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暨南大學珠海學院 相關

    廣告
  2. Book the Perfect Vacation Rental in Zhuhai with up to 75% Discount! Compare the Best Vacation Rentals from the Largest Selection with HomeToGo.

    Aggregator of the Top Holiday Rentals - Forbes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7日 · 2021年,暨南大學在日本東京成立暨南大學日本學院。 該學院由暨大與千代田教育集團合作共建,獲日本文部科學省認定,是暨大首個海外校園。 [11]

    • 學校辨識
    • 歷史沿革
    • 組織機構
    • 收生情況
    • 校園環境
    • 文化傳统
    • 學生組織
    • 爭議
    • 升格大學的進度

    校名

    關於珠海學院名稱來源一向語焉不詳,有說乃冀學生能若「珠」之晶瑩璀璨,如「海」之浩蘊深藏,但很多校友認為此說法乃學院後期為解釋為何叫珠海一名而作,非原本之意義。因其校名與廣東省內的珠海市相同,引起外界容易誤會珠海學院與珠海市有所聯繫,也令學生被以為無法在香港升學而感到尷尬,然而學院早於1947年創校時已取名為「珠海」,廣東省珠海市卻遲至1979年才建立,所以珠海學院與珠海市不但沒有任何關係,也比珠海市更早起名「珠海」。 2022年11月,珠海學院校董會通過將中文校名改為「香港珠海學院」,英文校名由「Chu Hai College of Higher Education」改為「Hong Kong Chu Hai College」,在2022年12月20日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

    校徽

    香港珠海學院校徽以學院校訓:「求智珠、通四海」為設計意念。 「智慧」無形而存在,無邊無界。智慧之珠隱現在以三種顏色組成海浪結構之上,若隱若現。銀灰色象徵「誠信」,綠色代表「知識」與智慧,藍色代表海洋及「世界」。中文名稱源用原有的手寫字體,承傳傳統之餘,刻意突破傳統視覺平衡對稱規範,自由、無邊界、更具現代感。標誌整體設計結構簡約時尚、顏色溫和但明亮,以哲學的思考及現代抽象的表現手法,展現香港珠海學院校訓,意義深長。

    校訓

    由1947年至2016年,珠海大學以《中華民國國歌》中的歌詞「以建民國,以進大同」為校訓,意思是「以三民主義建立並建設中華民國,促進大同世界的實現」。2016年,海航集團入主珠海學院後,校訓改為「求智珠,通四海」,褪去中華民國色彩。

    名稱由來

    在宋代,廣州城下被稱為「小海」,黃埔一帶被稱為「大海」。有說法,珠江早期的稱謂有是或「粵江」或「珠海」。清初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 廣州府》載:「……江中有海珠石,是曰珠江,一名沉珠浦」;清《廣州府志》載:「粵江,一名珠江,以沉珠浦得名。在府城南。舟始發,必由於此。海珠石又名海珠洲」。依以上文獻記載可知,人們稱珠江為粵江、珠海、城南江,直到後來的珠江,是因為江中的「沉珠」,即「海珠石」。因此珠江曾被稱為「珠海」,所以廣州曾經有一所大學,也是廣州第四所私立大學——廣州私立珠海大學。 1946年秋,陳濟棠、黃麟書等在廣州創辦私立珠海中學,地址是廣東省廣州市竹絲崗二馬路7號舉辦私立珠海中學。

    廣州成立

    珠海學院最早為廣東省廣州市的「私立珠海大學」,創立於1947年,原校址在廣州市東山區竹絲崗二馬路,由中國國民黨的陳濟棠將軍、陳濟棠兄長陳維周及廣州市長李揚敬將軍,聯同中國文學家黃麟書、區芳浦及教育家江茂森等廣東省籍人士創辦。

    遷來香港

    1949年因中國共產黨奪得中國大陸的政權而遷到香港,由於香港政府在這時只承認其所辦理之公營香港大學頒發的學位,故私立大專院校受到香港教育條例所限,不能稱為大學,因而易名為「珠海書院」,早期珠海書院於中華民國教育部以「私立珠海大學」的名義註冊,並由教育部頒授學位,其國際認受性雖然與中華民國大學學位等同,但仍在香港不獲政府認可,因此在當時有收生上的劣勢。 1956年,八所私立大學書院倡議合併,包括為「廣僑書院」、「平正會計專科學校」、「華僑書院」、「文化書院」、「光夏書院」五書院外,還有「香江書院」(該院為私營教育商人陳樹渠創立)及「珠海書院」與「廣大書院」,但因在談判期間後者三所包括珠海書院退出合併,前五所達成合併共識成立「聯大學院」,但當時教育司署不允,故改名為「聯合書院」,而珠海書院則繼續獨立辦學。當時的珠海書院不但於每年雙十節前後在校舍插滿由青天白日旗形成的旗海,在香港的台灣團體也於每年雙十節在珠海書院禮堂舉行慶祝國慶典禮,直至該校於1992年遷入在荃灣的校舍。

