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27日 · 娛樂事務管理主任月薪可以超過7萬到底份工要做啲乜北上消費從此變得更方便因為香港人都可以上官網買鐵路車票報道指藝人曾志偉於日本自駕遊發生交通意外到底自駕遊旅遊保有乜要注意

  2. 2024年3月21日 · 28歲他在紐約買了第一套公寓,在30歲錢已經年薪100萬美元,31歲,他成為了公司歷史上最年輕的董事總經理之一。 「 成功就像一種癮。 第一次吸煙,你很快就會興奮並產生幻覺,但如果你每天都吸煙,你需要在早上抽10根煙才能重溫那種感覺。 一場婚禮讓Khe明白了成功與野心的代價。 在出席摯友婚禮前夕, 他發現自己後腦勺有一塊巨大的斑禿 ——他壓力太大了,大到頭髮都掉光了。 Khe不得不用黑色塗料掩蓋,塗料卻濺滿了白襯衫。 Khe以為錢就是一切,但錢卻無法解決此時的尷尬與無助。 女兒的出生讓Khe堅定了離開的想法,終於他辭去這份光鮮亮麗的工作,「已經失去了玩金融遊戲的熱情」。 點擊圖片放大. 上大學初見上流社會樣貌 野心滋長最後崩潰.

  3. 2024年5月20日 · 韓國湖西大學的創始人姜錫圭教授在65歲載譽退休,然而此後他卻度過了灰暗的30年:一事無成,只是昏昏沉沉地虛度時光,等待死亡。 95歲生日那天他潸然淚下—— 原來人生遠比他想像地要長。 如果不是有意識地去生活,時間只會白白流走。 在年輕時,姜錫圭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因能力獲得認可,被他人尊重。 「感謝這些付出,在65歲我得以光榮自信地退休——我卻沒有料到,30年後,在95歲生日那天,我會因後悔而淚流滿面。 人生的前65年,姜錫圭活得自豪且榮耀,但餘下的30年充滿了悔恨以及苦楚。 退休後,姜錫圭想:「我已經過完了自己的一生,從今起每多活一年都是賺到。 」於是著這種想法, 姜錫圭只是在等待無痛的死亡降臨 ——就這樣毫無目的、毫無希望地活了30年。

  4. 2021年1月22日 · 渴望炒股賺錢 應反思工作的意義. 上一代總說「力不到不為財」,相信總有其原因。 有網民於討論區分享自己炒虛擬貨幣賺錢的反思,他提及自己因炒虛擬貨幣獲利200萬元,後來更辭職全職炒賣,並愈來愈貪心,牛熊證、細價股及期指均有沾手,惟後來蝕了不少錢。 為了收入,他決定重返職場,卻因為價值觀已有偏差,覺得工作收工遠比炒賣少,因而難以投入工作,幾乎隔每1個月就轉一份工,更認為之前炒幣致富的經歷「嚴重影響到成世嘅工作前途」。 這個網民的經驗或能反映為何世界不歌頌不勞而獲的生活,因為人要承認,人的貪念是無窮無盡,天降橫財後,或要警惕自己會否因不知足而未能捉緊財富。 賺錢或許不是工作的唯一原因,但如果覺得返工賺錢毫無意義,就應好好思考現時從事的工作是否為自己志業。

  5. 2024年2月28日 · 首先,由於Candy是因健康問題而提前退休,預計將來不會有定期工作收入,所以想知道應考慮怎樣的投資計劃,她感興趣的產品包括股票、債券及低風險的儲蓄計劃。 另外,她想了解應投資多少資金在建議的產品中及如何分配。 在以上的建議產品中,合理的預期回報應是多少? 根據目前及可預見的未來支出,應如何安排呢? 包括基本生活費、醫療保健需要及對抗通貨膨脹。 Candy對目前香港的政治和經濟形勢感覺不安,想知應否將較多的港元兌換成美元和其他外幣,到未來港元與美元可能出現脫鈎時所帶來的衝擊減少。 如兌換外幣的話,應選擇甚麼貨幣及如何分布呢? 她想知道,投資在政府債券及藍籌公司發行的債券是否可靠,例如美國政府國債。 而這些債券是否屬於能產生不錯的收入及幾乎沒有風險? 我會建議投資在那些公司或政府債券呢?

  6. 2023年7月30日 · 「自從投身社會以來,我一直確保自己存錢、開始為退休而儲蓄。 」來自新加坡的Thomas,先後參加過當地的中央公積金(Central Provident Fund,簡稱CPF)計劃及香港的強積金制度(MPF),認為這些退休制度為大眾提供一個有系統的儲蓄方式。 不要試圖把握市場時機 留意分散投資風險. 在3S策略當中,Thomas直言最困難是保持參與:「我們作為投資者,應該要做到低買高賣,惟大多數散戶往往於升市時湧入,在跌市時離場。 有見及此,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試圖把握市場時機,而是保持投資。 」他又提醒,當大家保持投資的時候,要留意分散投資風險。

  7. 2023年10月18日 · 最近幾年許多人都嚮往「財富自由,提早退休」,但陸續有不少過來人分享,當你年紀輕輕就無所事事,只會提早步入衰退,最終寧願重投職場。 資深投資者林一鳴 今日就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50歲提早退休」的故事,透露當時「感受到『退休可能會快D死』的壓力」,因此重新規劃人生,再度活躍於社會。 林一鳴是資深投資者,活躍於股市、樓市以及各項生意,亦有多本有關投資的著作。 退休唔使做的生活 或與預期有出入. 林一鳴今日在社交平台分享,說他原以為退休後生活會多姿多采,但「退休後每天都『唔使做』的生活,未必與你預期中一樣的」,在退休約一年之後,他就有感可能會「快D死」,因此改為人生規劃,包括在運動方面,到遊艇會訓練帆船及賽艇;嘗試自己創業做Startup,建立教育平台;亦建立有關海外物業買賣的業務。

  1. 其他人也搜尋了