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2日 · 比丘戒之四波羅夷罪與比丘尼戒之八波羅夷罪,合稱為四重八重。 在大乘戒中,菩薩之波羅夷罪不同於小乘,且諸經論之說法亦有不同,如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以殺、盜、淫、妄、酤酒、說四眾過、自讚毀他、慳惜加毀、瞋不受悔、謗亂三寶等十罪立十波羅夷。

  2. 《攝波羅蜜多論》說:十善業道是能生善趣和解脫的安樂之道,故不應失壞,一旦失壞,就會斷送自己所有的前途。 如果能安住在十善業道中,則以思惟利樂眾生的意樂殊勝,將會獲得殊勝果報(即有了安住十善業道的基礎,再加以利他心,一定會出現殊勝的結果)。 並非停留在口頭上,而是真實努力地防護身體、語言和起心動念,佛說一切戒都在其中,“真實防護身語意”即是戒律之總攝。 此十善業道是無餘含攝一切尸羅的根本,因此對十善業道應當真實用功修持。 佛在《六波羅蜜多經》中開示彌勒菩薩:“菩薩摩訶薩行大乘者,欲令眾生離不善行,先當自身遠離十惡,修行十善。 ”這是教誡修行大乘的人,如果想讓眾生遠離不善行,自己先應遠離十惡,修行十善。 又說:“菩薩如是於十善戒具足修習,複教他人,如是輾轉,名為波羅蜜多。

  3. 2020年12月22日 · 性罪全稱自性罪,又作性罪;遮罪又作制罪、遮制。 性罪,即自性罪過,不待佛陀制禁,性自是惡,犯之即有罪報; 遮罪,則為避免世人之譏嫌,佛陀乃因應時間、地點、情況所制定之禁戒,意為遮止無犯,守護餘戒,若犯之則獲遮制之罪。

  4. 2021年2月25日 · 1.精進未生起時,能令生起的順緣是勝解力; 2.精進生起之後,能令不退的因是堅固力; 3.修此善法時不想間斷的心力,是歡喜力; 4.再以息捨力勤發精進。 如果對這些道理已獲得善巧,就應當對精進發起欣樂力。 “欣樂力”就是求取精進的力,精進是所求取的對象。 “對於精進之理得到善巧”是前提,在此前提之下,應當對精進發起求取的心力,叫“發欣樂力”。 比如,開採金礦,知道如何去除違緣、積聚順緣之後,即應對開礦發起求取心。 此心力一旦引發,身心就會積極投入開礦。 同樣,現在認定了精進的違品,知道如何以如理思惟來對治(思惟懈怠的過患、無理由怯弱等,以思擇力可以壓伏違品),又已了知精進各方面的順緣,即: 1.能讓未生精進生起的順緣——勝解力; 2.能讓已生精進不退失的順緣——堅固力;

  5. 2021年1月29日 · ① 不欲受苦與對他人生瞋相違. ② 是滅盡惡業之因故不應生瞋. ③ 如治病服藥般,安忍應理. 觀察有境不應瞋者。 申二 觀察有境,說明嗔恚不合道理: 木一、不欲受苦與對他人生瞋相違. 若於怨害發生瞋恚,是因於苦不能忍者,誠為相違,以不能忍現在微苦,極力引生惡趣無量大苦因故。 故應自念我極愚癡而自羞恥,勵防莫瞋。 如果對怨害生瞋,是因為自己不能忍受痛苦,這實在是自相矛盾,因為:如果不能忍受現在的小苦,那以後會引生無量惡趣大苦的業因——瞋恚。 因此,應當想“我極其愚癡”而生起羞恥心,努力防範不讓瞋心生起。 如云:“於現在微苦,我且不能忍,何不破瞋恚,地獄眾苦因? 前兩句是理由,後兩句是結論。 如《入行論》所說:對於眼前的小苦,我尚且不能忍受,為何不遮止能造成後世漫長地獄大苦的瞋恚?

  6. 2020年4月25日 · 若是在造惡中,內心生起強猛的煩惱,而且是長時間的造惡,其惡業力就很強大;其中又以瞋恚心的力量最大。. 《入行論》中說:「以千劫時間修布施、供養佛等所累積的一切善行,只要一念瞋心,就能毀之殆盡。. 此復若瞋同梵行者,及瞋菩薩較前尤 ...

  7. 2020年4月18日 · 由福田門故力大者。 謂於三寶,尊重,似尊,父母等所,於此雖無猛利意樂,略作損益,能得大福及大罪故。 十業道輕重的第二部分,概略顯示就具有重大力量的業門,及其果報嚴重的原因。 具力業門分四: 第一、福田門。 由福田門導致業力重大。 由於三寶、上師、尊長、父母等處,是我們的福田,因此無論對他們造善或造惡,即使沒有猛利的意樂,只是稍做利益或損害,就會獲致巨大的福德或罪過。 似尊-不是自己的上師,但是用法來守護我們的尊長。 日常法師開示-在僧團當中,自己的師父叫尊重,其他與師父同輩的,他也很有學問,很有修持,雖與自己沒有師徒關係,這就是似尊重。 【此復猶如《念住經》云,「從佛法僧,雖取少許亦成重大。 若不與取佛法僧物,仍以彼等同類奉還。 盜佛法者,即得清淨,盜僧伽者,乃至未受不得清淨,福田重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