    歷任大學校長

    1. 黃麟書:(1947-1949)創辦人之一兼私立珠海大學首任校長,並帶領廣州私立珠海大學遷到香港。

    歷任書院校長

    1. 黃麟書:(1949),珠海書院首任校長。 2. 唐惜分:(1949-1957),著名教育家,珠海書院第二任校長。 3. 江茂森:(1967-1977),1901年生,廣東省茂名縣人士,中華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中國國民黨員,畢業於廣州市國立中山大學,歷任軍政要職,尤得前廣東省主席陳濟棠將軍所器重,1949年後,移居香港,創辦了廣州私立珠海大學、香港德明中學及九龍大同中學,出版中國文學鉅著:「廣東文徵」,1980年退休,兩年後於香港病逝。兒子為現任珠海學院校董會主席江可伯及已故副校長江佑伯。 4. 江可伯:(1977-1980),創辦人之一兼校長江茂森之長子,曾任珠海學院校監,現任校董會主席。 5. 梁永燊:(1980-1994),1921年生,廣東省茂名縣人士,國立中山大學(廣州)法學士、中華民國的立法委員、培知中學創辦人,曾任珠海書院的訓導長、副校長及校長等。1994年10月病逝於香港,遺體長眠美國洛杉磯。 6. 陳樹柏:(1995-1996),創辦人之一陳濟棠的兒子,維珍尼亞軍校念了4年炮科,後以優異的成績取得碩士學位,留在維珍尼亞軍校做講師,後取得伊利諾大學博士學位。在...

    歷任學院校長

    1. 張忠柟:(2004-2018) 2. 李焯芬:(2018-2022),著名專業地質工程師及水利專家,先後曾任職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講座教授、香港大學副校長、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院長、珠海學院校監,同時兼任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理事會主席、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共建維港委員會主席等公職。 3. 陈致:(2022-),文史及汉学研究学者,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任职,曾任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副校长(学术)、常务副校长。

    院校學士學位課程近年出現收生不足的問題,2016/17年學年預計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收生1040個,最後僅取錄165人,註冊率不足16%。於2017/18學年,院校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收生進一步下跌,原預計收生1040人,最終只有146人入讀。 2020/21學年收生情況惡化,由於適齡中六人口持續下跌,私立院校間競爭激烈,加上COVID-19疫情來襲失去內地生源,收生僅82人。該校在2020/21學年的新聞及傳播學系新學年收生人數急跌,三個課程合計新生人數僅錄得單位數,當中新聞及傳播、廣告及企業兩個課程更罕有錄得「零收生」。有香港傳媒報導,在香港本地生源大減下,私立院校的收生競爭較以往激烈,香港又有多間大學設有新聞及傳播系,同樣有開辦該等學系的恒生管理學院亦已於2018年升格私立大學,不利沒有大...

    廣州原校址

    建於一九四八年的「私立珠海大學」在廣州市東山區竹絲崗二馬路之原有校舍,已於一九九八年被拆卸後重建為「珠鷹大廈」。該處鄰近廣州地鐵1號線東山口站C出口。

    早期校舍(1992年以前)

    珠海學院遷港早期、校舍先後位於旺角黑布街及亞皆老街的德明中學校舍內,1972年學院從德明公司分出後、遷往位於旺角亞皆老街大同中學分校校舍,鄰近旺角火車站。

    海濱花園校舍(1992年至2016年)

    其後學院於1992年遷入荃灣海濱花園的前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荃灣)的舊校舍。校舍設有電腦室、圖書館等設施,亦設有電視、電台製作室,更在鄰近的海濱廣場及海灣花園購物商場設置新圖書館、建築系工作室及土木工程系工作室。 珠海學院位於荃灣的前校舍屬於中華民國教育部的資產,是教育部依據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港澳會報及委員會會議決議,由中華民國外交部轉撥教育部4,700萬港元,再由教育部與太平洋文化基金會簽署合約委辦,由該基金會出面洽購廣邑公司,並以香港廣邑公司的名義購置該校舍,再以特惠租金租予珠海學院的經營者使用,遷校前每月租金為4萬港元。 為配合未來發展及升格大學的需要,珠海學院於2009年獲政府撥地於屯門興建新校舍。構思的新校舍設有現代化課室、演講廳和建築系工作室,亦有模擬電視台、電台、排版工作室等。整項工程本預計於2012年完成,耗資港幣3至4億,後因地盤地形複雜及更改設計而延遲取得地契,導致造價大幅超支1.3倍,至約港幣10億元,珠海需向政府增貸2.5億,並預計延至2015年末完成。最終新校舍於2016年完工,造價約為港幣11億元。而海濱花園校舍現由香港浸會大學租用。 1. 原位於海濱廣...

