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0月13日 · 本地骨灰龕位不足問題,政府曾指會透過三管齊下的策略回應社會需要,即鼓勵市民選擇紀念花園和海上撒灰等綠色殯葬方式、增加公眾龕位供應,以及跟進規管私營骨灰安置所事宜。

  2. 2024年5月5日 · 香港天主教教區天主教墳場委員會委員陳志明表示,位於西貢和長沙灣的天主教墳場骨灰龕位已滿,本月起,長沙灣天主教墳場原本的棺材墓地將改作骨灰墓地,並以可分解骨灰盅存放骨灰,實現墓地循環再用。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認為,現時公營龕位僅能應付近10年需求,未來仍有可能「供不應求」,促政府作長遠考慮,亦認為可參考天主教墳場於土葬墳場推行骨灰墓地。 陳志明昨日向本報稱,柴灣天主教墳場的骨灰龕雖然可以滿足未來10年需求,但同時要應付新界和九龍教徒的需要;現時本港約九成天主教徒選擇火葬,棺材墓地使用率不高,經一年半討論後,教區天主教墳場委員會決定將棺材墓地改作紀念花園,每幅棺葬墓地可劃分18幅骨灰墓地,整個長沙灣天主教墳場可提供1080幅骨灰墓地。 紙盅自然分解 墓地隔10年循環用.

  3. 2024年5月5日 · 香港天主教教區天主教墳場委員會委員陳志明表示,位於西貢和長沙灣的天主教墳場骨灰龕位已滿,本月起,長沙灣天主教墳場原本的棺材墓地將改作骨灰墓地,並以可分解骨灰盅存放骨灰,實現墓地循環再用。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認為,現時公營龕位僅能應付近10年需求,未來仍有可能「供不應求」,促政府作長遠考慮,亦認為可參考天主教墳場於土葬墳場推行骨灰墓地。 陳志明昨日向本報稱,柴灣天主教墳場的骨灰龕雖然可以滿足未來10年需求,但同時要應付新界和九龍教徒的需要;現時本港約九成天主教徒選擇火葬,棺材墓地使用率不高,經一年半討論後,教區天主教墳場委員會決定將棺材墓地改作紀念花園,每幅棺葬墓地可劃分18幅骨灰墓地,整個長沙灣天主教墳場可提供1080幅骨灰墓地。 紙盅自然分解 墓地隔10年循環用.

  4. 2016年10月13日 · 本地骨灰龕位不足問題,政府曾指會透過三管齊下的策略回應社會需要,即鼓勵市民選擇紀念花園和海上撒灰等綠色殯葬方式、增加公眾龕位供應,以及跟進規管私營骨灰安置所事宜。

  5. 2024年5月3日 · 政府擬修例放寬私營骨灰龕場申請豁免書資格,若獲批可繼續營運,現有24間因不符申請資格或沒申請豁免書的龕場,料日後有13間將符合條件申請。 食環署網頁顯示該24間龕場中,包括位於沙田道風山的淨土園(圖)。

  6. 供奉骨灰甖的建築物叫「骨灰龕場」,骨灰龕場內一格格用來擺放骨灰甖的叫「骨灰龕位」(「龕」解作神位,所以「骨灰龕」和「骨灰龕位」應該同義),孝子賢孫輪的是骨灰龕位;地產商興建來賺你孝子賢孫錢的是骨灰龕場。

  7. 2023年10月29日 · 【明報專訊】新一份《施政報告》宣布擱置鄰近深圳邊境、規劃逾10年的沙嶺骨灰安置所計劃,削去20萬個龕位供應,土地改作創科及相關用途。 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昨表示,未來有逾80萬個龕位供應,足夠使用至超過2040年,加上綠色殯葬數字持續上升,以及未來可在現有墳場增建龕位等,毋須擔心龕位供應。 不過,上屆政府申建沙嶺骨灰安置所時指未來20年 (至 2038年)累計火化總數估計約120萬宗,與今屆政府已確定的80萬龕位供應有落差。 有關注團體憂慮未來龕位供不應求。 李家超稱「現時原則上不需排隊」 特首李家超昨早在電台節目表示,未來骨灰龕位足夠,「現時如果有任何家庭有需要,原則上不需要排隊了」。 謝展寰在下午的施政報告解說記者會稱,更改沙嶺用地作創科用途可配合北部都會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