. 2021/06/02 22:20. 專家. 產業. 近年來,中國醫美市場蓬勃發展,醫美概念股「跨界出圈」、持續拉昇,2023年僅輕醫美市場規模就有望超2000億。 考慮到紡錘形的收入結構和倒金字塔的利潤結構,產品管線豐富、定價能力強的四環醫藥和具備科技屬性和社交屬性、輕資產運營的新氧值得關注。 醫美行業高景氣. 2015-2019年全球醫美市場規模穩定增長,年複合增長率約為 8.9%。 2019 年全球醫美市場規模高達1459億美元,約9500億人民幣,按年增長 7.5%,其中2019年中國醫美行業市場規模達1769億元,按年增22.2%,佔全球醫美市場規模比重約18.6%。

  8. 據Frost&Sullivan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新增確診癌症患者及癌症相關死亡病例,分別約佔全球新發癌症病例的23%及癌症相關死亡病例的27%。 其中,我國所有類型癌症總和的五年生存率約為40.5%,遠低於美國67.7%的五年生存率。 筆者認為,這背後主要原因之一還是在於國內的腫瘤醫療資源供不應求,前幾年的消費升級帶來消費分級,市場供需錯配較為嚴重。 換句話來説,目前我國腫瘤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及大型公立醫療機構,三四線城市及農村的診療質量得不到保障。 再加上我國醫療資源本就供不應求,進一步導致醫療資源擠兑。 由此可以明確,我國腫瘤醫療服務市場仍存在大量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存在着較大市場空間,是一條值得我們關注的潛力賽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