    電腦專業文憑課程

    珠海學院的電腦專業文憑課程在未得到香港政府認可以前,稱為電腦文憑課程。

    新聞系課程

    由於香港在1950年代的社會意識普遍認同中華民國政府,加上珠海學院是香港第一間創立新聞系,所以珠海學院出身的記者亦比較受歡迎。本港很多電視台新聞記者及主播也是該校的畢業生。珠海學院新傳系對政治的取態近年出現明顯轉向,當各大專院校的學生報及社會上的各大新聞媒體在2019年年底都報導反修例運動之時,珠海學院新傳系學生報《珠海新聞》在2019年12月的十版內容均沒有觸及反修例運動的議題,反而以電競作頭版新聞。新傳系學生向傳媒反映該校的學系不准學生以反送中的相關事件作為新聞題材,又稱老師指反修例運動議題與校方立場有衝突。該校新傳系回應傳媒查詢時否認不許學生以反送中事件作為校報的新聞材料,但同時稱「較難做一些有時事性的新聞」,學系認為這類題材在課程設計有制肘及出版需時。

    學生刊物

    學生刊物包括: 1. 學生會編輯委員會刊物《海聲》(Chuhai Magazine) 2. 新聞及傳播學系實習刊物《珠海新聞》 3. 新聞及傳播學系實習網媒《珠時網》(CHC Online)

    香港珠海學院學生會

    成立於1968年。學生會分為幹事會、評議會、編輯委員會及仲裁委員會共四大架構,每年由各會員投票組成。評議會為全民投票閉會期間,本會最高立法及監察幹事會執行會務之權力機構;幹事會為本會執行會務之機構;編輯委員會負責監察編委會刊物出版事宜之行政機構,直接向全體會員負責;仲裁委員會則為本會最高裁決機關。由四十六屆學生會起,幹事會產生方法正式變為內閣競選全民投票制;由四十九屆學生會起,編輯委員會產生方法正式變為內閣競選全民投票制。學生會每年舉辦不同種類的活動給各同學,如歌唱比賽、球類比賽、外地學術交流、書展、棋類比賽及捐血活動等,滿足同學們的需求。

    珠海學院學生關注社會組

    珠海學院學生關注社會組 ,是一個由學生自發成立的社會關注組織,旨在加強學校同學對社會的責任感。透過舉辦不同活動,培養同學獨立批判思維,提升公民意識,並以行動積極回應社會議題。

    校方因討論區言論脅迫學生

    2003年,學生冒認教職員身份在網上討論區發言、院方被指打壓學生言論。數名新聞及傳播系學生在網上討論區「珠海2號系會室」討論學系實習機會分配公平性問題,過程中出現言行不當、冒認教職員(包括校長、講師陳望祖及其他講師)身份發言、針對部份教職員(包括時任系主任曹虹)涉及身材、私生活等言論。 由於無法確認留言者身份,校方調查出現困難,因此「放風」要求學生自首換取「可能從輕發落」,否則威脅將所有責任轉嫁至負責討論區的學生,最終四名學生自首,惟院方似乎食言沒有「從輕發落」,並處罰他們停學半年或一年、被開除學籍,甚至威脅採取法律行動。有自首學生聲稱受到威嚇,因為「敗壞」院校名聲而無法在新聞界立足,院校被批評懲罰過重,有打壓學生言論及違背教育精神。

    年宵貨品版權問題

    2014年,學生在年宵攤檔銷售懷疑侵權物品。有學生在旺角花墟開辦年宵攤檔「馬8良品」,銷售另類漫畫圖樣布袋,並在其Facebook專頁聲稱有關圖樣由院校學生「親自」及「自家」設計,然而原圖創作者「另類漫畫」發現,有關作品實為其所創作的「劉江圖」。學生拒絕承認抄襲,指圖樣是「網上的集體二次創作出來的產物」,原圖創作者拒絕接納,事件最終驚動校方,並要求學生主動與創作者聯絡,解釋相關事宜。

