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1月17日 · 在五六十年代,大部分的香港人都並不富有,與數伙人共住一個單位,幾乎是必然的事實,然而,怎樣與陌生人共住? 我問了一些現時的大學生關於共住的問題,他們不少人都覺得,五六十年代「租房住」的情?比現在「劏房」好得多了,因為「劏房」沒有人情關懷,牢牢地把自己封閉?。 我留意到歐洲地區開始流行「共居」住宅,在香港也有,它們的賣點比較像行政居所,講求方便,價錢不便宜。 我的感覺是,五六十年代的「租房住」更像一個家。 《香港》的兩夫婦遇到各式各樣的住客,影響他們的生活,例如亂搞男女關係的已婚婦人、為情自殺的男人、暗戀中年男人的少女等等,有趣的是兩夫婦不選擇隔岸觀火,關起房門,他們反而走進了這些感情糾紛的世界,與鄰居一起哭,一起笑,協助他們解決問題。

  2. 2020年10月18日 ·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下,老人院普遍禁止探訪以防病毒入侵,但這道「防火牆」亦隔絕平日到院舍親自餵食的家屬,有住院長者因此「無啖好食」,亦有長者長期無法與家人見面,致心情低落,影響食慾。 眼見至親漸消瘦,有女兒接年邁母親回家,豈料母親回家後生壓瘡;另有七旬夫不忍七旬的認知障礙妻子疑因院舍餵食不當致肺炎,於是接她回家親自照顧,結果丈夫要獨自打掃,替妻子換片、抹身、餵糊餐,每天忙至凌晨三四時才能入睡。 明報記者 許芳文. 職員透露只餵7分鐘 醫生稱不理想. 院舍禁探訪的副作用漸浮現,公立醫院老人科專科醫生鄭戩毅表示,有外展護士發現疫情下,長者不願進食或食量減少而入院的個案較以往多,有老人院職員曾私下向護士透露,每名長者只獲餵食7分鐘,情况較差的長者最多20分鐘,他形容時間「不理想」。

  3. 2024年3月28日 · 【明報專訊】九龍塘筆架山道美亞廚具鄭氏家族大宅,昨日凌晨一名八旬老翁被發現口鼻被膠紙封住,倒斃牀上;其七旬妻子懷疑曾割腕𠝹頸,倒臥地上,送院搶救後情况危殆,涉謀殺被捕。 據悉,老翁患認知障礙及肌肉萎縮,老婦則飽受抑鬱症困擾,兩周前曾向家傭表示擔心無力照顧丈夫而想自殺。 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政府支援照顧者措施的宣傳主要集中基層,社會中上階層或認為服務屬福利性質,未必配合其需要而未有求助。 社署回覆查詢表示,有關家庭並不是社署社工跟進的個案,社署十分關注事件,會安排社工聯絡有關家庭及提供適切協助,呼籲市民無論面對任何困難或壓力,都不應作出傷害自己和家人的行為。 死者美亞鄭氏家族 筆架山「榮光第」

  4. 2015年5月26日 · 【明報專訊】立法會今日討論發展局與房屋協會協議重建公務員合作社樓宇 (下簡稱公務員樓)的先導計劃,房協擬在不虧蝕的原則下重建公務員樓為屋。 本報取得現存177個已分契公務員樓地點名單,發現近四成在港島,當中以北角寶石樓及怡景大廈重建潛力最大,兩地盤合併後可提供逾3萬方呎土地。 不少分佈跑馬地及東半山等的公務員樓「地王」亦隨之曝光,但有測量師批評豪宅區建屋影響社區規劃,建議引入私人參建樓宇。 房協主席鄔滿海首度回應稱豪宅區地價高昂,不考慮收購重建成屋。 明報記者 岑詠欣. 鄔滿海﹕補地價太貴.

  5. 2024年1月6日 · 公屋聯會總幹事房委會委員招國偉表示麗玥苑大單位多可滿足不少公屋大家庭住戶置業需要加上屋苑位於市區交通方便相信申請及銷售反應會十分理想。 招國偉特別提到該屋苑部分單位面積逾600平方呎,不單止綠置居,甚至居屋屋苑亦較罕見。 錦柏苑部分貨尾百多呎 招國偉看淡. 不過,招國偉對錦柏苑逾百貨尾單位銷情看淡,稱呎價比初售還高,縱然日後補地價金額可減少,也難令買家接受,加上該批單位部分屬百多呎,恐乏人問津。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加拿大溫哥華明報新聞網.

  6. 2022年9月12日 · 【明報專訊】近千萬的豪宅總有富麗堂煌的外貌,但外貌的背後,卻可能是資不抵債。 安省一名姓石的華人業主在以688.8萬元售出其豪宅後,被發現沒有足夠餘錢支付第四按,更沒法支付經紀佣金。 事情鬧上法院,連法官都難以決定,那買房子的74萬元訂金應否用作支付38萬元地產經紀佣金。 法庭文件顯示﹐華人業主石某 (Shi,音譯)以688.8萬元的價格出售了一座豪宅, 房屋的交吉日期為今年的8月30日。 為此﹐買家向地產經紀公司蘇富比 (Sotheby)支付了74萬元的定金。 但石某的這處房產已經被做了4次按揭,而且還有不少的地稅和水電氣等雜費未交。 就算這宗房產交易順利完成,那筆近700萬元的購房款,在支付給第一和第二兩家按揭放貸人之後,已經無法全額支付第三家 (第3次和第4次為同一家放貸人)按揭。

  7. 2017年3月27日 · 祥嫂在現的3萬呎大宅「永祥苑」接受訪問,將與子女的關係作內心剖白。她感慨稱名利帶不走,4個子女已長大,有他們的生活,怎樣安排自己的生活,她不會干預。她說:「我決定以祥哥與自己的名義成立家族基金,在律師、醫生、證人見證下寫好平安紙。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