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彼為戰略及預算委員會和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委員、中銀香港慈善基金董事局主席,以及自2021年2月起獲委任為中銀集團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 於調任前,孫先生於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出任本公司及中銀香港非執行董事和風險委員會委員。 孫先生於1998年加入中國銀行,於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擔任中國銀行副行長,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任中國銀行海外業務總監。 彼於2015年3月至2018年11月任中國銀行倫敦分行行長、中國銀行(英國)有限公司行長,2015年12月至2018年11月亦兼任中國銀行倫敦交易中心總經理。

  2. 邢先生於2022年加入本集團,為本集團副總裁亦為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主席及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風險管理委員會成員。 在加入本集團前邢先生擔任中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中國銀行金融技術創新辦公室主任邢先生於2000年加入中國銀行總行曾任信息科技部總工程師總經理等職務並曾任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副理事長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技術標準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網聯技術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和銀聯等多家協會技術委員會委員。 邢先生長期負責資訊科技的發展規劃與策略,具有扎實的資訊科技及架構管理專業才能,並具有豐富的業務實踐經驗。 邢先生畢業於北京大學,取得信息科學專業學士學位、應用數學專業博士學位。 王化斌先生. 副總裁. 王先生於2024年加入本集團,為本集團副總裁。

  3. 49 歲,為本公司及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負責中銀香港整體業務及營運。 和先生於1980年加入中國銀行。 在1980 年至1993年期間,和先生於中國銀行擔任不同職位,並曾先後在紐約分行及巴黎分行工作。 和先生自1999 年起擔任中國銀行常務董事,並自2000年起擔任中國銀行副行長。 和先生亦為集友及南商董事長、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及香港印鈔有限公司之董事,中銀香港於香港銀行公會之指定代表、金管局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及銀行業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機場管理局董事會成員、香港中國企業協會會長及香港總商會理事。 和先生於1979 年在北京第二外語學院畢業,取得學士學位,並於1985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州立大學取得國際管理學碩士學位。 平岳先生,非執行董事. 60 歲,為本公司及中銀香港非執行董事。

  4. 李禮輝先生. 副董事長. 58 歲,為本公司及中銀香港副董事長、 提名及薪酬委員會主席。現任中國銀行副董事長兼行長, 並為中銀(BVI)及中銀香港( 集團)董 事。 於2004 年8月加入中國銀行前, 李先生於2002 年9月至2004 年8 月期間,擔任海南省副省長。 於1994 年7 月至2002 年9 月期間,李先生擔任中國工商銀行(「 工行」)副行長, 並於1989 年1 月至1994 年7月期間歷任工行福建省分行副行長、駐新加坡首席代表、國際業務部總經理等職務。 李先生於2005 年6 月及2006 年12月起分別兼任中銀國際及渤海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先生於1977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經濟系, 並於1999年獲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 和廣北先生.

  5. 董事會及高層管理人員簡介. 肖鋼先生,董事長. 45 歲,為本公司及中銀香港董事長、風險管理委員會主席。 肖先生自2003 年3月起擔任中國銀行董事長、行長。 肖先生亦為中銀(BVI)及中銀香港(集團)董事。 於2003 年6月,彼獲委任為中國銀行業協會會長。 在加入中國銀行以前,肖先生曾於1998 年10 月至2003年3 月期間擔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肖先生從1981年開始在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曾擔任中國人民銀行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總經理、行長助理、計劃資金司司長及貨幣政策司司長。 彼亦曾獲委任為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行長及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局長。 肖先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取得法學碩士。 孫昌基先生,副董事長.

  6. 消費券方面,特區政府今年公佈的《財政預算案》宣布,將向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派發5,000 元的電子消費券,涉及約360 億元財政支出,並已從8月開始陸續發放,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本地消費的復甦。 此外,在政府多項紓困措施和環球經濟及疫情情況好轉的支持下,社會營商信心持續改善,本地投資在第三季度錄得11%的增長。 商品貿易表現強勁,服務貿易仍然疲弱。 商品貿易在第三季度繼續有強勁表現,貨物進口和出口分別同比上升16.5% 和14.3%,主要得益於新冠疫苗接種普及和疫情的趨勢性受控,使得各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活力逐步恢復,進出口活動增強。 外貿活動的擴張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消費和投資活動的復甦。 相對而言,服務貿易活動在第三季度仍然較弱。

  7. 2021年的危與機. 新冠肺炎帶來的公共衛生危機,引發了全球經濟深度衰退,金融市場大幅震盪。 在2020年快將完結之際,疫苗面世,為我們的生活逐漸回復正軌、以致全球經濟復甦帶來曙光。 然而,多國政府為了應對疫情衝擊而推出的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所產生的潛在金融風險值得我們警愓;與此同時,疫情加速了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演變過程,以及國際宏觀格局的變化,在新的形勢下,帶來了新的機遇。 在2021 年,全球經濟將會在危與機中前行。 資產價格泡沫爆破的風險. 疫情以來,全球央行開啟了新一輪的寬鬆浪潮,力度更甚於2008 年金融海嘯時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