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8月11日 · 政府推出的年金計劃反應不如預期香港現時約有140多萬名65歲或以上退休長者人口老化問題越趨嚴重政府推行年金計劃其目的就是讓退休長者利用自己擁有的資產將每月的回報作為生活費用安度晚年這不失是個好的選擇問題是年金計劃的投入本金從5萬元至100萬元不等且以四厘息計算投入本金越多回報率越多反之投入本金越少回報越少。 如投入100萬元本金,以男性計算每月可定期收取5,800元,是一個非常吸引的金額。 然而投入只有5萬元或10萬元本金的人士,每個月只能收取200多元至500多元,大抵只能夠吃三數次快餐而已。

  2. 2018年10月8日 · 年金率是每年支取年金金額佔本金的比率市民可清楚計算到退休後每月收入但留意年金率並不代表內部回報率年金計劃有派息兼派本特性因此內部回報率才是實際回報率。 所以當大家去選擇年金產品時,可比較內部回報率,再作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二、年金提取方式。 個別年金計劃可讓投保人選擇不同年金提取方式,如定期每月收取退休儲蓄、延期至10年或更長時間。 另外,亦可考慮繼續累積所得的年金金額,只在有需要時才提取,透過雪球效應從而賺取更多利息。 若不幸於年金期內身故,可選擇讓受益人繼續收取當時餘下的年金金額,直至年金期結束為止。 三、投資年期。 保險公司推出的年金計劃,普遍都是延期年金。

  3. 2018年7月11日 · 2018-07-11. 陳建強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會長. 香港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差不多每10年便為設立社會保險或退休保障進行研究諮詢但退休制度至今仍停留在反覆爭議之中致使人口老化長者貧窮和退休準備不足等深層次矛盾愈益惡化政府剛推出公共年金計劃可以提供3項長者退休保障與高額長生津相互配合分別協助夾心階層及基層長者。 退休後的生活開支猶如無底深潭,基本上是「你有幾多就使幾多」。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撰文表示,不少長者退休後沒有了穩定的收入,即使有積蓄的長者也難免會顧慮「坐食山崩」,如果「退休就是使錢的遊戲」,今天最需要做的也許是積極建立退休後的「穩定收入來源」。 相對於依靠自己儲蓄、投資收入、子女供養,年金能夠協助資產較多的長者,解決退休後的長壽風險和投資風險問題。

  4. 2018年1月8日 · 根據計劃65歲或以上香港市民可投保5萬元至100萬元視乎性別投保100萬元預計每年可獲得約7萬元的固定年金這個又名公共年金的計劃由政府做主導假設長者退休後有一筆退休金或積蓄可選擇把現金投入由政府管理的計劃投資滾存每月收取固定現金兼獲得終生保障猶如自製終身長俸」。 年金產品佔比低 教育更重要. 事實上,年金產品在私營市場上已經推出多年,產品內容也挺全面,可是市場滲透率卻是出奇地低。 根據保監處資料顯示,2016年香港整體人壽1,800多億港元的新造保費中,年金所佔的比重連2%也不到。 這次公共年金計劃由政府牽頭推動,無疑會增加年金市場在銀髮一族間的接受程度。 目前市場上的「銀髮產品」選擇少,相信由政府牽頭推出公共年金,有望帶動年金的認受性。

  5. 2018年8月6日 · 據香港年金有限公司的估算男性於65歲投保以100萬港元投保額計每月獲發5,800港元即是每年約6.96萬港元。 至於女性,由於預期壽命較長,就算同於65歲投保,每100萬港元保費取得每月約5,300港元固定年金,每年約6.36萬港元。 內部回報率平均為4厘。 另一方面,市面上亦有私營年金預期回報率可達近5%,但留意一點為當中包括保證與非保證收入。 除了政府年金計劃外,市場上亦有其他風險較低的理財產品例如儲蓄計劃或債券收息基金等可供選擇,畢竟年金屬於長線保本工具,只要多聽多問,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退休產品。 長壽及通脹風險. 年金本質是對沖長壽風險,可以一筆過或分期支付保費,退休後便可享定期入息直至指定年期或身故。 因此,身壯力健的老友記不妨考慮年金計劃。

  6. 2019年2月18日 · 所以應把年金的全期保費及獲派發的年金收入作年化回報計算 (即計算內部回報率),才可以評估及比較不同年金產品的回報。

  7. 2018年6月11日 · 舉例陳先生投入30萬美元以年金率5.7%厘計算保單生效一個月後開始領取每月1,425美元的定額收入25年共提取427,500美元的年金收入總回報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