    新傳系質素爭議

    新聞及傳播系屬於珠海學院最重要及最知名的學系,但該學系近年被批評課程質素下降及落後,與行業需求脫節,2015年學生因此擬罷交學費。院校新聞及傳播系的多項政策及實際運作,包括教學、配套及行政等方面,長期被學生未能與時並進,積存不少問題及怒氣,引發該系學生於2015年5月成立「珠海學院新傳政策關注組」,提出學系多項問題及改善建議。「關注組」提出的問題包括: 1. (1)高達六成選修科與新聞科目無關,使學系有名無實,即所謂「新聞系淪為社會政治學」; 2. (2)學系大部分教師並非新聞專業出身,例如由修讀社會科學並没有採訪經驗的導師任教授採訪課程,引起學生對教學質素的關注; 3. (3)本地實習機制缺乏透明度,學生缺乏到媒體機構實習機會; 4. (4)教學設施落後,錄影室規模比小學課室更細小,無法進行高清製作; 5. (5)學系實習刊物《珠海新聞》被指「娛樂化」。 學生提出的問題中,以「實務操作課程嚴重不足」最受關注,關注組指「實務科目嚴重不足」使近年學系畢業生未能與其他院校競爭,對就業前景造成不利;據修讀「電子組」的關注組召集人梁樂祈指,4年課程只有少於5篇新聞稿功課。對於上述問題,「...

    珠海學院校監李焯芬於2016年5月宣布學院已向政府提交申請升格,預計兩年內取得私立大學名銜。 然而,由於中學畢業生人數持續下跌、先前與中華民國(臺灣)有聯繫,而學生寧願直接赴台升學等原因而導致招生非常不易,學院近年收生人數出現急降。有學生關注學院收生人數能否於評審期間維持升格所需一千五百名的最低要求。結果在2016/17學年,學院的註冊全日制學生人數僅有973人,其後收生人數每況愈下,到2021/22年度的只有66人入讀,若扣除銜接學位的35人,一年級學位的收生人數僅得31人。 校長陳致於2023年2月在新春媒體春茗致辭時表示,學院已更名為「香港珠海學院」,目標2026年向政府申請升格為私立大學,目前學院已滿足大部份要求,唯「連續兩個學年學生人數達到1500 人」尚未達標,日後將努力突破收生...

  2. 香港珠海學院(英語: Hong Kong Chu Hai College,縮寫: HKCHC ),是位於香港 屯門的一所私立專上學院,該校與台灣、中國大陸及海外多間大學合作開辦大學與研究生課程,為香港歴史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4年5月17日 · 2021年,暨南大學在日本東京成立暨南大學日本學院。 该学院由暨大与千代田教育集团合作共建,獲日本文部科學省認定,是暨大首个海外校园。 [11]

  5. 暨南大學是中國最早開辦商科教育的高校之一,是中國內地第5所通過 工商管理碩士協會 (AMBA)認證的高校。 校名渊源.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时任两江总督的 端方 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允许“南洋各岛及檀香山、旧金山等处侨民”回南京读书,以“宏教泽而系侨情”,初设暨南学堂。 “暨南”二字出自《 尚书 、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其意是要把中华文化向南方的海外传播。 [3] 學校概況. 早期歷史. 1907年清朝兩江總督 端方 和暨南學堂第一批回國學生合影. 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朝政府创立于 江宁府 (现江苏省 南京市 )的 暨南学堂 。

  6.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 (簡稱 中珠 ,英文名: Sun Yat-sen University Zhuhai Campus ),位於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廣東省 珠海市 唐家灣鎮 ,是 中山大學 的組成校區(園)之一。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並非分校或獨立校區,根據中山大學對其「三校區五校園」的「統籌規劃、錯位發展、各具特色」的發展戰略 [2] ,珠海校區主要發展中山大學的「深空、深海、深地、核科學」等學科群 [3] 。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於1999年9月11日正式啟用,其前身為 珠海市人民政府 籌建的市屬「珠海大學」的校園,後由於珠海大學籌建方案未獲得 教育部 批准,珠海市人民政府將已經部分完工的珠海大學校園無償贈予中山大學,並與中山大學合辦本校區。

  7. 香港珠海学院(英语: Hong Kong Chu Hai College,缩写: HKCHC ),是位于香港 屯门的一所私立专上学院,该校与台湾、中国大陆及海外多间大学合作开办大学与研究生课程,为香港历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