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香港明愛 (英語: Caritas Hong Kong )成立於1953年7月,為 天主教香港教區 轄下慈善團體,是 國際明愛 ( Caritas Internationalis )162個成員組織之一。 香港明愛因應 戰後 初期的社會動盪,向 弱勢社群 提供援助,於1953年在 公教進行社 設立辦事處,1955年加入國際明愛,1959年成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成員,1974年採用「香港明愛」為中文正式名稱,1981年註冊為立案法團。 現時香港明愛提供各項切合時宜的服務包括社會工作、教育、醫療護理、社區及與接待服務。 香港明愛由理事會理事長為香港教區宗座主教 周守仁 樞機。

  2. 義工 (中國大陸稱為 志願者 ,台灣稱為 志願工作者 )是指一種助人、具組織性及基於社會公益責任的參與行為 [1] ,通常旨在促進善良或改善人類生活品質。 其發展可追溯至 二次大戰 後, 福利主義 抬頭導致各國政府支出崩塌,發展義務工作以解決社會上不勝負荷的需求 [2] 。 定義 [ 編輯] 簡單而言,義工可以定義為三種類型 [1] : 助人的美德及福利活動,當中指義工沒有收取任何薪金,並以 自由 意志付出自己從事福利、心理健康及社區發展等方面的工作 [3] ; 具組織性的利他行為,當中指是以幫助他人或對 環境 有益的活動 [4] ,並能在各個領域直接幫助他人 [5] ; 基於社會公益的參與行為,是回應 社會 責任及態度的一種行為,當中並不求回報 [6] 。 歷史 [ 編輯]

  3. 2024年3月16日 · 香港爱 (英语: Caritas Hong Kong )成立于1953年7月,为 天主教香港教区 辖下慈善团体,是 国际爱 ( Caritas Internationalis )162个成员组织之一。 香港爱因应 战后 初期的社会动荡,向 弱势社群 提供援助,于1953年在 公教进行社 设立办事处,1955年加入国际爱,1959年成为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 成员,1974年采用“香港爱”为中文正式名称,1981年注册为立案法团。 现时香港爱提供各项切合时宜的服务包括社会工作、教育、医疗护理、社区及与接待服务。 香港爱由理事会理事长为香港教区宗座主教 周守仁 枢机。

  4. 香港明愛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序言. 組織架構. 社會工作服務部. 教育服務部. 醫療服務部. 社區接待及其他服務. 籌募活動. 参见.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香港明愛 (英語: Caritas Hong Kong )成立於1953年7月,為 天主教香港教區 轄下慈善團體,是 國際明愛 ( Caritas Internationalis )162個成員組織之一。 香港明愛因應 戰後 初期的社會動盪,向 弱勢社群 提供援助,於1953年在 公教進行社 設立辦事處,1955年加入國際明愛,1959年成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成員,1974年採用「香港明愛」為中文正式名稱,1981年註冊為立案法團。 現時香港明愛提供各項切合時宜的服務包括社會工作、教育、醫療護理、社區及與接待服務。

  5. 此條目標題「反立法院擴權運動」為暫定標題,可能為原創、不準確或有爭議。 候補建議標題為「反立法院改革運動」。 請注意使用此暫定標題並不代表對其認可,應先討論以達成共識,再更名(移動)至更適合的標題或維持原狀。

  6. 心意通. 家居護養服務中心. 復康服務: 聖類斯公撒格之家. 瑪嘉烈中心. 主教山兒童中心. 聖路濟亞中心. 傷殘人士社會服務中心暨庇護工場 (創明坊) 駿暉穿梭復康巴士. 健行社(無障礙出行) 傷殘人士駕駛訓練. 明愛生活用品供應站. 澳門基金會明愛上落出行服務(協助居住唐樓有需要人士上落樓梯) 家庭及兒童服務. 明愛家庭服務部. 單親家庭服務隊. 泉仁樂家庭綜合服務中心. 春暉源.

  7. 明愛暖萬心 》(英語: Caritas Star Studded Charity Show )是 香港 明愛 及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聯合主辦的一個大型慈善籌款活動,是 無綫電視慈善節目 之一。 該節目通常於每年7月的其中一個 星期六 晚上舉行,目的是為 香港明愛 籌募經費,表演內容都是以唱歌為主。 [1] [2] 主持及演出 [ 編輯] ;號前為歌手,後為非歌手/演奏家/藝員. 2003年名為《明愛金禧暖萬心》 參考 [ 編輯] ^ 《明愛暖萬心》邀樂團演出「零酬勞」 監製稱有交通費 [永久失效連結] ^ 藝人鄧梓峰、麥美恩將為《明愛暖萬心》慈善籌款晚會擔任司儀. [2019-03-11]. (原始內容 存檔 於2019-08-24). 外部連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