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3月11日 · 明朝歷史,在中國歷史學家的定義,自1368年 朱元璋 金陵 稱帝為始,至1644年 李自成攻入北京 為止的歷史情況 [1] 。 但是 明朝 的餘絮有1662年滅亡的 南明 政權與1683年滅亡的 臺灣 明鄭王朝。 明初武功極盛一時, 明太祖 朱元璋 立國 江南,以「驅逐 胡虜,恢復 中華」 [2] 的口號 北伐 中原 [3][4],最終推翻 蒙古人 建立的 元朝 並逐步從戰亂中恢復國力,史稱 洪武之治,又利用 胡藍黨獄 剷除權臣,以斷後患。 明太祖 的繼承人 明惠帝 在位時爆發 靖難之變,燕王 朱棣 最終獲勝,朱棣 改元 永樂,史稱 明成祖。 明成祖時曾北進 蒙古,南征 安南,令 鄭和下西洋 宣揚國威致萬邦來朝,史稱 永樂盛世。

  2. 明末民變,又稱 晚明民變 、 明末農民戰爭,或稱 李自成 、 張獻忠 之亂 等,是從 明朝 天啟 七年(1627年)叛軍與明軍作戰開始,直至 清朝 順治 年間結束的一場民變。 大部分官方史料認為晚明民變是由於拖欠 軍餉 、給養不足及強迫徵兵所致,加上連串的饑荒,促成民變越演越烈。 明末民變形勢圖. 背景. [編輯] 天災. [編輯] 萬曆 後期至 天啟 年間 氣候顯著變冷,進入 小冰期,氣候持續惡劣。 北方風沙壅積日甚,旱災逐年增多,農業收成銳降 [ 1 ]。 與此同期,中原氣溫與北方農牧帶的降雨量也直抵 秦漢 以來的最低點。 整個明末時期始終伴隨著 旱災 、 寒流 、 蝗災 、 水災 、 鼠疫 、 瘟疫 等,此後中原氣候持續下降,天下大亂,狼煙蜂起 [ 2 ]。 政治. [編輯]

  3. 2024年10月3日 ·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國號大明 [A],又稱朱明、皇明,滅亡後又稱前明,是中國歷史上繼元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也是最後一個由漢族統治的古代王朝,歷經12世、16位皇帝,國祚277年 [7]。

  4. 2024年5月14日 · 明朝對氣候做出回應,但在 1630 年代與 1640 年代的氣溫大幅下降期間,這些回應舉措仍不足以應付環境變遷。研究明朝的人都很清楚,朝政紛亂與軍事衝突,導致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在一六四四年自縊,隨後清軍入關。但這不是我在這本書裡要講的故事。

  5. 2019年2月6日 · 明朝於 1368 年至 1644 年統治中國,並取代 13 世紀的蒙古元朝。 儘管面臨來自國內外的挑戰,明朝還見證,人口空前增長和經濟繁榮。 明朝由清朝( 1644-1911 年)繼承。

    • Mark Cartwright
  6. 在中國悠長的歷史上,數千年來建立政權的統治者,不論是漢族或他族,肇創的是割據偏安的王國,或是統御四方的大一統國家,都以定立名號作為天命所鍾、萬民擁戴的象徵為首務。 從現代政治理論而言,這便是彰示政權的legitimacy,時下漢語譯作正統、正當或合法性的主要標識。 從歷史的發展來說,就個別政權而言,他們建立的是國,其名稱應是「國號」,但到秦漢以後,由於陰陽五行循環理論建立了政權間的遞嬗系統,一國的名號又稱為「王朝」。 趙翼(1727–1814)《廿二史劄記》卷二九載錄「元建國號始用文義」一條,將歷代國號的緣起分類,近人侯紹文據之概括為六則:(一)因封號以為名;(二)因治地以為名;(三)稽之姓氏以為名;(四)托之前代以為名;(五)誇其權力以為名;(六)沿襲宗教迷信以為名。

  7. 2020年5月19日 · 元代或明朝的歷代皇帝,沒有一位像崇禎這樣不幸,面臨如此異常而嚴峻的氣候環境。在崇禎一朝的前幾年,大部分困難的情況還局限在西北地區,特別是陝西省。乾旱與饑荒的災情極為嚴重,以至於一名御史在 1628 年底奏報:陝西全省皆成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